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344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桥涵桩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采用7:3比例的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以及“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所述的“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包括大回填一次以及小回填三次;所述的大回填为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从漏浆液面回填至孔口;所述的小回填,每次用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回填4‑5米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性强;不间断施工,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回填材料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涵桩基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遇到溶洞的情况非常多。作为地下隐蔽工程,溶洞给桩基施工带来较大的困难,如果溶洞处理方法不当,往往会造成卡钻、掉钻、漏浆现象,严重时还会发生塌孔,因此溶洞处理成为桩基施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溶洞和裂隙,造成桩基成孔过程中因漏浆无法成孔。现场溶洞位置较深,溶洞较大,甚至一个桩基出现几个溶洞。目前本领域使用的常规封堵方法各存在以下弊端,采用单纯抛填黏土、片石方案,处理小于1m的溶洞可行,大溶洞无法实现。填充水泥浆和混凝土,①因钻孔浆液粘附在孔壁上,致使水泥、混凝土通过凝结的方式不能与孔壁进行有效粘结;②无钻浆液的孔内进行钻锤冲击会导致塌孔和卡钻锤事故;③钻进过程中会使凝固体受震动碎裂,达不到封堵溶洞的效果;采用钢护筒穿越处理方案,漏浆后孔内没有钻浆,不能进行冲孔、扩孔。中国专利201910540255.X,一种桥梁桩基溶洞分层抛填封堵的方法,依次采用黏土、混凝土、片石黏土混合物进行分层次封堵溶洞,各材料填充部位,申请人采用该方法进行试验,发现并不能完成对较大的溶洞的封堵,依然存在上述问题,尤其是黏土填充部位,是漏浆严重区域,并没有达到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解决了桩基成孔过程中钻遇溶洞导致漏浆无法继续钻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采用7:3体积比的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以及“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所述的“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包括先做的大回填一次以及后做的小回填三次;所述的大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从漏浆液面回填至孔口;所述的小回填,每次用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回填4-5米高度。大回填小回填的顺序必须保证。具体步骤为:(1)依据图纸桩基设计要求,在工程现场的地基上待钻孔处利用冲击钻向下进行首次开钻,钻遇溶洞时止钻;(2)大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从漏浆液面回填至孔口;然后进行二次开钻,钻至溶洞顶上方止钻;(3)首次小回填;对步骤(2)形成的钻孔进行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向上回填4m-5m,然后进行三次开钻,钻至溶洞顶止钻;(4)第二次小回填;对步骤(3)形成的钻孔进行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向上回填4m-5m,然后进行四次开钻至溶洞中部;(5)第三次小回填;对步骤(4)形成的钻孔进行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向上回填4m-5m;(6)五次开钻;五次开钻穿过溶洞区域,溶洞封堵完成,完成漏浆处置。采用一次大回填、三次小回填对溶洞进行封堵;利用钻锤对回填片石冲击解小的同时,使大粒径石块相互支撑嵌挤形成骨架,小粒径石块和黏土填充于骨架留下的空隙中间,构成牢固的骨架密实结构,很好地将溶洞和裂隙进行了封闭。进一步地,二次、三次、四次以及五次开钻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5g/cm3-2.0g/cm3之间。与常规的桩基钻进不同,此时泥浆比重应比一般钻进过程中的要高一些,控制在1.5g/cm3-2.0g/cm3为宜,利用提高水头压力进行护壁和填充溶洞,封堵岩石裂隙。进一步地,步骤(2)中二次开钻,钻至距溶洞顶上方0.7m-1m处止钻。进一步地,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中,片石粒径大于40cm、强度大于30MPa。申请人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得出:黏土占80%以上的封堵材料:优点是有利于成孔过程造浆;缺点是:①造浆过程中出现真空吸锤的机械事故;②不易将溶洞、裂隙嵌挤密实,容易二次坍塌。片石占80%以上的封堵材料:缺点是钻进过程中不易造浆、护壁、排渣。