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3559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包括基坑、设置在基坑底部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垫层上的承台基础,位于所述承台基础的四周侧、所述垫层上平面均设置有U型卡槽;所述承台基础长度、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U型卡槽内分别对应设置有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相邻的所述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相互嵌套以构成板胎膜,所述板胎膜四周侧横向设置有方木夹持所述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所述方木和基坑侧壁之间设置有钢管以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制板板材之间通过错缝接茬相互嵌套连接以构成板胎膜,在板胎膜合围形状以外回填土的压力作用下,板胎膜嵌套连接形成内箍力,从而形成稳固的受力体系,施工工艺简便,可对承台模板形成良好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的大环境下,建筑业也朝着高质量、可环保、节能源的趋势前行;装配式建筑施工作为未来建筑工程的可持续性建造方式,必将逐步取代目前传统现场施工作业的方式。在基础承台施工过程中,传统的建造方式一是采用砖胎模砌筑合围成图纸设计的形状,砖胎膜就是用砖制作成模板,用来替代无法施工的木模板,此种方式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出现一个基础承台基坑中3~5个泥瓦工在砌筑砖胎模的现象,砌筑工序完成后,还需在砖胎模表面上进行抹灰处理,导致承台基础施工阶段劳动力增加的情况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反而不见明显增加,不仅施工慢、施工效率低,而且作业工序多、人力投入大;二是采用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方式,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的方式增加了土方的挖掘量和模板施工的工作量,以专利公告号CN208056082U公开的一种基础施工用水泥压力板胎膜为例,其方案通过在承台基础四周侧安装水泥压力板和胶合板,以构成模板基础,设置有内撑杆和定位钢筋以保证模板基础的稳固、防其发生形变,其方案结构及施工方式较为复杂,支模和拆模均多有不便。为此,提出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承台模板的支护结构复杂,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承台支护模板结构的改变以实现支护的稳固,不易变形,且施工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包括基坑、设置在基坑底部的垫层以及设置在垫层上的承台基础,位于所述承台基础的四周侧、所述垫层上平面均设置有U型卡槽;所述承台基础长度、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U型卡槽内分别对应设置有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相邻的所述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相互嵌套以构成板胎膜,所述板胎膜四周侧横向设置有方木夹持所述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所述方木和基坑侧壁之间设置有钢管以支撑。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均和U型卡槽插接,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均为矩形板状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一上部的两侧开设有卡槽一,所述预制板二下部的两侧开设有卡槽二,所述卡槽一和卡槽二均为结构相同的矩形状;所述预制板一和卡槽一组合后截面呈“凸”字形,预制板二和卡槽二组合后截面呈倒“凸”字形。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板一下部抵设在卡槽二上、预制板二上部抵设在卡槽一上以形成嵌套。进一步地,所述方木位于板胎膜中部,方木分别设置在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外侧,相邻的两方木之间设置有卡扣以紧固,多个所述方木合围套设以夹持所述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板计算:根据承台基础设计图纸,分不同规格、不同尺寸及不同形状进行预制板板材数量配备;步骤2、切割加工:配板完成后,按照加工图纸进行切割加工,具体加工图纸如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相互嵌套以构成板胎膜结构所示;步骤3、安装施工:在承台基础垫层上放线,放线位置安装U型卡槽,人工将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抬起至安装位置,将板材沿长边侧立,先初步形成承台轮廓后、慢慢平移紧靠、嵌套部位逐步合拢,使预制板一和预制板二分别插接在U型卡槽内,以形成板胎膜稳固体系;步骤4、预先加压:人力预先给板胎膜预压,压力方向由板材外侧向承台中心,而后在预压部位设置方木,方木之间通过卡扣连接紧固以夹持板胎膜,在方木和基坑侧壁之间支顶钢管,此时进行土方回填,回填一半时将方木和钢管移除;步骤5、勾缝处理:相邻板材嵌套连接处,采用普通砂浆对连接处进行封堵;步骤6、回填夯实:再次进行土方分层夯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采用预制板板材施工,施工中先通过U型卡槽定位,定位后工人进行板材安装固定,板材之间通过错缝接茬相互嵌套连接,安装后通过方木或钢管加固,最终安装加固完成后进行板材外侧土方回填,在板胎膜合围形状以外回填土的压力作用下,板胎膜嵌套连接形成内箍力,从而形成稳固的受力体系。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板材预制化生产,安装工艺简单,工艺流程清晰易懂,操作人员易于掌握;2.