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39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包括墙体,第一预埋件,外墙组件和第二预埋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调节组件的设置,旋转手轮使调节杆带动外侧复合板移动,达到调节内侧复合板与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目的,有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与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混凝土浇灌层的设置,在混凝土浇灌本体的内部设置吸音空腔,使外墙具有较好的吸音性能,提高外墙结构的隔音效果,且使外墙的密度大大降低;第二预埋件的设置,将外墙组件安装在第一预埋件上,通过螺纹杆穿过外墙组件将末端旋入预埋套筒内,通过固定螺母和垫片实现对外墙组件的进一步固定,提高外墙组件固定的牢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用外墙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建筑工程大部分是以传统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完成的,推进建筑工业化、住宅建筑产业化,是实现住在建设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住宅质量和节约住宅能耗的重大举措,是保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混凝土复合板外墙具有适应称重要求的力学性能,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其保温、隔热性能的要求,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点,现有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浇注时不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不能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降低外墙的适用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现有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浇注时不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不能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降低外墙的适用性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以解决现有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浇注时不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不能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降低外墙的适用性的问题。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包括墙体,第一预埋件,外墙组件和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采用多个,且第一预埋件的一端嵌装在墙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预埋件采用多个,且第二预埋件的一端嵌装在墙体的内部;所述外墙组件安装在墙体的外侧,且外墙组件与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固定相连。所述外墙组件包括内侧复合板,外侧复合板,调节组件和混凝土浇灌层,所述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平行设置,且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采用相同的尺寸;所述调节组件的一端安装在内侧复合板的外侧,且调节组件的另一端贯穿至外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混凝土浇灌层嵌装在内侧复合板和外侧复合板之间,且混凝土浇灌层位于调节组件的外侧。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套筒,调节杆,调节环和手轮,所述调节套筒安装在内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调节环安装在外侧复合板的内侧;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位于调节套筒的内部,且调节杆贯穿调节环,该调节杆的另一端贯穿至外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手轮焊接在调节杆的末端,且手轮位于外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调节套筒的内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调节杆的外侧设置有螺纹,且调节杆通过螺纹与调节套筒相连;所述调节环的内侧设置有螺纹孔,且调节环的螺纹孔的尺寸与调节杆的尺寸匹配。所述混凝土浇灌层包括混凝土浇灌本体,吸音空腔,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所述第一加强网设置在内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加强网设置在外侧复合板的内侧,且第二加强网与第一加强网采用相同的尺寸;所述混凝土浇灌本体嵌装在第一加强网和第二加强网之间;所述吸音空腔采用多个,且吸音空腔设置在混凝土浇灌本体的内部,该吸音空腔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二预埋件包括预埋套筒,螺纹杆,固定螺母和垫片,所述预埋套筒的一端嵌装在墙体的内部;所述螺纹杆的一端设置在预埋套筒的内部,且螺纹杆通过螺纹与预埋套筒相连;所述固定螺母设置在螺纹杆的外侧,且固定螺母通过螺纹与螺纹杆相连,该固定螺母位于外侧复合板的外侧;所述垫片设置在螺纹杆的外侧,且垫片位于固定螺母和外侧复合板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调节组件的设置,浇注混凝土时,旋转手轮使调节杆带动外侧复合板移动,达到调节内侧复合板与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目的,有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与外侧复合板之间距离的调节,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厚度的调节,扩大外墙的适用范围。