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亚田专利>正文

上下摇动催眠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624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上下摇动催眠床,主要由上床架、下床架和摇动机构组成,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催眠效果显著。经多次试验证明,在小儿正常入眠前后一小时内,只需轻松的脚力摇动摇杆,催眠床便立即产生与小儿心率相协调的上下摇动,在五分钟内迅速诱发小儿入眠,如果小儿睡中惊醒,只需摇动半分钟就可使小儿继续睡眠,利用它还可改变小儿的睡眠时间。(*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上下摇动催眠床。小儿摇床有摆动式、摇摆式和上下摇动式。实践证明,上下摇动式的催眠效果较好。目前民间少数地区使用的手动上下摇动摇床较落后,它是借用有弹性的竹竿将其水平地固定在空中,竹竿的中间悬挂着竹编的摇床,通过手上下摇动摇床来对小儿催眠。其缺点是上下摇动的频率远远大于小儿的心率,催眠效果不是最好,况且频率过大还会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另外使用时既不安全,又不能移动。本脚动式的上下摇动催眠床在脚动与弹簧的相互配合作用下,克服了手动式上下摇动摇床的一切缺点。据美国有关专家通过实验证明,听慢节奏的音乐有益于人的健康和长寿,听快节奏的音乐会使人烦躁和缩短人的寿命,最好的节奏为60节拍/分(成年人的正常心率为60~80次/分),可见,音乐节奏要等于或者偏小于人的心率才能起着协调的作用。本上下摇动催眠床设计的独到之处正是摇动频率等于或者偏小于小儿的心率(新生儿心率为120~140次/分,1~2岁110~130次/分,2~3岁100~120次,某弹簧引起的摇动频率也会随着小儿成长而微小变慢),从而能迅速诱发小儿入眠并有益于小儿的健康。摇动频率在90~140次/分的范围内,对小儿都能起着协调的催眠作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以下优点一、本摇床摇动频率等于或者偏小于小儿的心率,从而达到最佳的催眠效果,其关键是由于本摇床的结构与弹簧的正确配制而得到的;二、可以推动,使用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摇动频率与小儿心率相协调而迅速诱发小儿入眠并有益于小儿健康地成长的摇床。附图说明图1为上下摇动催眠床主视图,图2为上下摇动催眠床左视图,图3为上下摇动催眠床俯视图。图4为下床架(1)主视图,图5为下床架(1)左视图,图6为下床架(1)俯视图。图7为上床架(2)主视图,图8为上床架(2)左视图,图9为上床架(2)俯视图。上下摇动催眠床的装配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它由下床架(1)、上床架(2)、床板(6)和组成摇动机构的调节螺栓(3)、调节螺母(4)、橡胶垫圈(5)、连块(7)、导杆(8)、弹簧(9)、导套(10)、摇杆(11)(焊接件)、螺栓(12)、螺母(13)、垫圈(14)、支承(15)和连杆(16)构成。其技术要点是在上床架和下床架之间,装有以弹簧为核心的由弹簧、导杆、导套、连杆和摇杆等组成的摇动机构。导杆与导套的对中性可通过上床架和下床架中的调整结构来实现。两个调节螺栓(3)等对摇杆的高低变位起着调整作用,使摇杆的位置与不同小儿的体重相匹配。调节螺母(4)适当松动。导套最好采用尼龙制造,它有利于润滑和防噪音的作用。上下摇动催眠床的工作原理是坐立用脚轻松摇动摇杆,四条对称分布的连杆与四个导杆和四个导套通过四个弹簧的共同作用,使得上床架上下摇动(具有轻微摇摆)。下床架(1)的装配图如图4、图5和图6所示。它由脚轮(101)、端定位卡(102)、下短梁(103)、方螺母(104)、前脚(105)(焊接件)、调节螺栓(106)、调节螺母(107)、垫圈(108)、上短梁(109)、后脚(110)(焊接件)、固定螺栓(111)、后上梁(112)、后下梁(113)、中定位卡(114)和前梁(115)组成。各梁的两端都焊上方螺母(104)。局部放大图(Ⅰ)为后脚在宽度方向上的固定结构。局部放大图(Ⅱ)为前脚在宽度方向上的调整结构,调整时,松开调节螺母,调整调节螺栓,使前脚变位到所需位置,将调节螺母和垫圈锁紧即可。各梁连接时,两上短梁和两下短梁后端分别连接固定螺栓,前端分别连接调节螺栓;后上梁和后下梁左端分别连接固定螺栓,右端分别连接调节螺栓;两前梁中间用螺栓等固定,其两端分别连接调节螺栓。所有定位卡均用螺栓等固定,定位卡和各梁上的连接处均加工成螺纹。