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永翔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222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推筒与第二推筒,所述第一推筒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所述第二推筒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所述外壳的前方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按压机构与第二按压机构交替运行,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与曲柄,所述减速机安装在外壳的前方,所述曲柄安装在减速机穿进外壳内的轴端,所述第一按压机构包括第一推杆、第一缸套与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推杆滑动连接在第一推筒中,所述第一缸套套接在第一推杆穿出第一推筒外的底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只需一套设备就可实现交替按压,因此制造成本低,不需要校准,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心肺复苏设备
,具体为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
技术介绍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677513U公开的一种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包括:背板、支承架、左右支架,还包括两个用于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的按压器,两个按压器之间设有用于调节两者间距的伸缩机构,用于按压胸部的按压器固定连接于支承架上,左右支架的上端通过铰链与支承架两端铰接,左右支架的下端通过卡扣结构与背板两端固定。该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添加了腹部提升和按压功能,克服了现有心脏复苏器单一按压胸部的复苏模式,促进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抢救成功率;胸腹交替按压,有助于血液向重要器官流动,增加主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器官供血供氧。但是该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还存在下述不足:该胸腹交替按压心肺复苏装置采用两套按压器,因此结构比较复杂,制造成本比较高,而且由于两套按压器之间并无结构之间的联系,为防止交替运作上的不统一而导致出现同步运作,因此在每次使用之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校准,费时费力,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结构简单,只需一套设备就可实现交替按压,因此制造成本低,不需要校准,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推筒与第二推筒,所述第一推筒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所述第二推筒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所述外壳的前方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按压机构与第二按压机构交替运行。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机与曲柄,所述减速机安装在外壳的前方,所述曲柄安装在减速机穿进外壳内的轴端。优选的,所述第一按压机构包括第一推杆、第一缸套与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推杆滑动连接在第一推筒中,所述第一缸套套接在第一推杆穿出第一推筒外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曲柄远离减速机轴端的一端铰接。优选的,所述外壳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穿出第一导槽外并铰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推筒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槽,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穿进第二导槽内并与第一推杆的表面铰接。优选的,所述第二按压机构包括第二推杆、第二缸套与第三连杆,所述第二推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推筒中,所述第二缸套套接在第二推杆穿出第二推筒外的底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曲柄远离减速机轴端的一端铰接。优选的,所述外壳另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导槽,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穿出第三导槽外并铰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二推筒的表面开设有第四导槽,所述第四连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穿进第四导槽内并与第二推杆的表面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心脏复苏器单一按压胸部的复苏模式,促进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提高抢救成功率,通过设置第一按压机构与第二按压机构,交替地对人体胸部和腹部进行按压,有助于血液向重要器官流动,增加主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保证重要器官供血供氧,减小死亡率。2、本专利技术,第一按压机构与第二按压机构由同一驱动机构驱动,并且呈交替形式运作,相较于现有心脏复苏器采用两套复苏器设备,不仅制造成本降低了,而且由于不需要使用前进行校准,所以抢救前仪器的准备工作较少,为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外壳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壳后视图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曲柄转动至最上方时后视图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推杆下降时后视图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推杆上升时后视图剖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2-第一推筒、3-第二推筒、4-第一按压机构、41-第一推杆、42-第一缸套、43-第一连杆、44-第一导槽、45-第二连杆、46-第二导槽、5-第二按压机构、51-第二推杆、52-第二缸套、53-第三连杆、54-第三导槽、55-第四连杆、56-第四导槽、6-驱动机构、61-减速机、62-曲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包括外壳1,外壳1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推筒2与第二推筒3,第一推筒2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4,第二推筒3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5,外壳1的前方安装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按压机构4与第二按压机构5交替运行。具体地,驱动机构6包括减速机61与曲柄62,减速机61安装在外壳1的前方,曲柄62安装在减速机61穿进外壳1内的轴端,减速机61的频率可调,当减速机61启动后能够带动曲柄62做圆周运动。具体地,第一按压机构4包括第一推杆41、第一缸套42与第一连杆43,第一推杆41滑动连接在第一推筒2中,第一推筒2为第一推杆41移动提供导向作用,第一缸套42套接在第一推杆41穿出第一推筒2外的底端,第一缸套42是橡胶制品,由于橡胶本身缓冲作用,按压在患者身体上,不会致残,第一连杆43的一端与曲柄62远离减速机61轴端的一端铰接。进一步地,外壳1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导槽44,第一连杆43的另一端穿出第一导槽44外并铰接有第二连杆45,这样第二连杆45与第一连杆43的铰接处只能沿着第一导槽44移动,第一推筒2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导槽46,第二连杆45远离第一连杆43的一端穿进第二导槽46内并与第一推杆41的表面铰接,这样第二连杆45与第一推杆41的铰接处只能沿着第二导槽46移动,当减速机61启动后能够带动曲柄62做圆周运动,接着带动第一连杆43、第二连杆45,最终带动第一推杆41沿着第一推筒2中做往复运动。具体地,第二按压机构5包括第二推杆51、第二缸套52与第三连杆53,第二推杆51滑动连接在第二推筒3中,第二推筒3为第二推杆51移动提供导向作用,第二缸套52套接在第二推杆51穿出第二推筒3外的底端,第二缸套52是橡胶制品,由于橡胶本身缓冲作用,按压在患者身体上,不会致残,第三连杆53的一端与曲柄62远离减速机61轴端的一端铰接。进一步地,外壳1另一侧的表面开设有第三导槽54,第三连杆53的另一端穿出第三导槽54外并铰接有第四连杆55,这样第三连杆53与第四连杆55的铰接处只能沿着第三导槽54移动,第二推筒3的表面开设有第四导槽56,第四连杆55远离第三连杆53的一端穿进第四导槽56内并与第二推杆51的表面铰接,这样第四连杆55与第二推杆51的铰接处只能沿着第四导槽56移动,当减速机61启动后能够带动曲柄62做圆周运动,接着带动第三连杆53、第四连杆55,最终带动第二推杆51沿着第二推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推筒(2)与第二推筒(3),所述第一推筒(2)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4),所述第二推筒(3)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5),所述外壳(1)的前方安装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按压机构(4)与第二按压机构(5)交替运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两侧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推筒(2)与第二推筒(3),所述第一推筒(2)中滑动连接有第一按压机构(4),所述第二推筒(3)中滑动连接有第二按压机构(5),所述外壳(1)的前方安装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驱动第一按压机构(4)与第二按压机构(5)交替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减速机(61)与曲柄(62),所述减速机(61)安装在外壳(1)的前方,所述曲柄(62)安装在减速机(61)穿进外壳(1)内的轴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肺复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机构(4)包括第一推杆(41)、第一缸套(42)与第一连杆(43),所述第一推杆(41)滑动连接在第一推筒(2)中,所述第一缸套(42)套接在第一推杆(41)穿出第一推筒(2)外的底端,所述第一连杆(43)的一端与曲柄(62)远离减速机(61)轴端的一端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诊科临床医疗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翔王春锋
申请(专利权)人:李永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