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55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属于精密成形技术领域。包括辊压轮套筒支架、辊压滑块连杆、辊压滑块连杆座、辊压轮套筒、辊压轮转轴、辊压轮、辊压调节滑块、辊压滑块压杆以及弹性调节机构等,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对称的滑块—转轴—连杆动态调节机构,辊压轮转轴与辊压调节滑块球铰连接,通过辊压轮转轴两端上下摆动带动两个辊压调节滑块反向上下运动,进而通过辊压滑块压杆带动辊压滑块连杆左右摆动,实现辊压轮角度的自动调节,确保整个下料过程辊压轮始终与棒管料线贴合,进而避免辊压轮与棒管材的接触变成点接触造成棒材管材的表面产生大的凹陷的弊端,从而极大提高下料表面质量以及下料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属于精密成形

技术介绍
低应力下料是将裂纹技术应用于棒材(或管材)下料中,先人为地在棒材(或管材)表面上预制一条环向裂纹,然后对带有环向表面裂纹的棒材(或管材)施加一定外力,使其以低应力脆断的形式动态分离。低应力弯曲断裂下料被公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精密下料方法,它充分利用环向V型槽的缺口效应和弯曲效应,实现材料在低应力水平下的脆断,获得无几何畸变、断口垂直平整、无需倒角的毛坯。目前学者们已就低应力弯曲下料技术从应力集中、机构设计、断口形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低应力弯曲下料的材料分离机理、高效精密实现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等关键核心技术仍未突破,因而提高产品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以及减少污染等的综合目标也未能真正实现。为加快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高效、高品质、节能、环境友好型金属材料近净成形下料新技术及材料分离机理势在必行。现有技术中,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液压补偿的变频离心棒管材下料机》,公开号为CN10655285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基于低应力下料技术,充分利用液压补偿、离心作用和应力集中效应对棒管料进行精密下料。但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内部轴承锤头下料方式,由于受轴承尺寸的限制,因此对中大直径棒管材下料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专利名称为《一种基于同一液压补偿的棒管材开槽下料一体联动装置》公开号为CN110900287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通过反向联动机构可以同时实现开槽、下料操作,且开槽、下料“近乎同步”进行,大大缩减工时,操作简单方便。但是,对棒管材进行低应力下料时,由于下料模具对其进行周向辊压,使其在下料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挠度。该专利的下料模具也即滚柱锤头(带环形圆槽的滚柱结构),虽然能在棒管材未发生挠度变化之前与其保持线接触,但在挠度变化之后,由于滚柱锤头只能定轴转动,无法实现滚柱锤头倾角的调节,从而使滚柱锤头与棒管材的接触由线接触逐渐变成了点接触,造成棒材管材的表面产生大的凹陷,从而极大地破坏了下料的表面质量,降低下料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通过辊压轮外围自动调节接触的新方式,克服现有技术对中大直径棒管材下料时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通过内嵌式偏心辊压轮倾角自动调节,实现棒管材挠度变化时辊压轮也能与其紧密线贴合,从而减少表面凹陷、极大地提升下料的表面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包括辊压轮套筒支架、辊压滑块连杆、连杆凸头铆钉、辊压滑块连杆座、辊压轮套筒、辊压轮转轴、辊压轮、辊压轮套筒铆钉、辊压调节滑块、辊压滑块压杆、连杆座紧定螺栓以及弹性调节机构。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为对称结构并通过所述辊压轮套筒铆钉与所述辊压轮套筒活动铆接,所述辊压轮设置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内部下方,所述辊压轮转轴穿过所述辊压轮套筒与所述辊压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辊压调节滑块构成球铰连接,所述辊压调节滑块安装在所述辊压滑块压杆上并且可沿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上下滑动,所述辊压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轮转轴上,位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下端通过所述辊压滑块压杆相连,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上端与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凸头铆钉活动铆接,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座紧定螺栓与所述辊压轮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辊压调节滑块的上下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压轮为圆柱状结构且其圆柱面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形圆槽,所述辊压轮套筒内表面与所述辊压轮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定距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弹簧座、紧定螺钉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弹簧座成对使用,一个通过所述紧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上,另一个通过所述紧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调节滑块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缩弹簧设有两个且长度不同,所述辊压轮转轴处于水平位置时两个所述压缩弹簧均为原长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导向柱、导向滑槽以及支架连接头。所述支架本体为壳体结构,其内侧面上固定设置有所述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中部开设有所述导向滑槽,所述支架本体的长边中部设置有所述支架连接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滑槽的横截面呈T字形,所述辊压调节滑块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滑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包括连接杆与固定座,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座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连杆座紧定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辊压轮套筒上,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杆凸头铆钉与所述辊压滑块连杆活动铆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压轮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套筒连接头以及套筒通孔。