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518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包括矫正单元、理疗单元和微控单元,矫正单元包括由肩带、背带和腰带组成的矫正带,以及与矫正带可拆卸连接的矫正仪,矫正仪包括支撑板、软包层、伸缩套筒架、微型电推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软包层上设置有与脊柱关节相匹配的挤压块,并且每个挤压块都有微型电推杆作为后支撑,在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反馈下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力度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理疗贴,不经可以敷料,还可通过电机柱对患者后背周围肌肉神经进行脉冲激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受损的现象。总之,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支撑矫正效果良好且对于术后神经修复也有很好的帮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脊椎是人身体的支柱,承受着头颅、躯干的重量,不正确的坐姿、过度劳累或感染等都能造成脊椎产生病变。而脊柱后凸则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脊柱畸形,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半椎体等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多需要截骨矫形治疗,目前国内对于脊柱弯曲严重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大多手术均采用人工手术,由于脊柱外科手术是高风险手术,虽然医师经验丰富,但也难免会由于不能保证持续性精度造成一些脊柱周围神经的损伤,即便是现在引进了脊柱手术辅助器械,例如三维导航引导下的手术,但是通常术后都是会对患者的部分神经进行或多或少的损伤,并且无论是手工手术或者借助设备进行手术,在术后都需要多加注意进行持续治疗和疗养,才能起到更好的恢复效果。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25171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脊柱外科术后联动辅助支撑装置,包括脊柱联动带,脊柱联动带包括磁疗雾化喷口带,脊柱联动带两侧设有按摩带,脊柱联动带上端设有带头,带头上设有管接头,脊柱联动带背面装有支撑架,脊柱联动带两侧装有背阔带,一侧背阔带连接固定带,固定带连接伸缩带,另一侧背阔带连接第二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末端设有伸缩带夹紧装置,上端的背阔带连接肩带,通过与外部雾化磁疗机形成联动效果,再通过磁疗雾化喷口带的设置满足了治疗条件。但是该装置主要是利用束缚带进行矫正,是起到整体束缚达到矫正效果,不能对患者的脊柱段进行精准和有力的支撑,因此在修复使精度较差,此外该装置不能对患者术后受损的神经起到良好的修复作用,使得治愈时间延长并且疗养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脊柱手术矫正后外部固定以及功能修复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包括矫正单元、理疗单元和微控单元;矫正单元包括由肩带、背带和腰带组成的矫正带,以及与矫正带可拆卸连接的矫正仪,矫正仪包括支撑板、软包层、伸缩套筒架、微型电推杆,软包层与支撑板的边缘通过铆钉连接,且软包层与支撑板内侧形成封闭空腔,软包层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与脊椎节段相对应且向外凸出的挤压块,伸缩套筒架有多个,且伸缩套筒架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板的内侧,伸缩套筒架的前端与软包层内侧通过胶水固定,微型电推杆位于伸缩套筒架内部,且微型电推杆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板上,微型电推杆的前端延伸至对应的挤压块,挤压块与微型电推杆之间的软包层上设有柔性压力传感器;理疗单元包括直接粘贴在人体脊柱皮肤周围且内部设有电极阵列的理疗贴,理疗贴通过系带与支撑板扣接;微控单元包括内嵌在支撑板外侧的控制盒以及电源盒,电源盒内的电池为微型电推杆、柔性压力传感器以及理疗贴的电极阵列供电,控制盒内设有可编程微型控制器,用于控制微型电推杆的进程,接收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反馈以及控制电极阵列的电流大小。进一步地,支撑板的上、下部各设有两个与肩带、腰带通过固定带连接的扎扣,软包层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与背带固定连接的魔术贴条。便于矫正仪与矫正带可拆卸连接,使用更加方便灵活,也便于清洁。进一步地,支撑板采用硬质塑料制成,可选用市售的增强塑料(XMC或HMC),相对于于金属板塑料质量轻,且该增强塑料的强度还要高于钢铁,能够对微型电推杆形成良好的支撑力。软包层采用弹力硅胶布制成。进一步地,伸缩套筒架包括一级套筒和二级套筒,一级套筒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板内侧,一级套筒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双层结构,且内壁和外壁之间有夹道,夹道内设有压缩弹簧圈,二级套筒为单层结构,二级套筒的下端活动套接在一级套筒的夹道内,二级套筒的上端设有与软包层胶接的外层凸缘。伸缩套筒架主要的目的是形成挤压缓冲,同时给微型电推杆固定导轨,使其可更加精准的进行推进。进一步地,微型电推杆的前端面设有磁推板,用于吸附定位,防止给力时跑偏错位。进一步地,柔性压力传感器外部设有金属保护片,金属保护片与软包层通过胶水连接,金属保护片的外缘上设有一圈与磁推板相对应的定位磁环。金属保护片主要的目的为了保护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微型电推杆能够受力均匀,检测值更加精准,同时避免损坏。定位磁环则是为了与磁推板形成定位。进一步地,理疗贴包括基板和药包,基板为设有多个透气孔并带有粘性的塑料贴片,塑料贴片的上部设有两个连接系带,连接系带的末端通过金属子母扣与支撑板固定连接,塑料贴片上设有多个成环形排列的电极柱,电极柱分别通过埋藏于塑料贴片内部的电极丝串联,并通过金属子母扣与电池和可编程微型控制器电性连接,药包包括粘贴在多个电极柱围成区域的塑料贴片上的底膜层,粘贴在底膜层上的远红外负离子无纺布,粘贴在远红外离子无尘布上的药膏剂层,以及覆盖在药膏剂层上的纱布层。利用药膏剂层对患者术后进行护理,同时采用电极柱与患者术后周围部分接触,提供弱电流加以刺激,便于术后周围神经的修复。更进一步地,纱布层采用镀银导电纱布,纱布层的边缘设有用于缠绕栓接在电极柱上的镀银导电绳。导电的纱布通过镀银导电绳与电极柱连接进而导电,药膏剂层在远红外负离子无纺布和镀银导电纱布的前后夹击下能够大大提高药物的渗透率。