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59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包括挂接机构(1)、电池(2)、壳体(3)与随动转向驱动轮(4);所述的挂接机构(1)设于壳体(3)前方与轮椅连接;所述的壳体(3)的后面下方设有旋转轴,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的支撑架(5)通过旋转轴与壳体(3)连接;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为轮毂式电机,外圆为胶轮;所述的电池(2)设于壳体(3)内部,连接轮毂式电机;所述的旋转轴9有一定的前倾角。可以辅助推动轮椅行走,在轮椅前进时提供较大驱动力,轮椅转向时无卡阻。结构简单,转向灵活,驱动动力大,拆装方便,性能可靠,不易损坏等特点,有效的解决了转弯阻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
,其属于康复辅助器具和移动助行
,尤其涉及一种手动轮椅的电动助力装置使用的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
技术介绍
社会中有很多残疾人在使用手动轮椅,这种轮椅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便于折叠车载和携带,被广泛应用,但是因为无动力装置,需要靠人力推行或乘坐人员手动转动侧轮实现行走,乘坐轮椅出行时比较消耗体力。电动助力装置是为手动轮椅的行走提供辅助驱动力的一种装置,其作用就是为轮椅提供前进的动力,减轻护理人员或乘坐人员在推行轮椅时的体力消耗,能够有效帮助轮椅乘坐人员的出行。目前现有的助力轮装置多是安装在手动轮椅的车架底部,其前端与轮椅架体连接,后端电动动力轮与地面接触,电动动力轮转动时与地面产生摩擦力,推动轮椅前进。电动助力轮一般由控制器控制带有轮毂电机驱动轮的运动,可实现启、停和加、减速,轮毂电机转动提供推动轮椅前进的动力。目前现有的电动助力轮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如图1与图2所示,驱动轮外圆为胶轮形式,助力轮装置挂接在轮椅大轮的中后部,因为胶轮与地面摩擦力较大,所以在前进时能够提供较大的驱动力,但是其在轮椅转弯时,胶轮围绕轮椅转动中心转动时会与地面产生较大的横向摩擦力,使轮椅转弯比较费力,尤其是在粗糙地面和地毯地面,摩擦力非常大,转动很不灵活。第二种电力助力装置如图3与图4所示,采用轮毂电机形式,轮毂电机外圆采用全向轮的形式,这种全向轮在外圆周设置双排交错排列的横向转动的滚子,滚子由轴承支撑。这种全向轮既可以围绕支撑轴旋转,也可以实现侧向转动。所以既可提供前进的动力,也可以适应侧向转弯时的摩擦力,转动时非常灵活。但是因全向轮的横向转动滚子由多个细小轴承支撑,其数量较多,安装位置离地面较近,地面上颗粒、杂草或者丝物等杂物极易进入滚轴部位,堵塞损坏轴承,故障率很高,维护也较为麻烦。并且在前进时,由于只有单排滚子接触地面,提供的摩擦力较小,容易产生打滑现象。可见,现有技术存在以下局限性:1、手动轮椅无动力,依靠人的手臂自主推行,残疾人出行比较消耗体力;2、现有电动助力轮胶轮形式无转向功能,轮椅转向时助力轮与地面产生摩擦,转向不方便;3、现有电动助力轮全向轮形式易损坏,故障率高,维修复杂,驱动力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可以实现随动转向,辅助推动轮椅行走,在轮椅前进时提供较大驱动力,在轮椅转向时无卡阻。结构简单,转向灵活,驱动动力大,拆装方便,性能可靠,不易损坏等特点,有效的解决了转弯阻力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采用具有随动转向的驱动轮结构,在前进时,驱动轮方向和轮椅的大轮方向一致,并给大轮增加驱动力,在转向时,也能随着大轮的方向进行转向。该技术应用适用于手动轮椅采用人辅助控制方向,电动轮增加前进动力的这种操作形式。具体的,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包括挂接机构1、电池2、壳体3与随动转向驱动轮4;所述的挂接机构1设于壳体3前方与轮椅连接;所述的壳体3的后面下方设有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上安装旋转轴9,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的支撑架5通过旋转轴9与固定支架10连接并相对转动;旋转轴9的轴线相对于垂直方向向前倾斜;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为轮毂式电机,外圆为胶轮;所述的电池2设于壳体3内部,连接轮毂式电机。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设于轮椅的两个大支撑轮的中央位置。所述的挂接机构1包括横轴6与挂钩7;所述的横轴6固定于轮椅的车架上,挂钩7挂于横轴6上。所述的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还包括的提手8,所述的提手8固定于壳体3上。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可以辅助推动轮椅行走,在轮椅前进时提供较大驱动力,轮椅转向时无卡阻。