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及其上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52629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8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及其上浆方法,首先通过辅料和主料的配合配置成浆液,然后通过对上浆工艺参数的控制实现对玻璃长丝纱进行上浆处理,玻璃长丝纱表面存在有吸附水膜,很多带‑OH基的亲水性浆料可与其氢键结合,通过上浆可以赋予玻璃长丝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玻璃长丝纱的可织性,保证制造过程顺利进行。玻璃长丝纱在上浆中,浆液包覆在玻璃长丝纱表面同时向玻璃长丝纱内部浸透。经烘干后,就可以在玻璃长丝纱表面形成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浆膜,使玻璃长丝纱纱身光滑;在纱线内部,加强纤维之间的抱合力与集束性,可以有效的改善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提高玻璃长丝纱的可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及其上浆方法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玻璃长丝纱上浆
,尤其涉及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及其上浆方法。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是将无机、无定型状态的玻璃,在高温熔融状态下经过漏孔拉丝而纤维化;并用浸润剂急速冷却到常温。玻璃纤维的成分较为复杂,一般大家比较认可的有二氧化硅、氧化镁、氧化钠、氧化硼、氧化铝、氧化钙等主要成分。玻璃纤维可根据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多少而分为无碱、中碱和高碱玻璃纤维等。无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含量小于1%),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和力学性能,主要用于增强塑料、电器绝缘材料以及橡胶增强材料等。中碱玻璃纤维(氧化物含量为8~12%),由于含碱量较高、耐水性差、故不宜用作电绝缘材料。但其化学稳定性较好、耐酸,且价格便宜。可用作一般增强塑料或日用产品如窗纱、贴墙布等。纺织用玻璃纤维有长丝与短纤维之分,但织物用的以长丝为主。玻璃长丝的扭转刚度非常大,因此捻系数很低,且耐磨牢度差。织造时,玻璃纱容易起毛、脆断,致使开口不清,难以织造,为了克服上述缺陷,通常是采用上浆处理。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目前对玻璃长丝纱上浆处理不仅浆料配方繁杂,浆液固含量高和浆液上浆率低,不利于浆料废液的达标排放等问题,同时在上浆的过程中由于对上浆参数的把控不到位,导致上浆后的玻璃长丝纱的断裂强力、耐磨次数、伸长率得不到优化,从而影响上浆后的玻璃长丝纱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及其上浆方法,以解决玻璃长丝纱上浆处理现有技术中存在全部或者部分问题。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包括:浆液配置,采用定积法进行浆液的配置,根据各组分质量分数计算并称取相应的质量,首先将主料加入到水中,搅拌加热至80~90℃,搅拌至主料完全溶解,加入辅料并加水定积后,搅拌混合至浆液呈剔透状,出料,得浆液;上浆,对浆机预热到不低于50℃,将浆液倒入浆料盒内,同时保证浆液温度45~50℃,烘房内温度控制在50~55℃,对玻璃长丝纱进行上浆处理。可选的,所述主料为羟丙基淀粉或PVA0588;所述辅料为PVA0588或水性环氧树脂。可选的,所述主料为羟丙基淀粉时,所述辅料为PVA0588,且两者的质量比为0.25~5:1,混合得到的浆液的固含量为3~7%。可选的,所述主料为PVA0588时,所述辅料为水性环氧树脂,且水性环氧树脂百分比为0.2~0.6%,混合得到的浆液的固含量为3~7%。可选的,所述搅拌的搅拌速率为100~130r/min。可选的,在所述主料为羟丙基淀粉时,所述辅料为PVA0588的情况下,所述搅拌混合至浆液呈剔透状包括在96℃以上进行恒温煮浆,煮浆时间为50~70min。可选的,在所述主料为PVA0588时,所述辅料为水性环氧树脂的情况下,所述搅拌混合至浆液呈剔透状为在温度60~70℃下搅拌8~15min。可选的,在所述主料为PVA0588时,所述辅料为水性环氧树脂的情况下,所述搅拌至主料完全溶解还包括在80~90℃保温30~45min。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采用所述的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制备而成,包括玻璃长丝纱内芯,浆液外壳,浆液外壳包覆在所述玻璃长丝纱内芯的外表面上。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及其上浆方法,首先通过辅料和主料的配合在特定的条件下配置成浆液,然后通过对上浆工艺参数的控制实现对玻璃长丝纱进行上浆处理,玻璃长丝纱表面存在有吸附水膜,这为上浆工艺带来极大方便,很多带-OH基的亲水性浆料可与其氢键结合,其他亲水性浆料如聚丙烯系浆料也能黏附在其表面。