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洋专利>正文

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800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架,固定架,防护网,主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动力杆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内部,底座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固定块相邻一侧的外壁设有齿轮b,齿轮b外壁与两个固定块相邻一侧的外壁为活动插接,齿轮c的顶部与齿轮b的底部相啮合,导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轮a,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固定架与主架之间设有防护网。对于不同的施工场所,可根据区域的大小,利用防护网一侧的刻度线调整防护网所需长度,提高了施工场地安装、拆除防护网的效率,尼龙网缓冲了重物落下时对支架的冲击,提高了工作人员收纳防护网的工作效率,且不用耗费太多体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大力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建设。随着建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施工过程中,高空坠落物体、人员坠落等事故常有发生,在施工区域外围搭建防护网,能有效减少解决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常用的建筑施工用的防护网一般由铁丝网围在脚手架上,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传统的防护网在搭建与拆除时非常不便,在防护网使用完后,由于铁丝网的特性,不方便收纳,占地面积较大;对于不同的施工场地,无法对防护网的尺寸进行调节;并且铁丝的柔韧性不够,对于高空坠物不能进行有效的缓冲,容易造成支架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放简单、使用方便的施工安全防护装置。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一主架,所述主架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均对称安装有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之间轴接有动力杆,所述主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动力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动力杆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的内部,所述动力杆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部,且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c,所述底座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具体结构为“凹”型结构,且两个固定块相邻一侧的外壁设有齿轮b,所述齿轮b外壁与两个固定块相邻一侧的外壁为活动插接,所述齿轮c的顶部与齿轮b的底部相啮合,所述把手的底部中轴处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尾端焊接于两个固定块的顶部,所述导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轮a,所述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一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轴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主架之间设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两侧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杆和动力杆的外壁上。作为优选,所述动力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沿所述动力杆外壁线性阵列分布的凸块,所述凸块的规格大小小于防护网镂空处规格大小。作为优选,其中一个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完全嵌入套接在动力杆底端的端口内,且输出端固定安装于端口内侧的顶部。作为优选,所述防护网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沿所述防护网外壁呈线性阵列分布的系扣,所述防护网相邻一侧边沿的外壁设有刻度线。作为优选,所述主架的顶部设有按钮,所述按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按钮与把手的位置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机的型号为KM45M-50N。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在需要抽出防护网时,提拉把手,使齿轮a和齿轮b相分离,然后再按下按钮,电动机驱动动力杆顺时针旋转,此时便可以拉动固定架进行移动,推动防护网,使齿轮a与齿轮b相啮合,可以把防护网进行固定,提高了施工场地安装、拆除防护网的效率。2、本技术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对于不同的施工场所,可根据区域的大小,利用防护网一侧的刻度线调整防护网所需长度。3、本技术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在完成防护工作后,启动电动机,动力杆转动,动力杆表面的凸块使防护网一层层卷在动力杆的外壁上,防护网的材质为尼龙,尼龙网一方面在保证了施工要求的同时,又保证了柔韧度较好的特性,缓冲了重物落下时对支架的冲击,提高了工作人员收纳防护网的工作效率,简单易操作,且不用耗费太多体力。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详细描述都仅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公开。本申请文件提供本公开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动力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1、主架;11、固定座;12、动力杆;13、凸块;14、电动机;15、把手;16、按钮;2、防护网;21、系扣;22、刻度线;3、底座;31、固定块;32、弹簧;33、齿轮a;34、齿轮b;35、齿轮c;36、导杆;4、固定架;41、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还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3,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主架1,固定架4,防护网2,主架1、固定架4和防护网2相互配合,在需要抽出防护网2时,提拉把手15,使齿轮a33和齿轮b相分离,电动机14驱动动力杆12顺时针旋转,可以拉动固定架4进行移动,调整防护网2的长度,固定防护网2时,推动把手15,使齿轮a33与齿轮b34相啮合,完成防护网2的固定。对于不同的施工场所,可根据区域的大小,利用防护网2一侧的刻度线22调整防护网2所需长度,提高了施工场地安装、拆除防护网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提出的技术方案中,具体如下:如图1所示,主架1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均对称安装有固定座11,两个固定座11之间轴接有动力杆12,主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15,动力杆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3,动力杆1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底座3的内部,动力杆12位于底座3的内部,且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c35,底座3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1,两个固定块31的具体结构为“凹”型结构,且两个固定块31相邻一侧的外壁设有齿轮b34,齿轮b34外壁与两个固定块相邻一侧的外壁为活动插接,齿轮c35的顶部与齿轮b34的底部相啮合,把手15的底部中轴处固定安装有导杆36,导杆36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32,弹簧32的尾端焊接于两个固定块31的顶部,导杆3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轮a33,齿轮a33与齿轮b34相啮合;把手15、齿轮a33、齿轮b34、齿轮c35和动力杆的配合使用,提高了施工场地安装、拆除防护网的效率。如图1所示,一固定架4,固定架4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轴接有固定杆41。固定架4与主架1之间设有防护网2,防护网2两侧分别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主架(1),所述主架(1)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均对称安装有固定座(11),两个所述固定座(11)之间轴接有动力杆(12),所述主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15),所述动力杆(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3),所述动力杆(1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底座(3)的内部,所述动力杆(12)位于所述底座(3)的内部,且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c(35),所述底座(3)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1),两个所述固定块(31)的具体结构为“凹”型结构,且两个固定块(31)相邻一侧的外壁设有齿轮b(34),所述齿轮b(34)外壁与两个固定块相邻一侧的外壁为活动插接,所述齿轮c(35)的顶部与齿轮b(34)的底部相啮合,所述把手(15)的底部中轴处固定安装有导杆(36),所述导杆(36)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32),所述弹簧(32)的尾端焊接于两个固定块(31)的顶部,所述导杆(3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轮a(33),所述齿轮a(33)与齿轮b(34)相啮合;/n一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轴接有固定杆(41);/n所述固定架(4)与所述主架(1)之间设有防护网(2),所述防护网(2)两侧分别安装于所述固定杆(41)和动力杆(12)的外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架(1),所述主架(1)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均对称安装有固定座(11),两个所述固定座(11)之间轴接有动力杆(12),所述主架(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把手(15),所述动力杆(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3),所述动力杆(12)的顶端贯穿并延伸至所述底座(3)的内部,所述动力杆(12)位于所述底座(3)的内部,且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c(35),所述底座(3)相对两侧的外壁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31),两个所述固定块(31)的具体结构为“凹”型结构,且两个固定块(31)相邻一侧的外壁设有齿轮b(34),所述齿轮b(34)外壁与两个固定块相邻一侧的外壁为活动插接,所述齿轮c(35)的顶部与齿轮b(34)的底部相啮合,所述把手(15)的底部中轴处固定安装有导杆(36),所述导杆(36)的外侧活动套接有弹簧(32),所述弹簧(32)的尾端焊接于两个固定块(31)的顶部,所述导杆(3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齿轮a(33),所述齿轮a(33)与齿轮b(34)相啮合;
一固定架(4),所述固定架(4)内侧顶部和底部的中轴处轴接有固定杆(41);
所述固定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洋
申请(专利权)人:于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