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81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呈现“几”字形固定架,固定架包括上端板、设置在上端面两侧的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远离上端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底板和右底板;上端板开设有竖直通孔,竖直通孔内穿插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位于上端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螺杆固定在上端板上的第一夹紧螺母和第二夹紧螺母;螺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盒,固定盒内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管孔;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上分别开设有螺孔,螺孔内分别穿插有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相向一端分别设置有夹板,通过夹板将固定装置固定;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儿童体外导管固定效果差、极易脱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医学中,常采用介入的方法治疗肿瘤,即通过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患者的病变处进行治疗。采用导管将药物送入患者体内时,需要对体外的导管进行固定,防止由于导管自身或药物重力,以及患者的活动造成导管移动或脱离,从而导致药物无法准确注入或手术的失败。现有技术中,对于体外导管的固定常采用丝线或医用胶带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由于小儿天生好动的性格,极易造成体外导管固定效果差,极易脱落,增加小儿的治疗痛苦,影响急需开发一种固定效果好的体外导管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儿童体外导管固定效果差、极易脱落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包括呈现“几”字形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上端板、设置在上端面两侧的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远离上端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上端板开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现“几”字形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上端板、设置在上端面两侧的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远离上端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上端板开设有竖直通孔,所述竖直通孔内穿插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位于上端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螺杆固定在上端板上的第一夹紧螺母和第二夹紧螺母;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用于供导管穿过的管孔;所述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上分别开设有螺孔,螺孔内分别穿插有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相向一端分别设置有夹板,通过夹板将固定装置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现“几”字形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包括上端板、设置在上端面两侧的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远离上端板的一端分别设置有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上端板开设有竖直通孔,所述竖直通孔内穿插有第一螺杆,第一螺杆位于上端板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螺杆固定在上端板上的第一夹紧螺母和第二夹紧螺母;所述螺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盒,所述固定盒内开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用于供导管穿过的管孔;所述左竖直板和右竖直板上分别开设有螺孔,螺孔内分别穿插有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第二螺杆和第三螺杆相向一端分别设置有夹板,通过夹板将固定装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儿肿瘤外科临床治疗导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盒包括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与下盒体的一侧铰接连接;所述上盒体与下盒体的另一侧卡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全得张飞冯欣路景绍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