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法为:使用时,先将药包贴咋塑料贴片中间部位,再将塑料贴片贴在患者脊柱部位,再将矫正仪通过扎扣与魔术贴条与肩带、背带、腰带固定连接,辅助患者穿戴完毕,然后使连接系带与支撑板通过金属子母扣固定连接。打开控制盒内控制微型电推杆运动的开关按钮,微型电推杆在伸缩套筒架的导航下向前移动,装置微型电推杆前端的磁推板与内封有柔性压力传感器的金属保护片前端的定位磁环相吸附接触,微型电推杆继续前进,直至达到柔性压力传感器设定的压力值时停止,此时利用与微型电推杆对应的软包层外部的挤压块为脊柱关节提供支撑力防止其复弯,需要进行神经修复时,可打开控制盒内的为电极柱提供脉冲电流的脉冲发射器开关按钮,利用电极柱产生的脉冲电流刺激患者脊柱周围的神经,促进其修复。矫正仪可白天配合佩戴使用,晚上可拆卸单纯使用矫正带进行辅助矫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与脊柱关节相匹配的挤压块,并且每个挤压块都有微型电推杆作为后支撑,在柔性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反馈下能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力度支撑,防止力度不足效果欠佳或者力度过大伤及患者。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理疗贴,不经可以敷料,还可通过电机柱对患者后背周围肌肉神经进行脉冲激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受损的现象。此外,本专利技术采用矫正带和矫正仪和拆卸的结构,白天加强和晚上巩固模式,极大促进了脊柱前弯术后修复。总之,本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支撑矫正效果良好且对于术后神经修复也有很好的帮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软包层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矫正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金属保护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理疗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矫正单元、11-肩带、12-背带、13-腰带、14-矫正仪、141-支撑板、1411-固定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单元(1)、理疗单元(2)和微控单元(3);所述矫正单元(1)包括由肩带(11)、背带(12)和腰带(13)组成的矫正带,以及与所述矫正带可拆卸连接的矫正仪(14),所述矫正仪(14)包括支撑板(141)、软包层(142)、伸缩套筒架(143)、微型电推杆(144),所述软包层(142)与所述支撑板(141)的边缘通过铆钉连接,且软包层(142)与支撑板(141)内侧形成封闭空腔(145),软包层(142)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与脊椎节段相对应且向外凸出的挤压块(146),所述伸缩套筒架(143)有多个,且伸缩套筒架(143)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板(141)的内侧,伸缩套筒架(143)的前端与软包层(142)内侧通过胶水固定,所述微型电推杆(144)位于伸缩套筒架(143)内部,且微型电推杆(144)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板(141)上,微型电推杆(144)的前端延伸至对应的挤压块(146),挤压块(146)与微型电推杆(144)之间的软包层(142)上设有柔性压力传感器(147);所述理疗单元(2)包括直接粘贴在人体脊柱皮肤周围且内部设有电极阵列的理疗贴(21),所述理疗贴(21)通过系带与支撑板(141)扣接;所述微控单元(3)包括内嵌在支撑板外侧的控制盒(31)以及电源盒(32),所述电源盒(32)内的电池为微型电推杆(144)、柔性压力传感器(147)以及理疗贴(21)的电极阵列供电,所述控制盒(31)内设有可编程微型控制器,用于控制微型电推杆(144)的进程,接收柔性压力传感器(147)的反馈以及控制电极阵列的电流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矫正单元(1)、理疗单元(2)和微控单元(3);所述矫正单元(1)包括由肩带(11)、背带(12)和腰带(13)组成的矫正带,以及与所述矫正带可拆卸连接的矫正仪(14),所述矫正仪(14)包括支撑板(141)、软包层(142)、伸缩套筒架(143)、微型电推杆(144),所述软包层(142)与所述支撑板(141)的边缘通过铆钉连接,且软包层(142)与支撑板(141)内侧形成封闭空腔(145),软包层(142)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与脊椎节段相对应且向外凸出的挤压块(146),所述伸缩套筒架(143)有多个,且伸缩套筒架(143)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板(141)的内侧,伸缩套筒架(143)的前端与软包层(142)内侧通过胶水固定,所述微型电推杆(144)位于伸缩套筒架(143)内部,且微型电推杆(144)的底部固定在支撑板(141)上,微型电推杆(144)的前端延伸至对应的挤压块(146),挤压块(146)与微型电推杆(144)之间的软包层(142)上设有柔性压力传感器(147);所述理疗单元(2)包括直接粘贴在人体脊柱皮肤周围且内部设有电极阵列的理疗贴(21),所述理疗贴(21)通过系带与支撑板(141)扣接;所述微控单元(3)包括内嵌在支撑板外侧的控制盒(31)以及电源盒(32),所述电源盒(32)内的电池为微型电推杆(144)、柔性压力传感器(147)以及理疗贴(21)的电极阵列供电,所述控制盒(31)内设有可编程微型控制器,用于控制微型电推杆(144)的进程,接收柔性压力传感器(147)的反馈以及控制电极阵列的电流大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1)的上、下部各设有两个与所述肩带(11)、腰带(13)通过固定带(1411)连接的扎扣(1412),所述软包层(142)的外表面设有用于与所述背带(12)固定连接的魔术贴条(14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联合矫正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41)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软包层(142)采用弹力硅胶布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脊柱后弯术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巧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