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87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3
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自身保持锻炼姿态困难的问题;包括上下方向的弧形板,弧形板上端设有位于其后侧的传动箱,传动箱后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向后的摆动槽,传动箱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接轴,连接轴上端同轴设有齿向为顺时针的大棘轮,传动箱内铰接有可与大棘轮啮合的大棘爪,连接轴下侧设有右端伸出摆动槽的连接板,连接板右端经销轴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下侧开设有与销轴同轴的放置槽,销轴下端插入放置槽内且同轴设有齿向为逆时针的小棘轮,放置槽内铰接有可与小棘轮啮合的小棘爪;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骨科辅助训练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多为肢体骨折,治疗后由于长期的固定,局部创伤因素导致关节的挛缩和僵硬,需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手臂骨折的病人,一般锻炼主要还是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从而恢复正常功能,目前锻炼的时候需要医护人员或者患者家属的辅助,需要将关节屈曲或者伸直到疼痛的程度,并使患者保持此状态一定的时间,以此来对患者进行手臂训练,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但对于患者来说,自己长时间保持上述状态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者自身保持锻炼姿态困难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上下方向的弧形板,弧形板上端设有位于其后侧的传动箱,传动箱后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向后的摆动槽,传动箱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接轴,连接轴上端同轴设有齿向为顺时针的大棘轮,传动箱内铰接有可与大棘轮啮合的大棘爪,连接轴下侧设有右端伸出摆动槽的连接板,连接板右端经销轴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支撑板下侧开设有与销轴同轴的放置槽,销轴下端插入放置槽内且同轴设有齿向为逆时针的小棘轮,放置槽内铰接有可与小棘轮啮合的小棘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实用方便,设置弧形板、传动箱、大棘轮、小棘轮、大棘爪、小棘爪,便于患者对手臂的摆动姿势进行固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节省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时间,同时设有连接块、握柄、吊绳、拉绳与固定块,便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控制固定时间,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后视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俯视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剖切后视轴测图。图5是本技术图4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上下方向的弧形板1,弧形板1上端设有位于其后侧的传动箱2,传动箱2后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向后的摆动槽3,传动箱2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接轴4,连接轴4上端同轴设有齿向为顺时针的大棘轮5,传动箱2内铰接有可与大棘轮5啮合的大棘爪6,连接轴4下侧设有右端伸出摆动槽3的连接板7,连接板7右端经销轴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下侧开设有与销轴同轴的放置槽9,销轴下端插入放置槽9内且同轴设有齿向为逆时针的小棘轮10,放置槽9内铰接有可与小棘轮10啮合的小棘爪11。为了便于患者的使用,所述的弧形板1下端设有位于其前侧的弹性魔术母贴12,弧形板1下端设有位于其后侧且可与弹性魔术母贴12粘合的弹性魔术子贴13。为了使大棘爪6可与大棘轮5啮合,所述的传动箱2右侧壁上设有与大棘爪6接触的第一弹簧片14,大棘爪6前侧壁上设有前后方向的拉绳15,拉绳15自由端贯穿弧形板1且设有固定块16。为了使小棘爪11可与小棘轮10啮合,所述的放置槽9右侧壁上设有与小棘爪11接触的第二弹簧片17,小棘爪11右侧壁上设有吊绳18,吊绳18自由端贯穿支撑板8右端面。为了便于控制吊绳18,所述的支撑板8右端铰接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左侧壁与吊绳18固定连接,连接块19前端设有握柄20。