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946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包括污泥区(1)、循环结晶区(2)、固液分离区(3),循环结晶区(2)包括外筒体(21)、中筒体(22)和内筒体(23),与污泥区(1)的负压部件(12)一起形成内循环通道(27)和外循环通道(28),第一动力设施(5)连接有可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第一搅拌部件(52),固液分离区(3)包含若干分离管(321)。本装置利用回吸回流进入循环结晶区(2)的污泥细小颗粒,为污泥结晶颗粒的生成提供结晶晶核,利用诱导结晶异相成核的原理,形成结晶颗粒,回流进入絮凝区(29)的污泥加速进水的絮凝反应过程,实现了装置内部的自结晶,最后通过悬浮污泥层,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固液分离设备需要投加微砂或粉末灰作为晶种,同时晶种的利用率较低。以及固液分离设备当处理低温低浊水时,絮凝反应区内颗粒物生长缓慢,结团絮凝体稳定性差,难以解决低浊水悬浮物供应不足、絮凝反应区结团絮凝体失稳易被破坏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往往投加微砂或粉末碳为絮凝区内的结团体提供高密度的凝聚核,从而提高絮凝区结团体的密度。由于微砂或粉末灰存在消耗的问题,从而存在需要定时进行补充,该技术存在资源浪费。另外,微砂或粉末灰投加后最后进入污泥系统,并最终进入板框压滤机系统进行泥水分离工序,最后存在于压榨后的泥饼中,在这个过程中,一是微砂或粉末灰的存在加剧了板框压滤机系统滤布的磨损,二是进入泥饼中,若泥饼进行外运填埋则存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若泥饼进行干化处理,则微砂或粉末灰的存在使得干化成本增加。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451338.5]公开了一种微砂增效结团絮凝一体式水质净化设备,以结团絮凝技术为核心,通过投加微砂作为载体,进一步提高结团体密度,强化结团絮凝对低浊水的净化效果。该设备需要投加微砂,并且未絮凝的微砂会通过排泥管排出,对环境存在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微砂固液分离效率低且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固液分离自结晶装置,通过特殊的结构设计,无需投加微砂或粉末灰,利用污泥回吸回流进入循环结晶区,污泥区的细小颗粒进入循环结晶区后,在絮凝区内搅拌器的搅拌混合及内循环流的双重作用下,为污泥颗粒的生成提供结晶晶核,利用诱导结晶异相成核的原理,形成结晶颗粒,回流进入絮凝区的污泥加速进水的絮凝反应过程,实现了装置内部的自结晶,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污泥区、循环结晶区、固液分离区、封头,与所述污泥区相连的第一动力设施,与所述固液分离区相连的第二动力设施和设置在污泥区底部外侧设置的支腿,污泥区、循环结晶区、固液分离区和封头构成密闭结构;污泥区包括进水管和连接在进水管里侧末端的负压部件;循环结晶区与污泥区、固液分离区连通;循环结晶区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筒体、中筒体、内筒体,设置在中筒体上方的外循环导流圈,设置在中筒体底部且与中筒体密封连接的导流部件和设置在内筒体上方的内循环导流圈,负压部件的出口设置在中筒体的底部中央;内筒体、内循环导流圈、中筒体的内壁和导流部件之间形成内循环通道,外循环导流圈、中筒体外壁、外筒体的内壁和负压部件之间形成外循环通道;内筒体内部形成絮凝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中筒体支撑在负压部件上,外循环导流圈为上小下大的顶部敞口结构且底部与所述中筒体顶部密封连接,导流部件是纵向剖面为圆滑的W形轴对称结构,负压部件穿过导流部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内筒体通过支撑筋悬空连接在中筒体内部且无筒底,内循环导流圈有空隙的覆盖在内筒体上部并向下延伸。