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631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铰链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床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托块,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第一轴承的一端贯穿挡板且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床体的底部且位于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接有支腿,所述床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可以控制万向轮与地面的接触,避免了在按摩时床体的晃动容易导致轮子固定失效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
本技术涉及按摩诊断两用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
技术介绍
现在在疗养机构,或者是美容机构为了工作人员的方便,经常会使用到一种按摩与诊断融为一体的两用床,为了满足床在使用时可能需要移动的需求,有些床就在床腿增加了轮子。但是,单单是在床腿增加轮子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按摩的时候工作人员往往需要用力去按压接受治疗人员身上的穴位,这时候床体会发生晃动,很可能会发生轮子固定失效的情况,导致床体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顶部铰链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床体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托块,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第一轴承的一端贯穿挡板且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床体的底部且位于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接有支腿,所述床体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万向轮,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与床体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相啮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支腿的底部固定连接接有垫块,所述垫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轮的左侧且靠近下方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丝杠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丝杠的位置靠近移动板的两侧边缘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挡板的长度略小于床体的长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连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连杆均匀分布在移动板底部的四个角。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通过把手可以转动转轮,转轮的旋转带动着蜗杆的转动,蜗杆通过与蜗轮的啮合使丝杠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控制与其螺纹连接的支撑杆实现上下移动,当需要移动床体时,支撑杆带动移动板下移进而万向轮接触地面,支腿离开地面,当移动到指定地点转轮反转可以使支撑杆上移,从而带动移动板与万向轮一起上移,使万向轮离开地面,使支腿接触地面增加稳定性,通过可以控制万向轮与地面的接触,避免了在按摩时床体的晃动容易导致轮子固定失效的情况。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诊断过程中如果接受治疗的人员感觉到不舒服可以通过床体内部的气缸控制与床体顶部铰链连接的活动板进行抬起,使接受治疗的人员上半身能够坐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的内部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例说明:1、床体;2、活动板;3、气缸;4、第一连杆;5、托块;6、支腿;7、挡板;8、第一轴承;9、蜗杆;10、转轮;11、把手;12、防滑套;13、第二轴承;14、丝杠;15、移动板;16、支撑杆;17、第二连杆;18、万向轮;19、垫块;20、橡胶垫;21、蜗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包括床体1,床体1的顶部铰链连接有活动板2,床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气缸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第一连杆4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托块5,使活动板2的左侧实现上移,便于给接受治疗的人员一个舒服的体位,床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7,挡板7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8转动连接有蜗杆9,控制蜗轮21的转动,蜗杆9远离第一轴承8的一端贯穿挡板7且固定连接有转轮10,便于控制蜗杆9的转动,床体1的底部且位于挡板7的内部固定连接接有支腿6,床体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板15,移动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接有第二连杆17,第二连杆17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万向轮18,移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支撑杆1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杠14,控制移动板15的上升与下降,丝杠14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13与床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丝杠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21,蜗轮21与蜗杆9相啮合。支腿6的底部固定连接接有垫块19,垫块1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0,对床体1晃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转轮10的左侧且靠近下方固定连接有把手11,把手11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套12,丝杠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丝杠14的位置靠近移动板15的两侧边缘处,挡板7的长度略小于床体1的长度,第二连杆17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第二连杆17均匀分布在移动板15底部的四个角,便于床体1的移动。工作原理:当需要移动床体1的时候,通过把手11可以转动转轮10,转轮10的旋转带动着蜗杆9的转动,蜗杆9通过与蜗轮21的啮合使丝杠14进行转动,从而能够控制与其螺纹连接的支撑杆16实现下移动,支撑杆16带动移动板15下移进而万向轮18接触地面,支腿6离开地面,当需要对治疗者进行诊断或者按摩的时候,通过把手11使转轮10反转可以实现支撑杆16的上移,从而带动移动板15与万向轮18一起上移,使万向轮18离开地面,进支腿6接触地面增加稳定性,不会出现万向轮18滚动的情况。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顶部铰链连接有活动板(2),所述床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4)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托块(5),所述床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8)转动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远离第一轴承(8)的一端贯穿挡板(7)且固定连接有转轮(10),所述床体(1)的底部且位于挡板(7)的内部固定连接接有支腿(6),所述床体(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接有第二连杆(17),所述第二连杆(17)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万向轮(18),所述移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杠(14),所述丝杠(14)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13)与床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21),所述蜗轮(21)与蜗杆(9)相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按摩诊断两用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顶部铰链连接有活动板(2),所述床体(1)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气缸(3),所述气缸(3)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4),所述第一连杆(4)的顶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托块(5),所述床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挡板(7),所述挡板(7)的内侧壁通过第一轴承(8)转动连接有蜗杆(9),所述蜗杆(9)远离第一轴承(8)的一端贯穿挡板(7)且固定连接有转轮(10),所述床体(1)的底部且位于挡板(7)的内部固定连接接有支腿(6),所述床体(1)的下方设置有移动板(15),所述移动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接有第二连杆(17),所述第二连杆(17)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万向轮(18),所述移动板(1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所述支撑杆(16)的内部螺纹连接有丝杠(14),所述丝杠(14)的顶部通过第二轴承(13)与床体(1)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丝杠(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21),所述蜗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力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亚家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