通过上浆可以赋予玻璃长丝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玻璃长丝纱的可织性,保证制造过程顺利进行。玻璃长丝纱在上浆中,浆液包覆在玻璃长丝纱表面同时向玻璃长丝纱内部浸透。经烘干后,就可以在玻璃长丝纱表面形成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浆膜,使玻璃长丝纱纱身光滑;在纱线内部,加强纤维之间的抱合力与集束性,可以有效的改善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提高玻璃长丝纱的可纺性。同时采用制备的浆液原料以及在上浆的过程中没有无废液的和废料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环保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对玻璃长丝纱上浆处理不仅浆料配方繁杂,浆液固含量高和浆液上浆率低,不利于浆料废液的达标排放等问题,同时在上浆的过程中由于对上浆参数的把控不到位,导致上浆后的玻璃长丝纱的断裂强力、耐磨次数、伸长率得不到优化,从而影响上浆后的玻璃长丝纱的整体性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包括:浆液配置,采用定积法进行浆液的配置,根据各组分质量分数计算并称取相应的质量,首先将主料加入到水中,搅拌加热至80~90℃,搅拌至主料完全溶解,加入辅料并加水定积后,搅拌混合至浆液呈剔透状,出料,得浆液;上浆,对浆机预热到不低于50℃,将浆液倒入浆料盒内,同时保证浆液温度45~50℃,烘房内温度控制在50~55℃,对玻璃长丝纱进行上浆处理。同时,本申请也提供的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采用上述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制备而成,包括玻璃长丝纱内芯,浆液外壳,浆液外壳包覆在所述玻璃长丝纱内芯的外表面上。上浆工艺的目的:未经上浆的玻璃长丝表面光滑,易产生静电,无毛羽,强力较高。且玻璃纤维因断裂伸长低,脆性大,极易形成断丝,使长丝纱抱合力降低、集束性变差。在这种复杂的机械力作用下,纤维流离,纱线阶梯,产生断头;导致正常的织造过程无法顺利进行。上浆可以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力作用的能力,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保证制造过程顺利进行。浆纱的实质是浆液在表面被覆和向经纱内部浸透。经烘干后,就可以在经纱表面形成柔软、坚韧、富有弹性的浆膜,使纱身光滑;在纱线内部,加强纤维之间的抱合力与集束性,可以有效的改善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断丝产生的种类及原因:(1)稀软长毛:原丝集束不良,产生散丝,玻璃纤维长丝纱在与导纱器件多次摩擦后,长丝纱边缘的散丝更易脱离长丝纱的主体。散丝一旦脱离主体,极易磨断、磨毛,发生断裂,纤维一端离开长丝纱主体形成玻璃纤维断丝。由于玻璃纤维长丝纱捻度很小,以及玻璃纤维之间抱合力小,断裂的纤维一端较少被束缚,便在玻璃纤维长丝纱周围散逸开来,形成稀软长毛。(2)圈圈毛:稀软长毛在运动过程中,容易缠绕上另一根玻璃纤维。当纤维通过导纱器件开始分离时,缠绕处会发生剪切断裂。而断裂的纤维又会扭结其他纤维,致使更多的玻璃纤维发生剪切断裂,积累成一片断丝,形成圈圈毛。(3)硬刺毛:当玻璃纤维在高速下发生弯曲时,拉伸过程产生的热量使分子内部温度升高,这会削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浆液配置,采用定积法进行浆液的配置,根据各组分质量分数计算并称取相应的质量,首先将主料加入到水中,搅拌加热至80~90℃,搅拌至主料完全溶解,加入辅料并加水定积后,搅拌混合至浆液呈剔透状,出料,得浆液;/n上浆,对浆机预热到不低于50℃,将浆液倒入浆料盒内,同时保证浆液温度45~50℃,烘房内温度控制在50~55℃,对玻璃长丝纱进行上浆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浆液配置,采用定积法进行浆液的配置,根据各组分质量分数计算并称取相应的质量,首先将主料加入到水中,搅拌加热至80~90℃,搅拌至主料完全溶解,加入辅料并加水定积后,搅拌混合至浆液呈剔透状,出料,得浆液;
上浆,对浆机预热到不低于50℃,将浆液倒入浆料盒内,同时保证浆液温度45~50℃,烘房内温度控制在50~55℃,对玻璃长丝纱进行上浆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为羟丙基淀粉或PVA0588;所述辅料为PVA0588或水性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为羟丙基淀粉时,所述所述辅料为PVA0588,且两者的质量比为0.25~5:1,混合得到的浆液的固含量为3~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浆玻璃长丝纱的上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为PVA0588时,所述辅料为水性环氧树脂,且水性环氧树脂百分比为0.2~0.6%,混合得到的浆液的固含量为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红芹李伟汪辉张艳艳圣晓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