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时交互的三维微观公路网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交通运维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实时交互的三维微观公路网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治理的难度日益凸显,交通运维的概念应运而生。交通运维系统是目前城市交通规划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参考。交通运维是一项对交通运动在时空维度上的改变进行跟踪描述、并用于指导城市交通规划的技术,根据其关注的粒度,可大体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交通运维主要根据交通承载量研究更合理的资源配置,通常不需要建立精细的道路模型。微观交通运维需要借助道路监控,依据车与车之间、车与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精确可控的道路模型,并生成结构化数据以指导分析;其关注的角度多种多样,从路口通行规则到弯道曲率等不尽相同。交通部门通过在系统中的监视和调控,可以详细了解交通状况并建立完善的运输体系,进而缓解交通拥堵并充分发挥交通设施的效益。真实可靠的路网正是交通运维系统的基石,然而现有的路网自动生成工具关注的粒度较大,难以精确表现每一条道路的形状和其中的车道排布,对微观级别的交通要素(比如路口和匝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时交互的三维微观公路网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前端交互部分和框架部分,框架是一个由节点、路段和车道结合形成的有向图,节点部分表示道路的端点,具有道路衔接处和交叉路口的处理功能;路段部分是定义在两个节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以控制该路段下车道的整体形状;车道则分为两种,一是在节点中用于衔接两个路段的车道,二是在路段中用来衔接两个节点的车道;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n(1)路段生成:路段形状由三阶贝塞尔曲线控制,四个控制点顺次表示为A、B、C、D,端点位置A、D即为节点位置,把AB延长线和DC延长线的交点E作为新的控制点,只需控制E的位置,根据比例k在AE和DE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时交互的三维微观公路网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前端交互部分和框架部分,框架是一个由节点、路段和车道结合形成的有向图,节点部分表示道路的端点,具有道路衔接处和交叉路口的处理功能;路段部分是定义在两个节点之间的贝塞尔曲线,以控制该路段下车道的整体形状;车道则分为两种,一是在节点中用于衔接两个路段的车道,二是在路段中用来衔接两个节点的车道;框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路段生成:路段形状由三阶贝塞尔曲线控制,四个控制点顺次表示为A、B、C、D,端点位置A、D即为节点位置,把AB延长线和DC延长线的交点E作为新的控制点,只需控制E的位置,根据比例k在AE和DE上求出新的BC的位置,生成平滑合理的曲线形状,在需要得到直线时,则直接设置E为AD的中点;
(2)路段中车道的生成:采用直接获取近似曲线的策略,方法为:
对路段的右侧某车道,对于原路段曲线B(·)及其控制点ABCDE,要得到其所包含某右侧车道曲线B′(·),首先获取起点A和终点D的等距偏移点A′和D′,偏移的方向通过右手法则或左手法则叉乘得到,偏移的距离为该车道的累计宽度,在A′处的切向为或在D′处的切向为或由此求出在A′处方向为的直线和在D′处方向为直线的交点E′,最后在上求出B′,在上求出C′,得到B′(·)的全部控制点A′B′C′D′E′,左侧车道的生成方法与之类似;
计算得到的每条车道曲线进行距离采样、建立距离表,为计算曲线上到起点路程为x的点,在车道方程BL(t)中求得t=1/16,2/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逸达,王晓光,徐育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优云软件有限公司,北京广通信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