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40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所述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均有两个立柱、一个横梁和一个拱梁,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拱梁和横梁,每个所述拱梁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吊环螺栓组,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的顶部均通过一尼龙绳防护网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之间安装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第三折叠板来使得安全防护网架的可拉伸变形性高,承载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
技术介绍
水泥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基础重要的原材料,是通过水泥窑将由科学配制的原料经粉磨的生料粉或生料浆喂入其内进行煅烧成水泥熟料再进行粉磨而获得的产品。在水泥生产的过程中,窑是核心装置设备。水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样水泥生产技术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成熟和完善,随之带动着水泥窑的技术发展和窑型的更新换代。从1842年利用原烧制石灰的瓶窑烧制波特兰水泥开始,先后经历了1824年的仓窑,1884年的立窑(包括普通立窑、机械立窑),1895年的干法回转窑(包括干法中空窑、余热发电窑、干法长窑),1912年的湿法回转窑(包括普通湿法窑、料浆蒸发机湿法窑、湿法长窑),经过一段漫长的干法和湿法之争,最终技术发展方向一致倾向干法回转窑,并逐步发展健全成为现有的新型干法回转窑。随着世界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我国水泥熟料生产领域已经全面淘汰了水泥立窑等落后生产线,全面实施应用新型干法回转窑煅烧生产水泥熟料。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外部为金属管道,内壁是镁质材料耐火砖,正常生产烧制水泥熟料的时候,0.2米厚的耐火砖层的表层经高温熔融状态后变成耐高温层。随着生产,窑体不停的旋转,不断将窑内燃料、被煅烧的材料与耐高温层摩擦和相互混合,窑内壁形成不规则大幅度的凹凸不平的形状,类似钟乳石一样。这样的耐火层时间久了会被内部不断旋转的材料磨损,形成局部变薄或局部损坏漏掉。这是正常运转时候耐火层的损坏因素之一,也属于正常损坏。还有一种就是间歇性生产,窑炉内温度反复变化使耐火层和耐火砖层随之反复热胀冷缩后产生碎裂,从而耐火层被破坏。耐火层的俩种损坏都需要人工进入窑体内部进行修复,替换耐火砖或者修补耐火层。而在人员进入窑体内进行施工操作时候,多次发生过耐火砖层垮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镁质材料耐火砖的密度为3.0左右,约20厘米厚的砖层垮落破坏和杀伤力相当可怕。目前的施工方案都是人员在没有安全保护的状态下直接进入窑内进行施工操作,问题就在于目前还没有能够在水泥新型干法回转窑窑内适用并使用的安全防护网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能够使得安全防护网架的可拉伸变形性高,承载强度高,并且适用于大幅度不规则凹凸不平的水泥回转窑窑内基面,减少在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人员的伤亡,并通过尼龙绳防护网起到一个连续的遮挡保护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均有两个立柱、一个横梁和一个拱梁,两个所述立柱的顶部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拱梁和横梁,每个所述拱梁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吊环螺栓组,所述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的顶部均通过一尼龙绳防护网连接;所述第一框体和第四框体左右两端的两个立柱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第一螺栓组,所述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左右两端的两个立柱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第二螺栓组,所述第一框体和第四框体均通过第一螺栓组分层次交叉连接四个第一折叠板和四个第二折叠板,每个所述第二折叠板均通过一第三螺栓组与第三折叠板连接,每个所述第三折叠板均通过第二螺栓组分别与第二框体和第三框体螺接,所述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一端侧壁底部的第一螺栓组和第二螺栓组之间卡接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另一端侧壁底部的第一螺栓组和第二螺栓组之间卡接有第二限位板。优选的,所述立柱与伸缩腿之间焊接有固定螺栓组,所述固定螺栓组包括第三螺母和蝶形手拧螺栓。优选的,所述吊环螺栓组包括吊环螺栓和第一螺母。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栓组包括第一螺栓、垫片、垫板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组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一个第一螺栓、两个垫片、三个垫板、两个垫片、三个垫板、两个垫片和两个第二螺母。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组包括垫片、垫板、第二螺母、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组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一个第二螺栓、两个垫片、一个垫板、两个垫片和一个第二螺母。优选的,所述第三螺栓组包括垫片、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组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有一个第三螺栓、三个垫片和一个第二螺母。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和第四框体之间安装第一折叠板、第二折叠板和第三折叠板来使得安全防护网架的可拉伸变形性高,承载强度高,并且适用于大幅度不规则凹凸不平的水泥回转窑窑内基面,减少在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人员的伤亡,并通过尼龙绳防护网起到一个连续的遮挡保护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第一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第二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第三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第四框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的右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的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固定螺栓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吊环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伸缩腿与吊环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第一螺栓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第二螺栓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中第三螺栓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第一框体;2为第二框体;3为第三框体;4为第四框体;5为立柱;6为横梁;7为供梁;8为伸缩腿;9为固定螺栓组.901为第三螺母;902为蝶形手拧螺栓,10为尼龙绳防护网;11为吊环螺栓组;1101为吊环螺栓;1102为第一螺母;12为第一折叠板;13为第二折叠板;14为第三折叠板;15为第一限位板;16为第二限位板;17为第一螺栓组;18为第二螺栓组;19为第三螺栓组;20为第一螺栓;21为垫片;22为垫板;23为第二螺母;24为第二螺栓;25为第三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均有两个立柱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均有两个立柱(5)、一个横梁(6)和一个拱梁(7),两个所述立柱(5)的顶部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拱梁(7)和横梁(6),每个所述拱梁(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吊环螺栓组(11),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的顶部均通过一尼龙绳防护网(10)连接;/n所述第一框体(1)和第四框体(4)左右两端的两个立柱(5)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第一螺栓组(17),所述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左右两端的两个立柱(5)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第二螺栓组(18),所述第一框体(1)和第四框体(4)均通过第一螺栓组(17)分层次交叉连接四个第一折叠板(12)和四个第二折叠板(13),每个所述第二折叠板(13)均通过一第三螺栓组(19)与第三折叠板(14)连接,每个所述第三折叠板(14)均通过第二螺栓组(18)分别与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螺接,所述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一端侧壁底部的第一螺栓组(17)和第二螺栓组(18)之间卡接有第一限位板(15),所述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另一端侧壁底部的第一螺栓组(17)和第二螺栓组(18)之间卡接有第二限位板(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泥回转窑窑内作业安全防护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均有两个立柱(5)、一个横梁(6)和一个拱梁(7),两个所述立柱(5)的顶部之间从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有拱梁(7)和横梁(6),每个所述拱梁(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吊环螺栓组(11),所述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的顶部均通过一尼龙绳防护网(10)连接;
所述第一框体(1)和第四框体(4)左右两端的两个立柱(5)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第一螺栓组(17),所述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左右两端的两个立柱(5)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两组对称的第二螺栓组(18),所述第一框体(1)和第四框体(4)均通过第一螺栓组(17)分层次交叉连接四个第一折叠板(12)和四个第二折叠板(13),每个所述第二折叠板(13)均通过一第三螺栓组(19)与第三折叠板(14)连接,每个所述第三折叠板(14)均通过第二螺栓组(18)分别与第二框体(2)和第三框体(3)螺接,所述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一端侧壁底部的第一螺栓组(17)和第二螺栓组(18)之间卡接有第一限位板(15),所述第三框体(3)和第四框体(4)另一端侧壁底部的第一螺栓组(17)和第二螺栓组(18)之间卡接有第二限位板(1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子涛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