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第一动力设施包括设置在污泥区底部外侧的污泥驱动电机,与污泥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的第一搅拌部件,第一搅拌部件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向转动;第二动力设施包括设置在封头上部外侧的絮凝驱动电机和与絮凝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的第二搅拌部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第一搅拌部件包括与污泥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搅拌轴,均匀交错对称分布在第一搅拌轴上部的若干第一桨叶和设置在第一搅拌轴下部的刮泥板,第一搅拌轴位于污泥区内,刮泥板位于污泥区内部筒底,第一桨叶的长度从下到上逐渐增加,负压部件固定设置在第一搅拌轴上部末端;第二搅拌部件包括与絮凝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二搅拌轴,均匀分布在第二搅拌轴上的若干第二桨叶,第二搅拌轴穿过固液分离区插入循环结晶区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第一桨叶与第一搅拌轴之间通过逆时针超越离合器连接,刮泥板与第一搅拌轴之间通过顺时针超越离合器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污泥区底部为锥形,污泥区还包括位于污泥区一侧的排泥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负压部件包括外罩、本体和渐扩部件;外罩密封连接在渐扩部件下部且设置有供进水管穿过的开口,外罩侧面设置有分布均匀的竖向栅格条形孔,外罩底面设置有沿中心均匀分布的横向栅格条形孔;本体位于外罩内侧且与外罩之间具有液体流动的通道,本体与渐扩部件下部具有空隙;本体包括一端与进水管连通的进水腔和设置在进水腔另一端的喷射喉管,喷射喉管为下大上小的锥形管状结构,渐扩部件内径为下小上大的锥形且底部内径大于喷射喉管的上部内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固液分离区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悬浮污泥区、高效分离区和产水区,产水区包括位于产水区一侧的产水口,高效分离区包括紧密排列的若干分离管,分离管包括管体,第一球头,第二球头,第一球杆和第二球杆,第一球头的直径大于第二球头的直径,第一球杆的长度小于第二球杆的长度,第一球头通过第一球杆以90°间隔分组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第二球头通过第二球杆以90°间隔分组固定在管体的内壁上,在管体中间形成供液体流动的通道,第一球头和相邻层的第二球头呈交错45°分布,第一球头和第二球头从上至下间隔分布。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作为优选方式,在分离管内部底侧设置有两块交错的呈X型分布的交叉板。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来水通过进水管进入负压部件,在喷射喉管的作用下,水流以高速进入渐扩部件,随后进入内筒体的内腔。高速水流在渐扩部件的起始根部产生负压,从而使得负压部件产生抽吸力,在负压抽吸力的作用下,污泥区的泥水以及细微颗粒被抽吸进入内腔,从而在循环结晶区进行循环。在循环结晶区内,设有第二搅拌部件,依据不同的进水介质及进水悬浮物含量,絮凝驱动电机采用变频设计,第二桨叶按照设定的转速进行搅拌,初级悬浮物在絮凝区进行团结形成轻质悬浮污泥。通过负压部件抽吸进入的细小污泥颗粒对絮凝区的来水起到诱导结晶异相成核作用,污泥颗粒起到晶种作用,大大加速絮凝区细小颗粒之间的相互团聚长大,促进细小颗粒在晶种表面的吸附,以及晶种之间的相互吸附聚集,在强制内循环的作用下,水流在内循环通道循环,最终形成悬浮污泥,进入悬浮污泥区。悬浮污泥区的悬浮污泥不断的拦截来自循环腔的细小颗粒,细小颗粒在悬浮污泥层拦截下不断继续吸附聚集长大。