上床架(2)的装配图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它由短梁(201)、弯管(202)、蝴蝶(203)、蚊帐架(204)、调节螺栓(205)、调节螺母(206)、垫圈(207)、套筒(208)、上长梁(209)、下长梁(210)、盖形螺母(211)、连接栏间(212)、栏间(213)、固定螺栓(214)、端床板梁(215)和中床板梁(216)组成。其固定结构和调整结构与下床架(1)相同。经过多次试验证明,利用上下摇动催眠床能使小儿按时入眠或者改变小儿的睡眠时间。在小儿正常入眠前后一小时内,摇动本催眠床一般能使小儿在五分钟内入眠。如果小儿睡中惊醒,只要摇动半分钟就能使小儿继续睡觉,极为方便。利用本催眠床还有利于小儿健康地成长。本催眠床结构简单,造型美观,无噪音,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催眠效果显著。3岁左右的小儿已能自觉地睡觉了,此时只要拆去弹簧平稳地使用即可。其弹簧设计可参照3岁内小儿的体重计算。通常,摇动振幅为40~60毫米时,催眠效果最佳,初时使振幅大一些,小儿快入眠时使振幅小一些。经测定,自然脚动力大约为2公斤,而控制催眠床的作用力只需要大约为1公斤,可见用脚动力摇动催眠床是轻松省力的。经过计算和实验证明,按上床架重为10公斤,使用刚度为1.225牛顿/毫米的弹簧(其钢丝直径为2.5毫米,中径为32毫米,自由高度为150毫米,节距为15.4毫米,工作圈数为9.5,总圈数为11.5,展开长度为1156毫米),新生儿能产生的最大振幅达137毫米,1岁小儿能产生的最大振幅达113毫米,2岁小儿能产生的最大振幅达102毫米,3岁小儿能产生的最大振幅达94毫米。当振幅为40~60毫米时,新生儿产生的摇动频率为115次/分,3岁小儿产生的摇动频率为100次/分。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上床架不会受到冲击,可见,3岁内的小儿使用本弹簧是安全可靠的。设计人曾做出一个实施例,采用φ19×1和φ16×1的电焊钢管、φ5和φ10及φ35圆钢、2毫米厚的钢板和上述弹簧及脚轮等配件,按设计要求做了上下摇动催眠床,长×宽×高的总体尺寸为1.1米×0.6米×0.9米(拆去蚊帐架),总重量为15公斤。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使用效果很好。权利要求1.一种上下摇动催眠床,主要由上床架、下床架和摇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A下床架(1)中前脚(105)和后脚(110)的上端装有可安装弹簧(9)的导套(10),导套(10)上装有弹簧(9),上床架(2)中弯管(202)的下端装有既可插入导套(10)又可阻挡弹簧(9)的导杆(8),在上床架(2)上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杆(16),在下床架(1)上连接有和连杆(16)相连的摇杆(11);B上下摇动的频率为90~140次/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摇动催眠床,其特征在于上床架(2)和下床架(1)上装有可调整导杆(8)与导套(10)对中的调节螺栓(106,205)和调节螺母(107,20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摇动催眠床,其特征在于有可调整摇杆(11)高低位置的调节螺栓(3)和调节螺母(4)。专利摘要一种上下摇动催眠床,主要由上床架、下床架和摇动机构组成,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催眠效果显著。经多次试验证明,在小儿正常入眠前后一小时内,只需轻松的脚力摇动摇杆,催眠床便立即产生与小儿心率相协调的上下摇动,在五分钟内迅速诱发小儿入眠,如果小儿睡中惊醒,只需摇动半分钟就可使小儿继续睡眠,利用它还可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下摇动催眠床,主要由上床架、下床架和摇动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A:下床架(1)中前脚(105)和后脚(110)的上端装有可安装弹簧(9)的导套(10),导套(10)上装有弹簧(9),上床架(2)中弯管(202)的下端装有既可插入导套(10)又可阻挡弹簧(9)的导杆(8),在上床架(2)上连接有对称分布的连杆(16),在下床架(1)上连接有和连杆(16)相连的摇杆(11);B:上下摇动的频率为90~140次/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亚田
申请(专利权)人:黄亚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