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765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包括吸引管、造口袋、输液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造口袋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造口袋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连接口,所述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流速调节器和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接于输液袋的底部,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穿过造口袋的右侧伸入造口袋的内部,并从通孔伸出造口袋,所述流速调节器设置于输液管的中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先对伤口进行输液清洗,再通过负压装置生成负压使吸引管以及造口袋可更好的收集瘘口、伤口的分泌物,并可通过稳压管上的调节器或中心负压系统来调节负压的大小,可更好的保护瘘口、伤口周围的皮肤,让患者更加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VSD密封式负压吸引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但VSD密封式负压吸引技术材料费较为高,一般的造口袋无法很好的收集瘘口、伤口分泌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该装置能最大程度收集瘘口、伤口分泌物,保护瘘口、伤口周围皮肤。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包括吸引管、造口袋、输液装置和负压装置,所述造口袋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造口袋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连接口,所述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流速调节器和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连接于输液袋的底部,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穿过造口袋的右侧伸入造口袋的内部,并从通孔伸出造口袋,所述流速调节器设置于输液管的中部,负压管下端与负压连接口可拆卸连接,所述造口袋通过负压管与负压装置连接,所述吸引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的一端与通孔连接,另一端与输液管并行伸出造口袋,所述内套管位于造口袋外侧的部分外表面包裹有外套管,所述内套管一端与外套管一同从通孔伸出造口袋,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口伸入负压管,所述内套管与负压连接口之间有间隙,所述输液管下端比吸引管下端低0.5cm-1cm,所述造口袋的顶端设置有稳压管,所述稳压管的一端伸进造口袋内侧,另一端伸出造口袋与空气相连,所述稳压管位于造口袋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调节器,所述调节器用于调节稳压管排气速度。所述负压装置包括第一收集瓶、第一收集袋、第一收集瓶盖、第二收集瓶、第二收集瓶盖、第二收集袋、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一收集袋设置于第一收集瓶的内部,所述第二收集袋设置于第二收集瓶的内部,所述第一收集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收集瓶盖,所述第二收集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收集瓶盖,所述第一收集瓶盖和第二收集瓶盖的两侧设置有卡钩,所述第一收集瓶和第二收集瓶的两侧在卡钩下方设置有卡扣,所述卡钩可与卡扣扣合使第一收集瓶盖和第二收集瓶盖固定于第一收集瓶和第二收集瓶顶部,所述负压管的一端穿过第一收集瓶盖顶部与第一收集袋顶部可拆卸密封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负压连接口,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穿过第一收集瓶盖顶部与第一收集袋顶部可拆卸密封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收集瓶盖与第二收集袋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穿过第二收集瓶盖顶部与第二收集袋顶部连接,另一端与中心负压系统连接,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三连通管,所述第三连通管将第二连通管中部与第二收集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伸出造口袋外部的部分与外套管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引流孔。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连接口内壁上由上到下按顺序设置有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槽和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槽,所述负压连接口上端与封闭盖一侧铰接,所述封闭盖用于打开或关闭负压连接口,所述封闭盖为圆柱体且直径等于负压连接口外侧直径,圆柱体的下方设置有与负压连接口内壁直径相同的圆柱体,且外侧设置有与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槽和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槽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封闭盖的顶端设置有拉柄。进一步的,所述负压管与负压连接口连接的一端外侧设置有与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槽和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槽相对应的凸起。进一步的,所述输液袋的顶部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将输液袋挂在固定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稳压管设置在造口袋内侧的管体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排气孔。进一步的,所述稳压管和输液管与造口袋的相交处用水胶体敷料密封。