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喂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71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溢喂食器,包括基板和动力单元;所述基板的右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外筒,所述外筒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内筒,所述内筒为中空结构,所述内筒的外侧面与外筒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外筒的右侧面设有第二喂食孔,所述外筒的右侧面设有喂食管,所述喂食管的一端与第二喂食孔连通,所述喂食管的外侧面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内筒的右侧面设有第一喂食孔,所述第一喂食孔的位置和直径与第二喂食孔的位置和直径均对应,本防溢喂食器,通过动力单元来带动活塞在内筒内进行移动,从而对患者的喂食量进行精准控制,通过固定单元可对胃管与本本喂食器进行强化固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溢喂食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防溢喂食器。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吞咽功能有障碍的病人,或不愿张口进食的病人,通常采取插胃管进食,使流质食物灌入胃管中,用以保证病人摄入足够的营养,而流质食物是通过推杆喂食器灌入胃管中的。现有的申请号为CN201720162473.0的一种防溢喂食器,通过将注食孔一和注食孔二对齐连通进行注食,完毕后,围绕筒体轴线顺时针旋转调节套,使注食孔一和注食孔二错位,此时筒体的注食孔一被封闭,从而避免筒体内食物溢出,由于泄食管内为正常气压,因此注食孔二通过泄食槽与泄食孔连通,使得胃管内的压力以及食物一同释放到泄食管内,从而能避免食物外溢。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无法较为精准的对喂食器的喂食量进行精准控制,且需要人工对喂食管与胃管的连接处进行长时间的捏持,使用较为不便且较大程度的浪费了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溢喂食器,通过动力单元来带动活塞在内筒内进行移动,从而对患者的喂食量进行精准控制,通过固定单元可对胃管与本本喂食器进行强化固定连接,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溢喂食器,包括基板和动力单元;基板:所述基板的右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外筒,所述外筒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筒的内部设有内筒,所述内筒为中空结构,所述内筒的外侧面与外筒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内筒和外筒均为透明塑胶管,所述外筒的右侧面设有第二喂食孔,所述外筒的右侧面设有喂食管,所述喂食管的一端与第二喂食孔连通,所述喂食管的外侧面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内筒的右侧面设有第一喂食孔,所述第一喂食孔的位置和直径与第二喂食孔的位置和直径均对应,所述内筒的内腔中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侧面与内筒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内筒的左侧面的通孔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推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带;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包括齿槽、安装孔、电机和齿轮,所述齿槽设于基板的上表面左侧,所述齿轮设于齿槽的内部,所述齿轮的外齿与齿带啮合安装,所述安装孔设于基板的前侧面,所述电机设于安装孔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设于基板的前侧面,所述单片机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将喂食管插入食槽内,然后通过单片机使电机工作,使电机带动其输出轴固定连接的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与齿轮外齿啮合安装的齿带进行传动,从而使齿带上表面固定连接的推杆进行移动,进而使推杆带动其一端固定连接的活塞与内筒的内腔之中进行滑动,进而利用活塞在内筒内滑动形成的压强差,使食槽内的流食通过喂食管进入内筒中,然后通过旋动内筒,使第一喂食孔与第二喂食孔形成错位,进而对内筒进行封闭,然后通过固定单元将胃管的一端固定与喂食孔的外侧面,之后通过旋动内筒,使第一喂食孔与第二喂食孔重合,然后通过单片机使电机带动齿轮旋转,进而使齿带带动推杆和活塞进行移动,从而对患者进行喂食。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环、弧形卡板、旋柄和螺纹杆,所述固定环设于外筒的右侧面且位于喂食管的外侧,所述弧形卡板共四个,四个弧形卡板均匀分布与固定环的内侧面和喂食管的外侧面之间,所述螺纹杆共四个,四个螺纹杆的一端分别与四个弧形卡板的外侧面转动连接,四个螺纹杆的另一端均与固定环的内侧面螺纹连接且穿过固定环固定连接有旋柄,通过旋动四个旋柄,使旋柄带动其侧面固定连接的螺纹杆进行转动,从而使螺纹杆带动其另一端转动连接的弧形卡板对胃管进行固定,通过螺纹杆与固定环侧壁的螺纹连接,可使螺纹杆进行锁进,避免螺纹杆在调节后进行移动。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环和标记块,所述标记块设于内筒的左侧面且与第一喂食孔的位置对应,所述旋转环设于内筒的左侧面,通过旋转环可使内筒在进行旋转时,能够更为便捷省力,通过标记块与第一喂食孔的位置对应,可通过观察标记块的位置来对第一喂食孔的位置进行判断,从而可使第一喂食孔与第二喂食孔进行较好的错位和重合。进一步的,还包括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设于外筒的后侧面,通过刻度尺可对内筒内部流食的喂食量进行标记,从而可避免患者的被喂食量超过标准值。