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48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属于通便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金属板,第一金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箱,金属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板,第二金属板的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第二金属板的上端放置有环形药水袋,环形药水袋的上端放置有排便坐垫,排便坐垫、金属箱和第二金属板的上端均开凿有贯穿孔,排便坐垫、金属箱、第二金属板和环形药水袋的贯穿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排便装置,最终实现自动将药液排入肛门内,节约医务人员的劳动量,使患者通便舒适且卫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
本技术涉及通便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患者常常出现便秘情况,严重影响患者体内废物的排除,造成食物消化后的废物在体内堆积,对患者肛肠造成堆积和污染,影响消化造成患者体内废物的再循环,患者会出现口臭腹胀等现象。以往的针对患者肛肠疾病患者便秘的情况时,需要服用泻药或者用手进行辅助排便,或用注射的方式将药物推送进肛门内,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而人为手工辅助排便则极不卫生,造成病菌的传播,而且力度控制不好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二次伤害,长此以往,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它可以实现自动将药液排入肛门内,节约医务人员的劳动量,使患者通便舒适且卫生。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箱,所述金属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所述第二金属板的上端放置有环形药水袋,所述环形药水袋的上端放置有排便坐垫,所述排便坐垫、金属箱和第二金属板的上端均开凿有贯穿孔,所述排便坐垫、金属箱、第二金属板和环形药水袋的贯穿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排便装置,所述排便装置的上端开凿有两个出水孔,且两个出水孔均内放置有挤药管,两个所述挤药管的下端均和环形药水袋的两个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排便装置的两个出水孔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块,两个所述金属块的上端均设有进药口金属门,且两个所述进药口金属门均通过合页与排便装置的两个出水孔内壁活动铰接,最终可以实现自动将药液排入肛门内,节约医务人员的劳动量,使患者通便舒适且卫生。为了使得装置便于移动和定点停放,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滚轮,四个所述滚轮的右端均安装有刹车片。为了使得排便结束后,粪便便于取出和便于清洗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箱的后端开凿有方孔,所述金属箱的方孔左部通过合页活动铰接有金属箱门。为了使得患者在排便过程中便于双手用力,增加患者的排便舒适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箱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用力握把,两个所述用力握把的表面均包裹有橡胶套。为了使得排出的粪便便于集中处理,使装置更加卫生安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箱的下内壁放置有集便箱,且所述集便箱为不锈钢材质。为了使得患者在排便过程中更加舒适,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便装置的表面套设有排便缓冲橡胶,且排便缓冲橡胶为柔软硅胶材质。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在患者需要排便时,坐在排便坐垫的上端,排便装置伸入肛门内,由于患者的自身体重,排便坐垫和第二金属板会相互挤压,环形药水袋中的药液会在压力作用下由挤药管喷出,使药液涂抹在患者肛门内,使患者通便更加舒适,提高患者的通便效果,当患者有便意时,粪便可以直接从排便装置的排便口排出,十分的方便。(2)本方案在第二金属板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两个用力握把,当患者排便需要用力时,可以双手紧握用力握把,便于患者的排便用力,两个用力握把的表面均包裹有将胶套,减少了患者手和装置的摩擦力,增加了排便时的舒适度,当需要用力时抓住用力握把也可以防止患者因疼痛从装置上摔下,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3)本方案设置有金属箱门和集便箱,金属箱门和集便箱的设置便于及时处理排出的粪便,当粪便排满集便箱中时,打开金属箱门取出集便箱,倒掉集便箱中的粪便后,清洗集便箱,再将消毒后的集便箱放置在金属箱中,及时的清理粪便放置细菌和异味的蔓延,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局部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局部图放大图。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金属板、2金属箱、3第二金属板、4、座椅靠背5金属箱门、6用力握把、7排便坐垫、8环形药水袋、9排便装置、10集便箱、11滚轮、12排便缓冲橡胶、13挤药管、14合页、15进药口金属门、16金属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阅图1-3,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板1,第一金属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箱2,金属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板3,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4,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放置有环形药水袋8,环形药水袋8的上端放置有排便坐垫7,排便坐垫7、金属箱2和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均开凿有贯穿孔,排便坐垫7、金属箱2、第二金属板3和环形药水袋8的贯穿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排便装置9,排便装置9的上端开凿有两个出水孔,且两个出水孔均内放置有挤药管13,两个挤药管13的下端均和环形药水袋8的两个出水口固定连接,排便装置9的两个出水孔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块16,两个金属块16的上端均设有进药口金属门15,且两个进药口金属门15均通过合页14与排便装置9的两个出水孔内壁活动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1时固定滚轮11和金属箱2的,金属箱2时放置集便箱10的,第二金属板3是和排便坐垫7挤压环形药水袋8的,座椅靠背4是提高排便时舒适度的,金属箱门5是便于取出集便箱10的,环形药水袋8是放置药液的容器,排便装置9是伸进患者肛门内,便于患者排便的,挤药管13是便于药液从环形药水袋8中进入患者肛门内的,合页14是便于进药口金属门15旋转的,进药口金属门15是放置排便时粪便进入挤药管13中的,当患者坐在排便坐垫7的上端,排便装置9伸入肛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箱(2),所述金属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板(3),所述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4),所述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放置有环形药水袋(8),所述环形药水袋(8)的上端放置有排便坐垫(7),所述排便坐垫(7)、金属箱(2)和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均开凿有贯穿孔,所述排便坐垫(7)、金属箱(2)、第二金属板(3)和环形药水袋(8)的贯穿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排便装置(9),所述排便装置(9)的上端开凿有两个出水孔,且两个出水孔均内放置有挤药管(13),两个所述挤药管(13)的下端均和环形药水袋(8)的两个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排便装置(9)的两个出水孔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块(16),两个所述金属块(16)的上端均设有进药口金属门(15),且两个所述进药口金属门(15)均通过合页(14)与排便装置(9)的两个出水孔内壁活动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化科用通便装置,包括第一金属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金属箱(2),所述金属箱(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板(3),所述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右部固定连接有座椅靠背(4),所述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放置有环形药水袋(8),所述环形药水袋(8)的上端放置有排便坐垫(7),所述排便坐垫(7)、金属箱(2)和第二金属板(3)的上端均开凿有贯穿孔,所述排便坐垫(7)、金属箱(2)、第二金属板(3)和环形药水袋(8)的贯穿孔内壁固定连接有排便装置(9),所述排便装置(9)的上端开凿有两个出水孔,且两个出水孔均内放置有挤药管(13),两个所述挤药管(13)的下端均和环形药水袋(8)的两个出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排便装置(9)的两个出水孔内壁均固定连接有金属块(16),两个所述金属块(16)的上端均设有进药口金属门(15),且两个所述进药口金属门(15)均通过合页(14)与排便装置(9)的两个出水孔内壁活动铰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瑞婷赵文星武庆杰
申请(专利权)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