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使用新型通过输液装置先对伤口进行清洗,再通过负压装置生成负压使吸引管以及造口袋可更好的收集清洗液、瘘口和伤口的分泌物,并可通过稳压管上的调节器或中心负压系统来调节负压的大小,可更好的保护瘘口、伤口周围的皮肤,让患者更加舒适;通过输液装置对伤口持续性、小负压的冲洗引流能促进局部组织毛细血管生长,肉芽生长,使伤口能更好的愈合;输液管底部比吸引管底部要长,使伤口先接受冲洗再通过吸引管吸出分泌物;内套管伸出造口袋的一端外侧包覆有外套管,外套管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受伤部位,防止内套管负压变瘪,以及在负压吸收分泌物时,吸住伤口造成二次伤害;本技术结构合理,相对于VSD密封式负压吸引成本更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连接示意图;图2为负压装置连接示意图;图3为局部示意图;图4为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吸引管;11、外套管;12、内套管;13、引流孔;2、造口袋;21、通孔;22、负压连接口;221、截面为长方形的环形槽;222、截面为三角形的环形槽;223、封闭盖;224、拉柄;3、输液装置;31、输液袋;311、挂钩;32、流速调节器;33、输液管;4、负压装置;41、第一收集瓶;42、第一收集袋;43、第一收集瓶盖;44、第二收集瓶;45、第二收集瓶盖;451、卡钩;452、卡扣;46、第二收集袋;47、第一连通管;48、第二连通管;49、第三连通管;410、中心负压系统;5、稳压管;6、调节器;7、负压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和2所示,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包括吸引管1、造口袋2、输液装置3和负压装置4,所述造口袋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造口袋2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连接口22,所述输液装置3包括输液袋31、流速调节器32和输液管33,所述输液管33的一端连接于输液袋31的底部,所述输液管33的另一端穿过造口袋2的右侧伸入造口袋2的内部,并从通孔21伸出造口袋2,所述流速调节器32设置于输液管33的中部,负压管7下端与负压连接口22可拆卸连接,所述造口袋2通过负压管7与负压装置4连接,所述吸引管1包括外套管11和内套管12,所述外套管11的一端与通孔21连接,另一端与输液管33并行伸出造口袋2,所述内套管12位于造口袋2外侧的部分外表面包裹有外套管11,所述内套管12一端与外套管11一同从通孔21伸出造口袋2,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口22伸入负压管7,所述内套管12与负压连接口22之间有间隙,所述造口袋2的顶端设置有稳压管5,所述稳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1)、造口袋(2)、输液装置(3)和负压装置(4),所述造口袋(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造口袋(2)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连接口(22),所述输液装置(3)包括输液袋(31)、流速调节器(32)和输液管(33),所述输液管(33)的一端连接于输液袋(31)的底部,所述输液管(33)的另一端穿过造口袋(2)的右侧伸入造口袋(2)的内部,并从通孔(21)伸出造口袋(2),所述流速调节器(32)设置于输液管(33)的中部,负压管(7)下端与负压连接口(22)可拆卸连接,所述造口袋(2)通过负压管(7)与负压装置(4)连接,所述吸引管(1)包括外套管(11)和内套管(12),所述外套管(11)的一端与通孔(21)连接,另一端与输液管(33)并行伸出造口袋(2),所述内套管(12)位于造口袋(2)外侧的部分外表面包裹有外套管(11),所述内套管(12)一端与外套管(11)一同从通孔(21)伸出造口袋(2),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口(22)伸入负压管(7),所述内套管(12)与负压连接口(22)之间有间隙,所述造口袋(2)的顶端设置有稳压管(5),所述稳压管(5)的一端伸进造口袋(2)内侧,另一端伸出造口袋(2)与空气相连,所述稳压管(5)位于造口袋(2)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调节器(6),所述调节器(6)用于调节稳压管排气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管(1)、造口袋(2)、输液装置(3)和负压装置(4),所述造口袋(2)的底部开设有通孔(21),所述造口袋(2)的顶部设置有负压连接口(22),所述输液装置(3)包括输液袋(31)、流速调节器(32)和输液管(33),所述输液管(33)的一端连接于输液袋(31)的底部,所述输液管(33)的另一端穿过造口袋(2)的右侧伸入造口袋(2)的内部,并从通孔(21)伸出造口袋(2),所述流速调节器(32)设置于输液管(33)的中部,负压管(7)下端与负压连接口(22)可拆卸连接,所述造口袋(2)通过负压管(7)与负压装置(4)连接,所述吸引管(1)包括外套管(11)和内套管(12),所述外套管(11)的一端与通孔(21)连接,另一端与输液管(33)并行伸出造口袋(2),所述内套管(12)位于造口袋(2)外侧的部分外表面包裹有外套管(11),所述内套管(12)一端与外套管(11)一同从通孔(21)伸出造口袋(2),另一端通过负压连接口(22)伸入负压管(7),所述内套管(12)与负压连接口(22)之间有间隙,所述造口袋(2)的顶端设置有稳压管(5),所述稳压管(5)的一端伸进造口袋(2)内侧,另一端伸出造口袋(2)与空气相连,所述稳压管(5)位于造口袋(2)外侧的部分上设置有调节器(6),所述调节器(6)用于调节稳压管排气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负压循环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装置(4)包括第一收集瓶(41)、第一收集袋(42)、第一收集瓶盖(43)、第二收集瓶(44)、第二收集瓶盖(45)、第二收集袋(46)、第一连通管(47)、第二连通管(48)和第三连通管(49),所述第一收集袋(42)设置于第一收集瓶(41)的内部,所述第二收集袋(46)设置于第二收集瓶(44)的内部,所述第一收集瓶(4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收集瓶盖(43),所述第二收集瓶(44)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收集瓶盖(45),所述第一收集瓶盖(43)和第二收集瓶盖(45)的两侧设置有卡钩(451),所述第一收集瓶(41)和第二收集瓶(44)的两侧在卡钩(451)下方设置有卡扣(452),所述卡钩(451)可与卡扣(452)扣合使第一收集瓶盖(43)和第二收集瓶盖(45)固定于第一收集瓶(41)和第二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敏龙丹李丰颜郭菁菁张娟蔡敏孙学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