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506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包括治疗杆、控制体和微波热凝电极,所述治疗杆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桩,且治疗杆的右端口固定有握持把手,所述控制体安装于握持把手的下方,所述治疗杆的左端口套接有转轴一,且转轴一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端面贴合有隔热板,所述微波热凝电极固定于隔热板的左端面,且微波热凝电极的下方设置有转轴二,所述隔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水管。该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的主要特点是利用限位桩可以闭合在病人伤口处,将伤口进行密封,避免治疗杆人为产生较大的活动对身体造成二次创伤,通过旋转可以使得两组隔热板向中间对折,进而降低进入体内时所需的伤口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
本技术涉及医学
,具体为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
技术介绍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肿瘤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常见的有肝癌、肺癌、骨癌、乳腺癌、子宫肌瘤、前列腺癌、胰腺癌、甲状腺癌等。目前,需要较大的伤口才能使微波热凝电极进入体内,增加病人的痛苦,且,在使用设备时易扩大病人伤口,为此,我们提出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需要较大的伤口才能使微波热凝电极进入体内,增加病人的痛苦,且,在使用设备时易扩大病人伤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包括治疗杆、控制体和微波热凝电极,所述治疗杆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桩,且治疗杆的右端口固定有握持把手,所述控制体安装于握持把手的下方,所述治疗杆的左端口套接有转轴一,且转轴一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端面贴合有隔热板,所述微波热凝电极固定于隔热板的左端面,且微波热凝电极的下方设置有转轴二,所述隔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水管。优选的,所述限位桩采用硅胶材质,且治疗杆与限位桩的内表面之间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握持把手采用倾斜设计,且握持把手的外表面采用防滑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控制体的上方连接有连接线,且微波热凝电极与连接线和控制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体的左侧设置有冷却仓。优选的,所述转轴一通过治疗杆与连接杆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治疗杆为中空结构。优选的,所述导热水管贯穿于隔热板的内部,且导热水管与冷却仓之间构成连通结构。优选的,所述微波热凝电极关于隔热板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且转轴二与隔热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设置的限位桩的目的是将伤口进行密封,且将伸入的治疗杆进行限制,避免治疗杆人为产生较大的活动对身体造成二次创伤,且可以提高治疗杆的稳定,降低人员的握持难度,提高治疗效率,且整体采用硅胶材质,更加贴合人体肤质,与皮肤刺激较小,设置的握持把手采用倾斜设计,便于医护人员的握持和操作,且进行防滑包裹,便于使用;2.设置的冷却仓与控制体结合,通过导出电极板的热量可以节省电极的冷却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设置的转轴一的目的是通过旋转使得微波热凝电极可以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提高该装置的适用能力,便于使用;3.该设备导热水管在隔热板的内部均匀分布,加快隔热板处热量的流通,设计合理,设置的转轴二的目的是使得两组隔热板向中间对折,进而降低进入体内时所需的伤口的大小,降低伤口的大小,减少病人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限位桩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微波热凝电极处截面图。图中:1、治疗杆;2、限位桩;3、握持把手;4、连接线;5、控制体;6、冷却仓;7、转轴一;8、连接杆;9、隔热板;10、导热水管;11、转轴二;12、微波热凝电极。