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滑把手,所述防滑把手设于基板的下表面,通过防滑把手可使医护人员在进行喂食操作时,能够对本喂食器进行较好的握持,从而可避免喂食过程出现意外事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防溢喂食器,具有以下好处:本防溢食喂食器通过动力单元来带动活塞在内筒内进行移动,从而可对患者的喂食量进行精准控制,从而避免一次喂食过多,而对患者的消化造成负担,通过固定单元可对胃管与本本喂食器进行较好的固定连接,从而可避免喂食过程中,因内外压强差造成胃管脱落的事情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板、2单片机、3外筒、4内筒、5动力单元、51齿槽、52安装孔、53电机、54齿轮、6推杆、7齿带、8凸块、9固定单元、91固定环、92弧形卡板、93旋柄、94螺纹杆、10喂食管、11旋转环、12防滑把手、13刻度尺、14活塞、15标记块、16第一喂食孔、17第二喂食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溢喂食器,包括基板1和动力单元5;基板1:基板1的右侧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外筒3,外筒3为中空结构,外筒3的内部设有内筒4,内筒4为中空结构,内筒4的外侧面与外筒3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内筒4和外筒3均为透明塑胶管,外筒3的右侧面设有第二喂食孔17,外筒3的右侧面设有喂食管10,喂食管10的一端与第二喂食孔17连通,喂食管10的外侧面设有固定单元9,内筒4的右侧面设有第一喂食孔16,第一喂食孔16的位置和直径与第二喂食孔17的位置和直径均对应,内筒4的内腔中设有活塞14,活塞14的侧面与内筒4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活塞1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6,推杆6的另一端穿过内筒4的左侧面的通孔固定连接有凸块8,推杆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带7;动力单元5:动力单元5包括齿槽51、安装孔52、电机53和齿轮54,齿槽51设于基板1的上表面左侧,齿轮54设于齿槽51的内部,齿轮54的外齿与齿带7啮合安装,安装孔52设于基板1的前侧面,电机53设于安装孔52的内部,电机53的输出轴与齿轮54的侧面固定连接;其中,还包括单片机2,单片机2设于基板1的前侧面,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单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溢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和动力单元(5);/n基板(1):所述基板(1)的右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外筒(3),所述外筒(3)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筒(3)的内部设有内筒(4),所述内筒(4)为中空结构,所述内筒(4)的外侧面与外筒(3)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内筒(4)和外筒(3)均为透明塑胶管,所述外筒(3)的右侧面设有第二喂食孔(17),所述外筒(3)的右侧面设有喂食管(10),所述喂食管(10)的一端与第二喂食孔(17)连通,所述喂食管(10)的外侧面设有固定单元(9),所述内筒(4)的右侧面设有第一喂食孔(16),所述第一喂食孔(16)的位置和直径与第二喂食孔(17)的位置和直径均对应,所述内筒(4)的内腔中设有活塞(14),所述活塞(14)的侧面与内筒(4)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塞(1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另一端穿过内筒(4)的左侧面的通孔固定连接有凸块(8),所述推杆(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带(7);/n动力单元(5):所述动力单元(5)包括齿槽(51)、安装孔(52)、电机(53)和齿轮(54),所述齿槽(51)设于基板(1)的上表面左侧,所述齿轮(54)设于齿槽(51)的内部,所述齿轮(54)的外齿与齿带(7)啮合安装,所述安装孔(52)设于基板(1)的前侧面,所述电机(53)设于安装孔(52)的内部,所述电机(53)的输出轴与齿轮(54)的侧面固定连接;/n其中,还包括单片机(2),所述单片机(2)设于基板(1)的前侧面,所述单片机(2)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2)的输出端与电机(53)的输入端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溢喂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和动力单元(5);
基板(1):所述基板(1)的右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外筒(3),所述外筒(3)为中空结构,所述外筒(3)的内部设有内筒(4),所述内筒(4)为中空结构,所述内筒(4)的外侧面与外筒(3)的内腔侧面转动连接,所述内筒(4)和外筒(3)均为透明塑胶管,所述外筒(3)的右侧面设有第二喂食孔(17),所述外筒(3)的右侧面设有喂食管(10),所述喂食管(10)的一端与第二喂食孔(17)连通,所述喂食管(10)的外侧面设有固定单元(9),所述内筒(4)的右侧面设有第一喂食孔(16),所述第一喂食孔(16)的位置和直径与第二喂食孔(17)的位置和直径均对应,所述内筒(4)的内腔中设有活塞(14),所述活塞(14)的侧面与内筒(4)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塞(14)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推杆(6),所述推杆(6)的另一端穿过内筒(4)的左侧面的通孔固定连接有凸块(8),所述推杆(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齿带(7);
动力单元(5):所述动力单元(5)包括齿槽(51)、安装孔(52)、电机(53)和齿轮(54),所述齿槽(51)设于基板(1)的上表面左侧,所述齿轮(54)设于齿槽(51)的内部,所述齿轮(54)的外齿与齿带(7)啮合安装,所述安装孔(52)设于基板(1)的前侧面,所述电机(53)设于安装孔(52)的内部,所述电机(53)的输出轴与齿轮(54)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龙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