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19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包括负压罩和担架本体,所述负压罩与所述担架本体通过锁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负压罩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外侧贯穿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接口与生物体征监测接口,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内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形滑槽和第二扇形滑槽,所述第一扇形滑槽和第二扇形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密封条,所述第一扇形滑槽和第二扇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第二滑杆和第三滑杆、第四滑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扇形滑槽、锁紧机构及万向轮,方便负压罩的拆卸以及负压罩的快速开合,方便感染者抬上或抬下担架,快速转移感染者,同时拆除后的负压罩可以进行更换,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
技术介绍
随着非典型肺炎、禽流感、H1N1甲型流感、尤其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等此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出现,如何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及时消除交叉性感染,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然而在世界人口密集流动交流的今天,发现具有传染性患者及疑患者后,负压担架可作为紧急隔离设备,简便快捷地让病人或疑似患者进入担架内,并将其迅速移置相对安全处,达到“封闭”传染源,在移动中阻断传染病源,对传染性、疑似传染性病员及时处置,无疑是防控疾病传播感染的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将传染性患者与易感人群完全隔离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负压担架大多数为急救担架与隔离舱的整合体,在发现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的时候,将患者快速的安置在负压担架内较为麻烦,且负压隔离舱不便于拆除更换,容易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传统负压担架通常需要人工抬,不便于快速的转移感染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负压隔离舱不便于拆除安装及无法快速转移感染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包括负压罩和担架本体,所述负压罩与所述担架本体通过锁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卡槽,所述卡槽内置有磁性密封条,所述卡槽一侧活动安装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靠近所述卡槽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性密封条,所述卡槽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底座,所述活动板与所述卡槽通过卡扣与所述卡扣底座扣接,所述卡槽固定安装在所述担架本体四周。为了使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负压罩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均呈扇形,所述第一侧板外侧贯穿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接口与生物体征监测接口,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内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形滑槽和第二扇形滑槽,所述第一扇形滑槽位于第二扇形滑槽底部,所述第一扇形滑槽和第二扇形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密封条,所述第一扇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扇形滑槽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第三滑杆与所述第二滑杆、第四滑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密封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负压罩膜,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负压罩膜,所述密封条与所述第一负压罩膜和第二负压罩膜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负压罩膜顶部开设有四个操作手孔,所述负压罩内部与所述操作手孔固定连接有橡胶手套,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第四滑杆均与所述锁紧机构扣接,所述第二侧板一侧贯通安装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高效过滤器。为了使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担架本体包括滑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滑动板与所述固定板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四周均固定安装有锁紧机构,所述滑动板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置有充气气囊垫,所述滑动板正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拉手,所述固定板两端均固定安装U型把手,所述固定板底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一端转动安装有支腿,所述支腿为可伸缩支腿,所述支腿与所述开槽之间固定连接有折叠机构,所述支腿底部转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固定板底部固定安装有若干氧气瓶固定装置,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安装有配置电源,所述滑动板正面一侧固定安装有抽拉槽,所述抽拉槽内滑动安装有置物板。为了使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充气气囊垫包括若干气柱,若干所述气柱顶部热封连接有贯通所述气柱的气囊枕、护颈和护脚,若干所述气柱之间相互热封贯通连接,所述气囊枕位于所述护颈中间,最外侧所述气柱贯通设有充气口,所述充气口与最外侧所述气柱贯通连接,若干所述气柱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充气口贯穿所述第一凹槽置于所述滑动板外侧。为了使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块和第二折叠块,所述第一折叠块一端与所述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叠块中部开设有U型槽,所述第二折叠块一端与所述U型槽销接,所述第二折叠块的另一端与开槽底部固定连接。