从而使得悬浮污泥层的密度不断加大,当悬浮污泥层的密度大于进水密度时,悬浮污泥层将要下落,在外循环导流圈的导流下,以及外循环的水流流向运动下,悬浮污泥层通过外循环通道下落至污泥区进行沉淀浓缩,污泥驱动电机逆时针转动带动逆时针超越离合器驱动第一桨叶进行污泥的均质,第一桨叶依据污泥区的坡形结构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污泥区(1)、循环结晶区(2)、固液分离区(3)、封头(4),与所述污泥区(1)相连的第一动力设施(5),与所述固液分离区(3)相连的第二动力设施(6)和设置在所述污泥区(1)底部外侧设置的支腿(7),所述污泥区(1)、所述循环结晶区(2)、所述固液分离区(3)和所述封头(4)构成密闭结构;/n所述污泥区(1)包括进水管(11)和连接在所述进水管(11)里侧末端的负压部件(12);/n所述循环结晶区(2)与所述污泥区(1)、所述固液分离区(3)连通;所述循环结晶区(2)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筒体(21)、中筒体(22)、内筒体(23),设置在所述中筒体(22)上方的外循环导流圈(24),设置在所述中筒体(22)底部且与所述中筒体(22)密封连接的导流部件(25)和设置在所述内筒体(23)上方的内循环导流圈(26),所述负压部件(12)的出口设置在所述中筒体(22)的底部中央;/n所述内筒体(23)、所述内循环导流圈(26)、所述中筒体(22)的内壁和所述导流部件(25)之间形成内循环通道(27),所述外循环导流圈(24)、所述中筒体(22)外壁、所述外筒体(21)的内壁和所述负压部件(12)之间形成外循环通道(28);所述内筒体(23)内部形成絮凝区(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污泥区(1)、循环结晶区(2)、固液分离区(3)、封头(4),与所述污泥区(1)相连的第一动力设施(5),与所述固液分离区(3)相连的第二动力设施(6)和设置在所述污泥区(1)底部外侧设置的支腿(7),所述污泥区(1)、所述循环结晶区(2)、所述固液分离区(3)和所述封头(4)构成密闭结构;
所述污泥区(1)包括进水管(11)和连接在所述进水管(11)里侧末端的负压部件(12);
所述循环结晶区(2)与所述污泥区(1)、所述固液分离区(3)连通;所述循环结晶区(2)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筒体(21)、中筒体(22)、内筒体(23),设置在所述中筒体(22)上方的外循环导流圈(24),设置在所述中筒体(22)底部且与所述中筒体(22)密封连接的导流部件(25)和设置在所述内筒体(23)上方的内循环导流圈(26),所述负压部件(12)的出口设置在所述中筒体(22)的底部中央;
所述内筒体(23)、所述内循环导流圈(26)、所述中筒体(22)的内壁和所述导流部件(25)之间形成内循环通道(27),所述外循环导流圈(24)、所述中筒体(22)外壁、所述外筒体(21)的内壁和所述负压部件(12)之间形成外循环通道(28);所述内筒体(23)内部形成絮凝区(2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体(22)支撑在所述负压部件(12)上,所述外循环导流圈(24)为上小下大的顶部敞口结构且底部与所述中筒体顶部(22)密封连接,所述导流部件(25)是纵向剖面为圆滑的W形轴对称结构,所述负压部件(12)穿过所述导流部件(2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23)通过支撑筋悬空连接在所述中筒体(22)内部且所述内筒体(23)无筒底,所述内循环导流圈(26)有空隙的覆盖在所述内筒体(23)上部并向下延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力设施(5)包括设置在所述污泥区(1)底部外侧的污泥驱动电机(51),与所述污泥驱动电机(51)输出轴相连的第一搅拌部件(52),所述第一搅拌部件(52)可顺时针和逆时针双向转动;
所述第二动力设施(6)包括设置在所述封头(4)上部外侧的絮凝驱动电机(61)和与所述絮凝驱动电机(61)输出轴相连的第二搅拌部件(6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效循环自结晶固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部件(52)包括与所述污泥驱动电机(51)输出轴连接的第一搅拌轴(521),均匀交错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搅拌轴(521)上部的若干第一桨叶(52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搅拌轴(521)下部的刮泥板(523),所述第一搅拌轴(521)位于所述污泥区(1)内,所述刮泥板(523)位于所述污泥区(1)内部筒底,所述第一桨叶(522)的长度从下到上逐渐增加,所述负压部件(12)固定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跃华王云盛飞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