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浮动组件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动组件制作
,尤其指一种浮动组件的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CN201120147506.7名称为《一种铆接螺母的冷冲模具》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铆接螺母的冷冲模具,涉及到铆接装置,包括压块、芯棒、轴套、滑动轴承、模板、电机、铆螺母。模具内有旋转机构;芯棒既能旋转又能浮动。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铆抢工作时产生的问题,该技术工作部件是受到压力而不是拉力,众所周知,轴类零件的轴向抗压能力远远大于其抗拉能力。该技术使用时固定在冲床或液压设备上,铆接压力不受限制,岗位固定,操作方便,适合批量生产和中小零件加工。然而,该装置无法用于两个零件的浮动连接,因此该装置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将两个零件浮动连接在一起的浮动组件的连接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浮动组件的连接装置,包括上模体与下模体,所述上模体与上模体驱动部相连接,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浮动组件的连接装置,包括上模体(1)与下模体(2),所述上模体(1)与上模体驱动部相连接,所述上模体(1)能由上模体驱动部驱动相对下模体(2)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体(2)上设置有能将钣金件(3)定位在下模体(2)上并将螺母件(4)定位在钣金件(3)的翼板(31)之间内腔中的定位部、能打开定位部从而能从定位部上取出或装入钣金件(3)与螺母件(4)的驱动机构(6)、能与上模体(1)相联动而按压翼板(31)使装入螺母件(4)的钣金件(3)弯折为钣金盒体(30)的造型部(5)以及能在上模体(1)与造型部(5)相分离时使造型部(5)复位的造型部复位机构,所述驱动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浮动组件的连接装置,包括上模体(1)与下模体(2),所述上模体(1)与上模体驱动部相连接,所述上模体(1)能由上模体驱动部驱动相对下模体(2)上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模体(2)上设置有能将钣金件(3)定位在下模体(2)上并将螺母件(4)定位在钣金件(3)的翼板(31)之间内腔中的定位部、能打开定位部从而能从定位部上取出或装入钣金件(3)与螺母件(4)的驱动机构(6)、能与上模体(1)相联动而按压翼板(31)使装入螺母件(4)的钣金件(3)弯折为钣金盒体(30)的造型部(5)以及能在上模体(1)与造型部(5)相分离时使造型部(5)复位的造型部复位机构,所述驱动机构(6)、上模体驱动部分别与开关、电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能固定钣金件(3)的移动座(7)、移动座(7)的滑轨和能固定螺母件(4)的定位座(8),所述移动座(7)经滑轨能前后移动地连接在下模体(2)上,所述驱动机构(6)与移动座(7)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能驱动移动座(7)相对定位座(8)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的具体结构为,在移动座(7)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台,在左限位台(21)的右侧壁上设置有左限位凸部,右限位台(22)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右限位凸部,在与限位台相应的移动座(7)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限位滑槽(71),左限位凸部连接在左限位滑槽中,右限位凸部连接在右限位滑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移动座(7)的顶面上分布有能插入钣金件(3)上对应定位孔的定位销(7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8)包括定位芯棒(81)和定位架(82),在所述定位架(82)上设置有定位架通孔,所述移动座(7)能前后移动地穿置在定位架通孔中,所述定位芯棒(81)有两根,两根定位芯棒(81)间隔设置在定位架(82)上,所述定位芯棒(81)的厚度与钣金盒体(30)内腔高度相同,两根定位芯棒(81)的间距与螺母件(4)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芯棒(81)的端部设置有能方便插入螺母件(4)的端部斜面。
技术研发人员:宋维,赵宗超,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七四一二工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