结构简单,转向灵活,驱动动力大,拆装方便,性能可靠,不易损坏等特点,有效的解决了转弯阻力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一的电动助力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现有技术一的电动助力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现有技术二的电动助力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现有技术二的电动助力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的应用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5至7所示,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安装在轮椅的后下方,提供轮椅前进时的辅助动力,轮椅的转向和方向控制由推行人员或乘坐人员手动控制。结构上包括挂接机构1、电池2、壳体3与随动转向驱动轮4;所述的挂接机构1设于壳体3前方与轮椅连接;固定好后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设于轮椅的两个大支撑轮的中央位置。所述的挂接机构1包括横轴6与挂钩7;所述的横轴6固定于轮椅的车架上,挂钩7挂于横轴6上。体的结构与轮椅的结构相关设计即可,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这里不赘述。如图5所示,所述的壳体3的后面下方设有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上安装旋转轴9,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的支撑架5通过转动轴9与壳体3的固定支架10连接;随动转向驱动轮4的支撑架5通过旋转轴9与固定支架10连接并相对转动。如图5所示,所述的旋转轴9的轴线相对于垂直方向向前倾斜;倾斜角度约为5~15度。同时随动转向驱动轮4设于轮椅的两个大支撑轮的中央位置,能够使转向驱动轮在轮椅转向后迅速回正方向,按照轮椅的推行方向行走,轮椅的转弯和方向控制由推行人员或者轮椅乘坐人控制。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在轮椅的后方推动轮椅前进,方向随轮椅前进方向随动,灵活可靠。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为轮毂式电机,外圆为胶轮;这里的轮毂式电机的结构与外圆的胶轮,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这里不赘述。所述的电池2设于壳体3内部,连接轮毂式电机;通过电池2给轮毂式电机供电,还包括开关等控制机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这里不赘述。另外的,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还包括的提手8,所述的提手8固定于壳体3上,用于固定横轴6与挂钩7的同时便于携带,这些结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结构,这里不赘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接机构(1)、电池(2)、壳体(3)与随动转向驱动轮(4);/n所述的挂接机构(1)设于壳体(3)前方与轮椅连接;所述的壳体(3)的后面下方设有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上安装旋转轴(9),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的支撑架(5)通过旋转轴(9)与固定支架(10)连接并相对转动;旋转轴(9)的轴线相对于垂直方向向前倾斜;/n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为轮毂式电机,外圆为胶轮;所述的电池(2)设于壳体(3)内部,连接轮毂式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随动转向电动助力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接机构(1)、电池(2)、壳体(3)与随动转向驱动轮(4);
所述的挂接机构(1)设于壳体(3)前方与轮椅连接;所述的壳体(3)的后面下方设有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上安装旋转轴(9),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的支撑架(5)通过旋转轴(9)与固定支架(10)连接并相对转动;旋转轴(9)的轴线相对于垂直方向向前倾斜;
所述的随动转向驱动轮(4)为轮毂式电机,外圆为胶轮;所述的电池(2)设于壳体(3)内部,连接轮毂式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忠李燕王宏伟张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机电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鹤逸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