为了对患者的胳膊进行固定,所述的连接板7及支撑板8上端均设有上下方向的固定带21,连接板7及支撑板8下端均设有固定环22,两个固定带21后表面均设有位于其下侧的魔术母贴23,两个固定带21自由端均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固定环22内且设有可与魔术母贴23粘合的魔术子贴24。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连接板7与支撑板8上分别开设有开口向前的矩形槽,两个矩形槽内均设有弹性块25。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弧形板1放置在患者背后,将弹性魔术子贴13与弹性魔术母贴12环绕患者腰部并使弹性魔术子贴13与弹性魔术母贴12粘合,使弧形板1固定在患者的背部,此时患者手臂放在两个弹性块25上,使两个固定带21分别插入其对应侧的固定环22内,并使两个固定带21上的魔术子贴24与其对应侧的魔术母贴23粘合,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使本装置固定在患者手臂上;当本装置固定在患者的手臂上后,患者向后摆动手臂肩关节,手臂带动支撑板8向后摆动,同时带动连接板7向后摆动,随着连接板7向后摆动,连接板7带动连接轴4逆时针转动,连接轴4带动大棘轮5逆时针转动,大棘轮5带动大棘爪6向前摆动,并挤压第一弹簧片14,当患者摆动到极限的角度后,停止摆动手臂,此时在第一弹簧片14的作用下,大棘爪6与大棘轮5啮合,同时由于大棘轮5的棘齿方向为顺时针,在大棘爪6的作用下,连接板7无法经连接轴4带动大棘轮6转动,此时患者的手臂肩关节被固定;若需要固定患者肘关节的角度,使患者肘关节向后摆动,并带动支撑板8向后摆动,由于小棘爪11的齿牙朝向为逆时针,支撑板8带动小棘爪11逆时针转动并挤压第二弹簧片17,当患者移动到极限的位置后,在第二弹簧片17的作用下小棘爪11与小棘轮10啮合,对患者的肘关节摆动角度进行固定;若需要解除手臂肩关节的固定,向前移动固定块16,固定块16带动拉绳15向前移动,拉绳15带动大棘爪6向前移动并从大棘轮5的棘齿槽内移出,解除对大棘轮5的限制,此时连接板7可自由摆动,使患者恢复到初始位置,此时松开固定块16,在第一弹簧片14的作用下,大棘爪6与大棘轮5重新啮合;若需要解除患者手臂肘关节的固定,患者手臂握住握柄20并向前拉动握柄20,握柄20带动连接块19向前摆动,连接块19带动吊绳18向右移动,吊绳18带动小棘爪11向右摆动,并挤压第二弹簧片17,当小棘爪11从小棘轮10的齿槽内移出后,支撑板8可自由摆动,解除对患者肘关节的固定,当患者恢复初始状态时,松开握柄20,使小棘爪11与小棘轮10重新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合理,实用方便,设置弧形板、传动箱、大棘轮、小棘轮、大棘爪、小棘爪,便于患者对手臂的摆动姿势进行固定,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节省了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时间,同时设有连接块、握柄、吊绳、拉绳与固定块,便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控制固定时间,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包括上下方向的弧形板(1),其特征在于,弧形板(1)上端设有位于其后侧的传动箱(2),传动箱(2)后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向后的摆动槽(3),传动箱(2)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接轴(4),连接轴(4)上端同轴设有齿向为顺时针的大棘轮(5),传动箱(2)内铰接有可与大棘轮(5)啮合的大棘爪(6),连接轴(4)下侧设有右端伸出摆动槽(3)的连接板(7),连接板(7)右端经销轴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下侧开设有与销轴同轴的放置槽(9),销轴下端插入放置槽(9)内且同轴设有齿向为逆时针的小棘轮(10),放置槽(9)内铰接有可与小棘轮(10)啮合的小棘爪(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包括上下方向的弧形板(1),其特征在于,弧形板(1)上端设有位于其后侧的传动箱(2),传动箱(2)后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向后的摆动槽(3),传动箱(2)内转动连接有上下轴向的连接轴(4),连接轴(4)上端同轴设有齿向为顺时针的大棘轮(5),传动箱(2)内铰接有可与大棘轮(5)啮合的大棘爪(6),连接轴(4)下侧设有右端伸出摆动槽(3)的连接板(7),连接板(7)右端经销轴铰接有左右方向的支撑板(8),支撑板(8)下侧开设有与销轴同轴的放置槽(9),销轴下端插入放置槽(9)内且同轴设有齿向为逆时针的小棘轮(10),放置槽(9)内铰接有可与小棘轮(10)啮合的小棘爪(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板(1)下端设有位于其前侧的弹性魔术母贴(12),弧形板(1)下端设有位于其后侧且可与弹性魔术母贴(12)粘合的弹性魔术子贴(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手臂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箱(2)右侧壁上设有与大棘爪(6)接触的第一弹簧片(14),大棘爪(6)前侧壁上设有前后方向的拉绳(15),拉绳(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谢瑞敏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