2.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浇灌层的设置,在混凝土浇灌本体的内部设置吸音空腔,使外墙具有较好的吸音性能,提高外墙结构的隔音效果,且使外墙的密度大大降低,减小外墙的热导率,降低建筑主体的能耗。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预埋件的设置,进行外墙组件的安装时,将外墙组件安装在第一预埋件上,通过螺纹杆穿过外墙组件将末端旋入预埋套筒内,通过固定螺母和垫片实现对外墙组件的进一步固定,提高外墙组件固定的牢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混凝土浇灌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第一预埋件,3-外墙组件,31-内侧复合板,32-外侧复合板,33-调节组件,331-调节套筒,332-调节杆,333-调节环,334-手轮,34-混凝土浇灌层,341-混凝土浇灌本体,342-吸音空腔,343-第一加强网,344-第二加强网,4-第二预埋件,41-预埋套筒,42-螺纹杆,43-固定螺母,44-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包括墙体1,第一预埋件2,外墙组件3和第二预埋件4,所述第一预埋件2采用多个,且第一预埋件2的一端嵌装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预埋件4采用多个,且第二预埋件4的一端嵌装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外墙组件3安装在墙体1的外侧,且外墙组件3与第一预埋件2和第二预埋件4固定相连。所述外墙组件3包括内侧复合板31,外侧复合板32,调节组件33和混凝土浇灌层34,内侧复合板31和外侧复合板32对混凝土浇灌层34起到防护作业,提高外墙组件3的使用寿命。所述调节组件33包括调节套筒331,调节杆332,调节环333和手轮334,浇注混凝土时,旋转手轮334使调节杆332带动外侧复合板32移动,达到调节内侧复合板31与外侧复合板32之间距离的目的,有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31与外侧复合板32之间距离的调节,便于根据需求进行混凝土浇灌本体341厚度的调节,扩大外墙的适用范围。所述混凝土浇灌层34包括混凝土浇灌本体341,吸音空腔342,第一加强网343和第二加强网344,在混凝土浇灌本体341的内部设置吸音空腔342,使外墙具有较好的吸音性能,提高外墙结构的隔音效果,且使外墙的密度大大降低,减小外墙的热导率,降低建筑主体的能耗。所述第二预埋件4包括预埋套筒41,螺纹杆42,固定螺母43和垫片44,进行外墙组件3的安装时,将外墙组件3安装在第一预埋件2上,通过螺纹杆42穿过外墙组件3将末端旋入预埋套筒41内,通过固定螺母43和垫片44实现对外墙组件3的进一步固定,提高外墙组件3固定的牢靠性。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中,浇注混凝土时,旋转手轮334使调节杆332带动外侧复合板32移动,达到调节内侧复合板31与外侧复合板32之间距离的目的,有利于进行内侧复合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第一预埋件(2),外墙组件(3)和第二预埋件(4),所述第一预埋件(2)采用多个,且第一预埋件(2)的一端嵌装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预埋件(4)采用多个,且第二预埋件(4)的一端嵌装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外墙组件(3)安装在墙体(1)的外侧,且外墙组件(3)与第一预埋件(2)和第二预埋件(4)固定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第一预埋件(2),外墙组件(3)和第二预埋件(4),所述第一预埋件(2)采用多个,且第一预埋件(2)的一端嵌装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第二预埋件(4)采用多个,且第二预埋件(4)的一端嵌装在墙体(1)的内部;所述外墙组件(3)安装在墙体(1)的外侧,且外墙组件(3)与第一预埋件(2)和第二预埋件(4)固定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组件(3)包括内侧复合板(31),外侧复合板(32),调节组件(33)和混凝土浇灌层(34),所述内侧复合板(31)和外侧复合板(32)平行设置,且内侧复合板(31)和外侧复合板(32)采用相同的尺寸;所述调节组件(33)的一端安装在内侧复合板(31)的外侧,且调节组件(33)的另一端贯穿至外侧复合板(32)的外侧;所述混凝土浇灌层(34)嵌装在内侧复合板(31)和外侧复合板(32)之间,且混凝土浇灌层(34)位于调节组件(33)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可调节的混凝土复合板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3)包括调节套筒(331),调节杆(332),调节环(333)和手轮(334),所述调节套筒(331)安装在内侧复合板(31)的外侧;所述调节环(333)安装在外侧复合板(32)的内侧;所述调节杆(332)的一端位于调节套筒(331)的内部,且调节杆(332)贯穿调节环(333),该调节杆(332)的另一端贯穿至外侧复合板(32)的外侧;所述手轮(334)焊接在调节杆(332)的末端,且手轮(334)位于外侧复合板(32)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明王伟金成成刘坤明许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