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6071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曝氧池、絮凝沉淀池和配液池,所述曝氧池通过连通管线连接至配液池,该连通管线上设置有抽汲泵,所述配液池中设置有至少1个搅拌装置;所述曝氧池底部设有排放管线,该排放管线连接至絮凝沉淀池,所述排放管线上设有防止反流的截止阀;其中所述曝氧池内衬有聚四氟乙烯层或防腐涂层,所述曝氧池中设有溶解氧测定仪和至少2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14厘米以上;其中配制调剖液的污水通过污水站注入系统加入至曝氧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堵水调剖剂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水驱油藏开发到一定阶段,含水大幅度上升,储层非均质性加剧,导致平面、层间矛盾尤为突出,因此需要注入调剖液调整注入流线,提高水驱波及效率。其中冻胶类调剖液占据首要位置,在现场注入过程中,通常按照一定的比例要求,将调剖剂与配水间来的污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形成稳定的调剖液,直接泵入地层。但是在注入过程中,发现由于搅拌池中含有大量的氧气,会使得污水中存在的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Fe2+、S2-在O2存在下,在溶液中形成絮凝沉淀物,会造成对调剖剂溶液粘度的下降,从而使得交联效果变差。因此,设计一种可以调节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曝氧池、絮凝沉淀池和配液池,所述曝氧池通过连通管线连接至配液池,该连通管线上设置有抽汲泵,所述配液池中设置有至少1个搅拌装置;所述曝氧池底部设有排放管线,该排放管线连接至絮凝沉淀池,所述排放管线上设有防止反流的截止阀;其中所述曝氧池内衬有聚四氟乙烯层或防腐涂层,所述曝氧池中设有溶解氧测定仪和至少2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14厘米以上;其中配制调剖液的污水通过污水站注入系统加入至曝氧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溶解氧测定仪设置在曝氧池的流出管线的上方,量程设置在0-10mg/L。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曝氧池中设有2个搅拌装置,所述两个搅拌装置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均为15-20厘米。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配液池连接有调剖液注入管线,通过所述调剖液注入管线将配液池中的调剖液注入地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配液池的中间部位设置有1个搅拌装置。本技术的通过简易适度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装置,可以将污水中二价铁、二价硫充分氧化,同时配备溶解氧测定仪,实时监测污水中氧含量,避免过度曝氧,解决了由于配制水中二价铁、二价硫遇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调剖液粘度大幅度降低的问题,提升了堵水调剖剂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结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曝氧池、絮凝沉淀池和配液池,所述曝氧池通过连通管线连接至配液池,该连通管线上设置有抽汲泵,所述配液池中设置有至少1个搅拌装置;所述曝氧池底部设有排放管线,该排放管线连接至絮凝沉淀池,所述排放管线上设有防止反流的截止阀;其中所述曝氧池内衬有聚四氟乙烯层或防腐涂层,所述曝氧池中设有溶解氧测定仪和至少2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14厘米以上;其中配制调剖液的污水通过污水站注入系统加入至曝氧池。所述搅拌装置可为结构简单的搅拌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溶解氧测定仪设置在曝氧池的流出管线的上方,量程设置在0-10mg/L。溶解氧测定仪实时监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待氧含量小于1mg/L时判断水质达标,可以抽汲至配液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曝氧池中设有2个搅拌装置,所述两个搅拌装置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均为15-20厘米。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配液池连接有调剖液注入管线,通过所述调剖液注入管线将配液池中的调剖液注入地层。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配液池的中间部位设置有1个搅拌装置。如图1所示,本技术装置,主要包括污水站注入系统1,曝氧池2,溶解氧测定仪3,搅拌桨4,截止阀5,絮凝沉淀池6,抽汲泵7,配液池8,调剖液注入管线9。所述污水站注入系统1与井场配水间管线相连,主要是提供配制调剖液用的污水;所述曝氧池2,内衬聚四氟乙烯层,池子中配置两个搅拌桨4,以保证溶液均匀,搅拌时间为30min-50min,同时在曝氧池2的流出管线的上方配置一个溶解氧测定仪,量程设置在0-10mg/L,其实时监测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待氧含量小于1mg/L时判断水质达标,可以抽汲至配液池8。所述曝氧池2中2个搅拌桨4,所述搅拌桨4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15厘米。配液池8中设有一个搅拌桨4,其可以保证溶液均匀,具体尺寸根据现场配液池8高度确定,直接安装在配液池8中部,桨片与配液池8底部间隔10厘米。所述截止阀5安装在曝氧池2与絮凝沉淀池6连接的排放管线上,通过开关闸门,实现絮凝沉淀的排放,防止反流。所述絮凝沉淀池6,其材质为铁制,用于存放中间反应池中沉淀物,便于后续处理和运输。所述抽汲泵7是实现曝氧池2净化后的污水顺利抽取至配液池8的工具;所述配液池8,经过曝氧池2排放絮凝物后,经过抽汲泵7泵抽,将净化后的污水抽至配液池8,在配液池8中完成调剖液的溶解,待溶解完全后注入使用。所述调剖液在配液池8中搅拌均匀后,通过调剖液注入管线9管线注入地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曝氧池、絮凝沉淀池和配液池,/n所述曝氧池通过连通管线连接至配液池,该连通管线上设置有抽汲泵,所述配液池中设置有至少1个搅拌装置;/n所述曝氧池底部设有排放管线,该排放管线连接至絮凝沉淀池,所述排放管线上设有防止反流的截止阀;/n其中所述曝氧池内衬有聚四氟乙烯层或防腐涂层,所述曝氧池中设有溶解氧测定仪和至少2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14厘米以上;/n其中配制调剖液的污水通过污水站注入系统加入至曝氧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曝氧池、絮凝沉淀池和配液池,
所述曝氧池通过连通管线连接至配液池,该连通管线上设置有抽汲泵,所述配液池中设置有至少1个搅拌装置;
所述曝氧池底部设有排放管线,该排放管线连接至絮凝沉淀池,所述排放管线上设有防止反流的截止阀;
其中所述曝氧池内衬有聚四氟乙烯层或防腐涂层,所述曝氧池中设有溶解氧测定仪和至少2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的桨片与曝氧池底部间隔14厘米以上;
其中配制调剖液的污水通过污水站注入系统加入至曝氧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曝氧提升现场调剖液配制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雪田玉芹尹相文刘伟伟张代森刘希明刘巍韩保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