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下肢康复器材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下肢康复器材。
技术介绍
医学理论和临床医学实践证明,大多数偏瘫患者或者下肢受伤患者,除了早期的手术治疗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一些有效的康复手段,也能使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失去的功能,帮助患者借助康复设备站立并且行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在进行下肢康复训练时,通常采用减重训练、常规训练或负重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减重训练可以很好的实现下肢障碍程度比较严重的患者的康复;常规训练一般是针对患者下肢障碍程度比较轻的;负重训练是针对下肢障碍程度较轻或者快要康复的患者。而减重下下肢康复训练是目前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应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机器人是在减重步态训练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智能训练系,系统既可以模拟正常人的行走姿态,又可以承担一部分的人体重量,可用以对下肢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但是这种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结构复杂,操作麻烦,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普及使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下肢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脚(2)、两块支撑板(3)、两根支撑柱(4)和一个安全带(18),两块支撑板(3)平行布置,所述支撑板(3)的两端底部设置有支脚(2),所述支脚(2)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中间位置处竖直固定有支撑柱(4),两根所述支撑柱(4)之间设置有升降杆(9),所述升降杆(9)上设置有吊环(10),所述吊环(10)上挂有挂钩(16),所述挂钩(16)底部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两端设置有通孔(19),所述连接杆(13)两端的通孔(19)通过牵引绳(17)连接安全带(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下肢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脚(2)、两块支撑板(3)、两根支撑柱(4)和一个安全带(18),两块支撑板(3)平行布置,所述支撑板(3)的两端底部设置有支脚(2),所述支脚(2)的底部安装有万向轮(1),所述支撑板(3)的顶部中间位置处竖直固定有支撑柱(4),两根所述支撑柱(4)之间设置有升降杆(9),所述升降杆(9)上设置有吊环(10),所述吊环(10)上挂有挂钩(16),所述挂钩(16)底部设置有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两端设置有通孔(19),所述连接杆(13)两端的通孔(19)通过牵引绳(17)连接安全带(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下肢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平行于支脚(2)且垂直于支撑板(3),所述升降杆(9)在空间上垂直于支撑柱(4)和支撑板(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下肢康复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上开设有通槽(5),所述通槽(5)内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丝杠(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