黏土与片石按3:7比例回填:钻进过程既能及时造浆护壁,又能通过夯击力对片石和黏土的挤压作用把溶洞填充密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势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采用先做大回填一次实现造浆和初步填充溶洞、封堵岩石裂隙;后做小回填三次,在溶洞区域进行强化处置,通过石块相互嵌挤,形成骨架密实结构的护壁。采用本方法处置桩基漏浆,施工方法简单,操作性强;不间断施工,有利于保证施工进度;发现一处溶洞处置一处,目标明确,功效高;回填材料就地取材,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大回填的施工示意图。图2二次开钻的施工示意图。图3为第一次小回填的施工示意图。图4为三次开钻的施工示意图。图5第二次小回填的施工示意图。图6为四次开钻的施工示意图。图7为第三次小回填的施工示意图。图8为五次开钻的施工示意图。图中:1-溶洞;2-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包括按顺序进行的下列步骤:(1)依据图纸桩基设计要求,在工程现场的地基上待钻孔处利用冲击钻向下进行首次开钻,钻遇溶洞时止钻。(2)请参照图1、图2;用片石和黏土从漏浆液面回填至孔口;实现造浆和初步填充溶洞、封堵岩石裂隙,通过石块相互嵌挤,形成骨架密实结构的护壁。然后进行二次开钻,钻至距溶洞顶上方0.7m-1m处止钻;二次开钻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5g/cm3-2.0g/cm3之间。利用提高水头压力进行护壁和填充溶洞,封堵岩石裂隙。(3)请参照图3、图4;对步骤(2)形成的钻孔进行回填,用片石和黏土向上回填4m-5m,然后进行三次开钻,三次开钻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5g/cm3-2.0g/cm3之间,钻至溶洞顶止钻;(4)请参照图5、图6;对步骤(3)形成的钻孔进行回填,用片石和黏土向上回填4m-5m,然后进行四次开钻至溶洞中部,四次开钻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5g/cm3-2.0g/cm3之间;(5)请参照图7;对步骤(4)形成的钻孔进行回填,用片石和黏土向上回填4m-5m;(6)请参照图8;五次开钻;五次开钻穿过溶洞区域,泥浆比重控制在1.5g/cm3-2.0g/cm3之间,溶洞封堵完成,完成对漏浆处置。上述步骤中,回填所用到的混合材料中片石与黏土的体积比例均为7:3。“一大三小”回填过程中,通过一次大回填对溶洞进行初次整体封堵,完成对漏浆区域的初步处理,然后再进行三次小回填,循序渐进对漏浆区域进行深化封堵,对细小漏浆处进行完善,同时加强大回填。回填过程中均采用片石与黏土的体积比例为7:3的混合材料,片石占主体,对溶洞内形成坚实、致密封堵结构,黏土填补片石之间的细小缝隙,黏土、片石形成稳固封堵体系。实施例:申请人施工的某路段互通共有大桥1066.392m/5座,下部结构为柱式墩、柱式台、U型台或一字台,钻孔灌注桩基础,其中桩基2654m/98根。该路段互通桥址处于不良地质区域,有溶洞和裂隙,造成桩基成孔过程中因漏浆无法成孔。现场溶洞位置较深,溶洞较大,甚至一个桩基出现几个溶洞。施工路段分布石灰岩,微晶结构,节理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7:3体积比的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以及“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n所述的“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包括先做的大回填一次以及后做的小回填三次;/n所述的大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从漏浆液面回填至孔口;/n所述的小回填,每次用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回填4-5米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7:3体积比的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以及“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
所述的“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步骤包括先做的大回填一次以及后做的小回填三次;
所述的大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从漏浆液面回填至孔口;
所述的小回填,每次用片石与黏土混合材料回填4-5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大三小”桩基漏浆处置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一大三小”的回填冲击具体步骤为:
(1)依据图纸桩基设计要求,在工程现场的地基上待钻孔处利用冲击钻向下进行首次开钻,钻遇溶洞时止钻;
(2)大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从漏浆液面回填至孔口;然后进行二次开钻,钻至溶洞顶上方止钻;
(3)首次小回填;对步骤(2)形成的钻孔进行回填,用片石和黏土混合材料向上回填4m-5m,然后进行三次开钻,钻至溶洞顶止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振才刘军勤贾晓军李敏刘艳刘广畅翔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路桥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