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包括治疗杆1、控制体5和微波热凝电极12,治疗杆1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桩2,且治疗杆1的右端口固定有握持把手3,控制体5安装于握持把手3的下方,治疗杆1的左端口套接有转轴一7,且转轴一7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左端面贴合有隔热板9,微波热凝电极12固定于隔热板9的左端面,且微波热凝电极12的下方设置有转轴二11,隔热板9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水管10,限位桩2采用硅胶材质,且治疗杆1与限位桩2的内表面之间活动连接,其作用是设置的限位桩2的目的是可以闭合在病人伤口处,将伤口进行密封,且将伸入的治疗杆1进行限制,避免治疗杆1人为产生较大的活动对身体造成二次创伤,且可以提高治疗杆1的稳定,降低人员的握持难度,提高治疗效率,且整体采用硅胶材质,更加贴合人体肤质,与皮肤刺激较小;握持把手3采用倾斜设计,且握持把手3的外表面采用防滑橡胶材质,其作用是设置的握持把手3采用倾斜设计,便于医护人员的握持和操作,且进行防滑包裹,便于使用,控制体5的上方连接有连接线4,且微波热凝电极12与连接线4和控制体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控制体5的左侧设置有冷却仓6,其作用是设置的冷却仓6与控制体5结合,在进行治疗的同时可以导出电极板的热量,节省电极的冷却时间,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转轴一7通过治疗杆1与连接杆8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治疗杆1为中空结构,其作用是设置的转轴一7的目的是通过操控握持把手3,利用治疗杆1与转轴一7之间的旋转使得微波热凝电极12可以发生一定角度的旋转,提高该装置的适用能力,便于使用,导热水管10贯穿于隔热板9的内部,且导热水管10与冷却仓6之间构成连通结构,其作用是该设备导热水管10在隔热板9的内部均匀分布,加快隔热板9处热量的流通,且在治疗杆1的内部具有一定的可伸缩空间,设计合理,微波热凝电极12关于隔热板9的水平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2组,且转轴二11与隔热板9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其作用是设置的转轴二11的目的是通过旋转可以使得两组隔热板9向中间对折,进而降低进入体内时所需的伤口的大小,降低伤口的大小,减少病人痛苦。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治疗仪,该仪器主要由治疗杆1、控制体5和微波热凝电极12组成,在使用该设备时,首先将该装置连接电源,然后即可治疗杆1的右端口塞入限位桩2的内部,再将握持把手3的左端面与治疗杆1的右端口螺纹连接即可,在握持握持把手3,并利用外界工具将两组隔热板9向中间夹持,使得隔热板9通过转轴二11的旋转使得两组微波热凝电极12相互贴合,减少进入伤口时的大小;然后即可将该隔热板9塞入病人体内的指定位置,在松开外界工具,通过转轴二11内部的扭转弹簧使得两组微波热凝电极12展开,将两组微波热凝电极12贴合在肿瘤位置处,然后将限位桩2贴合在伤口处,仅仅握住握持把手3,即可启动控制体5内部的控制设备,使得与连接线4电性连接的微波热凝电极12开始发热,利用微波热凝电极12产生的高温使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即可,肿瘤治疗完成后即需要将设备从体内取出;这时即可启动冷却仓6内部的水泵,使得冷却仓6内部的水导入到两组导热水管10内,将隔热板9内的热量经过另一个管子快速导出,进而加快微波热凝电极12温度的散失,微波热凝电极12热量散失后在将该设备取出即可,在治疗杆1的左端口处设置了转轴一7,可以经过转轴一7的旋转,使得微波热凝电极12可以进行角度的倾斜进而贴合使得微波热凝电极12贴合在伤口倾斜处的肿瘤,这就是该仪器的使用流程和工作原理。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包括治疗杆(1)、控制体(5)和微波热凝电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杆(1)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桩(2),且治疗杆(1)的右端口固定有握持把手(3),所述控制体(5)安装于握持把手(3)的下方,所述治疗杆(1)的左端口套接有转轴一(7),且转轴一(7)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左端面贴合有隔热板(9),所述微波热凝电极(12)固定于隔热板(9)的左端面,且微波热凝电极(12)的下方设置有转轴二(11),所述隔热板(9)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水管(10)。/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包括治疗杆(1)、控制体(5)和微波热凝电极(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杆(1)的外表面套接有限位桩(2),且治疗杆(1)的右端口固定有握持把手(3),所述控制体(5)安装于握持把手(3)的下方,所述治疗杆(1)的左端口套接有转轴一(7),且转轴一(7)的左侧活动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左端面贴合有隔热板(9),所述微波热凝电极(12)固定于隔热板(9)的左端面,且微波热凝电极(12)的下方设置有转轴二(11),所述隔热板(9)的内部设置有导热水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桩(2)采用硅胶材质,且治疗杆(1)与限位桩(2)的内表面之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肿瘤内科诊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把手(3)采用倾斜设计,且握持把手(3)的外表面采用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晓春胡培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