所述套筒本体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套筒连接头,所述套筒连接头与所述支架连接头通过所述辊压轮套筒铆钉活动铆接,所述套筒本体侧面开设有用于安装辊压轮转轴的套筒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辊压调节滑块包括滑块本体、不完全球座、滑块通孔以及定位槽。所述滑块本体的横截面呈T字形,其结构尺寸与导向滑槽相适应,所述滑块本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辊压滑块压杆的滑块通孔,所述滑块本体远离所述滑块通孔的一端开设有所述不完全球座,所述滑块本体端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定位弹簧座的定位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不完全球座的内部体积大于半球,所述辊压轮转轴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不完全球座相配合的球头,所述球头与所述不完全球座的半径相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采用对称的滑块—转轴—连杆动态调节机构,辊压轮转轴与辊压调节滑块球铰连接,通过辊压轮转轴两端上下摆动带动两个辊压调节滑块反向上下运动,进而通过辊压滑块压杆带动辊压滑块连杆左右摆动,实现辊压轮角度的自动调节,确保整个下料过程辊压轮始终与棒管料线贴合,进而避免辊压轮与棒管材的接触变成点接触造成棒材管材的表面产生大的凹陷的弊端,从而极大提高下料表面质量以及下料经济效益。(2)下料的辊压轮设计成圆柱状结构且在其圆柱面上开设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形凹槽,降低辊压轮与棒管料之间的摩擦、增加间隙,同时注入减摩抗磨润滑剂,降低辊压轮与棒管料的摩擦热量损耗,提高减摩抗磨性能。(3)在辊压调节滑块与导向滑槽上紧固弹簧座并安装压缩弹簧,能够保证辊压轮在动态调节的同时减少下料过程中对下料锤头辊压机构的振动,提高下料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图1的主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图2中A-A处剖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图1的俯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图4中B-B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压轮套筒支架、辊压滑块连杆、连杆凸头铆钉、辊压滑块连杆座、辊压轮套筒、辊压轮转轴、辊压轮、辊压轮套筒铆钉、辊压调节滑块、辊压滑块压杆、连杆座紧定螺栓以及弹性调节机构。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为对称结构并通过所述辊压轮套筒铆钉与所述辊压轮套筒活动铆接,所述辊压轮设置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内部下方,所述辊压轮转轴穿过所述辊压轮套筒与所述辊压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辊压调节滑块构成球铰连接,所述辊压调节滑块安装在所述辊压滑块压杆上并且可沿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上下滑动,所述辊压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轮转轴上,位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下端通过所述辊压滑块压杆相连,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上端与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凸头铆钉活动铆接,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座紧定螺栓与所述辊压轮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辊压调节滑块的上下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压轮套筒支架、辊压滑块连杆、连杆凸头铆钉、辊压滑块连杆座、辊压轮套筒、辊压轮转轴、辊压轮、辊压轮套筒铆钉、辊压调节滑块、辊压滑块压杆、连杆座紧定螺栓以及弹性调节机构。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为对称结构并通过所述辊压轮套筒铆钉与所述辊压轮套筒活动铆接,所述辊压轮设置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内部下方,所述辊压轮转轴穿过所述辊压轮套筒与所述辊压轮,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辊压调节滑块构成球铰连接,所述辊压调节滑块安装在所述辊压滑块压杆上并且可沿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上下滑动,所述辊压轮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轮转轴上,位于所述辊压轮套筒同一侧的两个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下端通过所述辊压滑块压杆相连,所述辊压滑块连杆上端与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凸头铆钉活动铆接,所述辊压滑块连杆座通过所述连杆座紧定螺栓与所述辊压轮套筒固定连接,所述弹性调节机构设置有两个,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辊压调节滑块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压轮为圆柱状结构且其圆柱面上设有多个等间距分布的环形圆槽,所述辊压轮套筒内表面与所述辊压轮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机构包括弹簧座、紧定螺钉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弹簧座成对使用,一个通过所述紧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轮套筒支架上,另一个通过所述紧定螺钉固定安装在所述辊压调节滑块上,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簧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管材外围连续辊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簧设有两个且长度不同,所述辊压轮转轴处于水平位置时两个所述压缩弹簧均为原长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军郭伟健杨宁金永山张德潇房绍伟徐嘉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