板材现场拼装方便快捷、安装偏差小、安装牢固可靠;3.相对于砖胎膜砌筑施工节约材料,节省了工程经费,大大降低了施工工程成本;4.板材可任意切割,省去了繁琐的砌筑工艺,工作效率高,且节省劳动力,大大地缩短了工期、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的板胎膜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的图1中板胎膜分离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实施例1中步骤4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的实施例1中步骤6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1为基坑,2为垫层,3为U型卡槽,4为钢管,5为方木,6为卡槽一,7为卡槽二,9为预制板一,10为预制板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图4所示,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包括基坑1、设置在基坑1底部的垫层2以及设置在垫层2上的承台基础,位于所述承台基础的四周侧、所述垫层2上平面均设置有U型卡槽3;所述承台基础长度、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U型卡槽3内分别对应设置有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相邻的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相互嵌套以构成板胎膜,所述板胎膜四周侧横向设置有方木5夹持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所述方木5和基坑1侧壁之间设置有钢管4以支撑。本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均和U型卡槽3插接,初始状态下,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均为矩形板状结构。具体的,所述预制板一9上部的两侧开设有卡槽一6,所述预制板二10下部的两侧开设有卡槽二7,所述卡槽一6和卡槽二7均为结构相同的矩形状;在对板材进行相应裁切后,所述预制板一9和卡槽一6组合后截面呈“凸”字形,预制板二10和卡槽二7组合后截面呈倒“凸”字形。在对板材进行拼装时,所述预制板一9下部抵设在卡槽二7上、预制板二10上部抵设在卡槽一6上以形成嵌套,板材之间通过错缝接茬相互嵌套连接,保证板材之间相互支撑稳固。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木5位于板胎膜中部,方木5分别设置在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外侧,相邻的两方木5之间设置有卡扣以紧固,多个所述方木5合围套设以夹持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为了保证对板材的支撑,所述基坑1侧壁上设置有垫板,所述钢管4一端抵在方木5上、另一端抵在所述垫板上,在方木5支撑板材的作用下,再通过钢管4对板材进行支撑,进一步保证板材支护的稳固。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配板计算:根据承台基础设计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包括基坑(1)、设置在基坑(1)底部的垫层(2)以及设置在垫层(2)上的承台基础,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承台基础的四周侧、所述垫层(2)上平面均设置有U型卡槽(3);/n所述承台基础长度、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U型卡槽(3)内分别对应设置有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相邻的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相互嵌套以构成板胎膜,所述板胎膜四周侧横向设置有方木(5)夹持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n所述方木(5)和基坑(1)侧壁之间设置有钢管(4)以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包括基坑(1)、设置在基坑(1)底部的垫层(2)以及设置在垫层(2)上的承台基础,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承台基础的四周侧、所述垫层(2)上平面均设置有U型卡槽(3);
所述承台基础长度、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U型卡槽(3)内分别对应设置有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相邻的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相互嵌套以构成板胎膜,所述板胎膜四周侧横向设置有方木(5)夹持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
所述方木(5)和基坑(1)侧壁之间设置有钢管(4)以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均和U型卡槽(3)插接,预制板一(9)和预制板二(10)均为矩形板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一(9)上部的两侧开设有卡槽一(6),所述预制板二(10)下部的两侧开设有卡槽二(7),所述卡槽一(6)和卡槽二(7)均为结构相同的矩形状;
所述预制板一(9)和卡槽一(6)组合后截面呈“凸”字形,预制板二(10)和卡槽二(7)组合后截面呈倒“凸”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制板胎膜嵌套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一(9)下部抵设在卡槽二(7)上、预制板二(10)上部抵设在卡槽一(6)上以形成嵌套。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秀赵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