为了使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开槽尺寸与所述支腿与所述万向轮尺寸相匹配。为了使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氧气瓶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和绑带夹,所述固定底座一侧固定安装有绑带,所述固定底座和所述绑带夹均与所述滑动板底部固定连接。为了使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配置电源的电池内置,所述空气过滤器接口和所述生物体征监测接口分别与空气过滤器和生命体征监测器固定连接,所述进气口与排气风机固定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生物体征监测器和排气风机均与所述配置电源内置电池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第一扇形滑槽和第二滑槽,使得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躺在担架上,医护人员只需拉动第一滑杆至锁紧机构,扣紧第一滑杆即可快速的将负压罩打开形成隔离舱,拉动第三滑杆至锁紧机构,扣紧第三滑杆,使得第一负压罩膜与第二负压罩膜之间形成小型隔离腔室,增加负压罩的气密性,更有效的防止病原体的泄露;2)通过设置的滑动板和固定板,使得医护人员将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直接推入CT室拍摄X光片时,只需调节支腿伸缩高度与CT床一致后,将滑动板拉出至CT床上,使得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在负压罩内即可拍摄X光片进行检查,有效的防止病原体的泄露;3)通过设置的锁紧机构,操作人员可打开卡扣,快速的将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放置在卡槽中,扣紧卡扣,实现负压罩的快速拆卸,方便病人抬上或抬下担架,同时拆除后的负压罩可以进行更换,也方便对担架进行整体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4)通过设置的折叠机构,将支腿和万向轮放置在开槽中,使用时只需将支腿放出,通过支腿底部的万向轮的作用,可以快速的转移感染者或感染者,通过设置的气囊充气垫,方便针对不同病人体型进行充气,避免压疮或抬运过程中对人员造成二次伤害。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板与固定板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充气气囊垫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扇形滑槽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负压罩;101、第一侧板;102、第二侧板;103、空气过滤器接口;104、生物体征监测接口;105、第一扇形滑槽;106、第一滑杆;107、第二滑杆;108、第一负压罩膜;109、操作手孔;110、橡胶手套;111、进气口;112、第二扇形滑槽;113、第三滑杆;114、第四滑杆;115、第二负压罩膜;2、担架本体;21、滑动板;22、固定板;23、第一凹槽;24、充气气囊垫;241、气柱;242、气囊枕;243、护颈;244、护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包括负压罩(1)和担架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罩(1)与所述担架本体(2)通过锁紧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3)包括卡槽(31),所述卡槽(31)内置有磁性密封条,所述卡槽(31)一侧活动安装有活动板(32),所述活动板(32)靠近所述卡槽(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性密封条,所述卡槽(3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底座(33),所述活动板(32)与所述卡槽(31)通过卡扣(34)与所述卡扣底座(33)扣接,所述卡槽(31)固定安装在所述担架本体(2)四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包括负压罩(1)和担架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罩(1)与所述担架本体(2)通过锁紧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锁紧机构(3)包括卡槽(31),所述卡槽(31)内置有磁性密封条,所述卡槽(31)一侧活动安装有活动板(32),所述活动板(32)靠近所述卡槽(3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性密封条,所述卡槽(3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扣底座(33),所述活动板(32)与所述卡槽(31)通过卡扣(34)与所述卡扣底座(33)扣接,所述卡槽(31)固定安装在所述担架本体(2)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罩(1)包括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2),所述第一侧板(101)与所述第二侧板(102)均呈扇形,所述第一侧板(101)外侧贯穿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接口(103)与生物体征监测接口(104),所述第一侧板(101)与所述第二侧板(102)内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扇形滑槽(105)和第二扇形滑槽(112),所述第一扇形滑槽(105)位于第二扇形滑槽(112)底部,所述第一扇形滑槽(105)和第二扇形滑槽(112)内均滑动安装有密封条,所述第一扇形滑槽(105)内滑动安装有第一滑杆(106)和第二滑杆(107),所述第二扇形滑槽(112)内滑动安装有第三滑杆(113)和第四滑杆(114),所述第一滑杆(106)、第三滑杆(113)与所述第二滑杆(107)、第四滑杆(114)的两端均与所述密封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06)和第二滑杆(107)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负压罩膜(108),第三滑杆(113)和第四滑杆(11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负压罩膜(115),所述密封条与所述第一负压罩膜(108)和第二负压罩膜(115)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负压罩膜(108)顶部开设有四个操作手孔(109),所述负压罩(1)内部与所述操作手孔(109)固定连接有橡胶手套(110),所述第一侧板(101)、第二侧板(102)、第一滑杆(106)、第二滑杆(107)、第三滑杆(113)、第四滑杆(114)均与所述锁紧机构(3)扣接,所述第二侧板(102)一侧贯通安装有进气口(111),所述进气口(111)内设置有高效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负压罩的负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本体(2)包括滑动板(21)和固定板(22),所述滑动板(21)与所述固定板(22)通过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21)四周均固定安装有锁紧机构(3),所述滑动板(21)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3)内置有充气气囊垫(24),所述滑动板(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香萍华步芳陆敏亚肖艳萍叶腾姚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