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15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包括套筒本体以及设置于套筒本体顶部用于缓冲钻孔装置冲击的阻尼器。阻尼器对钻孔装置形成支撑,在钻孔装置的钻头钻穿骨骼前,钻孔装置对阻尼器施加一定持续的压力,钻孔装置可以向下缓慢移动,阻尼器不会影响钻孔装置的正常钻孔作业;当钻头钻穿骨骼后,钻头落空,瞬时冲击力作用到阻尼器上,阻尼器在突然增大的外力冲击下产生抗力,阻止钻头继续推进,可有效防止损伤骨骼后方血管、神经等软组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
技术介绍
目前,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是骨科治疗骨折患者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案,内固定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较好地保持骨折的解剖复位,可有效防止骨折端的剪式或旋转性活动;内固定物有坚固的支撑作用,有利于伤肢的功能锻炼。几乎所有内固定手术都需要在骨骼上钻孔,然后用螺钉将内固定物固定在骨骼上。手术要求是将骨骼钻穿测量深度进而选取适合的螺钉才能有效固定。由于人体骨骼非常坚硬,外科医生在骨骼上钻孔时需要施加一定压力顶着钻。当钻头突破骨骼后,由于惯性作用钻头会向骨骼对侧软组织刺入,若损伤血管、神经、胸膜等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现有的骨科用钻孔装置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靠体感控制也不能有效阻止钻头继续刺入。因此,开发一种能有效阻止钻头突破骨骼后继续推进的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以解决钻头突破骨骼后继续向骨骼对侧软组织推进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包括套筒本体以及设置于套筒本体顶部用于缓冲钻孔装置冲击的阻尼器。本专利技术中的钻孔用套筒在套筒本体顶部设置有阻尼器,阻尼器对钻孔装置形成支撑,在钻孔装置的钻头钻穿骨骼前,钻孔装置对阻尼器施加一定持续的压力,钻孔装置可以向下缓慢移动,阻尼器不会影响钻孔装置的正常钻孔作业;当钻头钻穿骨骼后,钻头落空,瞬时冲击力作用到阻尼器上,阻尼器在突然增大的外力冲击下产生抗力,阻止钻头继续推进,可有效防止损伤骨骼后方血管、神经等软组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阻尼器为非牛顿流体阻尼器。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器为非牛顿阻尼器,非牛顿阻尼器中填装有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其种类较多,本装置采用其中的膨塑性流体,将其应用于阻尼器,能够在瞬时提供较大的应对冲击的阻尼力,阻尼器的阻尼效果更好,可有效避钻头损伤骨骼后方血管、神经等软组织。进一步,非牛顿流体阻尼器包括阻尼缸、阻尼盘、阻尼杆和支撑盘;阻尼缸呈圆筒状,其中部为供钻头穿过的通道,通道四周为阻尼腔,阻尼腔内填装有非牛顿流体;阻尼盘呈圆环状,其滑移于阻尼腔内;阻尼杆一端与阻尼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从阻尼缸顶部穿出;支撑盘中部设置有通孔,其固定连接于阻尼杆末端。本专利技术的非牛顿流体阻尼器中的支撑盘用于支撑钻孔装置,支撑盘与阻尼杆连接,阻尼杆下端与阻尼盘连接,阻尼盘被阻尼腔内的非牛顿流体包围。在钻孔过程中,钻孔装置抵靠在支撑盘上,钻头从通孔中穿过并从阻尼缸的通道内穿出,对骨骼进行钻孔。在钻穿骨骼前,钻孔装置缓慢压迫支撑盘,支撑盘推动阻尼盘在阻尼腔内缓慢滑动,非牛顿流体不会对缓慢移动的阻尼盘形成抗力,钻孔作业不会受到影响。钻头钻穿骨骼后产生瞬时冲击,冲击力由支撑盘传输到阻尼盘,由于阻尼盘被非牛顿流体包围,而非牛顿流体能够在瞬时提供较大的应对冲击的阻尼力,即在瞬时为阻尼盘提供较大的阻力,阻止阻尼盘和支撑盘移动,进而阻止钻孔装置移动,避免钻头继续推进损伤对侧软组织。进一步,阻尼盘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本专利技术在阻尼盘的下方设置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不仅可以使阻尼盘退回到原位,而且其可以作为阻尼源,与非牛顿流体协同作用,可以带来更好的阻尼效果。进一步,阻尼盘的外周等距设置有若干流通槽。本专利技术在阻尼盘的外周设置流通槽,阻尼盘在移动过程中非牛顿流体从流通槽中流过,不会影响非牛顿流体在阻尼腔内的流动,阻尼盘的移动不会受到限制。进一步,阻尼杆设置有2~4根,等距分布于阻尼缸的顶部。阻尼杆连接支撑盘和阻尼盘,设置多跟阻尼杆,并且阻尼杆均匀分布,使阻尼盘和支撑盘的连接更加稳定,并且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可保证钻孔作业稳定进行。进一步,通孔中嵌装有轴承。在通孔中嵌装轴承,钻孔装置上的钻头转动更加顺畅,钻孔更加方便高效。进一步,阻尼器与套筒本体螺纹连接。阻尼器底部设置内螺纹,套筒本体顶部设置外螺纹,两者螺纹连接,连接方便快捷,并且可以保证连接的稳固。进一步,套筒本体侧壁设置有把手,底部设置有齿形卡口。在套筒本体侧壁设置把手,通过把手控制套筒的姿态,操作更加方便。在套筒本体底部设置齿形卡口,能有效锁定钻孔位置,从而能有效的确保钻头在运行时,该套筒底部不会偏离预先设定的钻孔位置,进而最大程度的确保植入钢钉的准确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套筒在套筒本体顶部设置阻尼器,阻尼器不会影响正常的钻孔作业,但是当钻头钻穿骨骼后,钻头落空,瞬时冲击力作用到阻尼器上,阻尼器在突然增大的外力冲击下产生抗力,阻止钻头继续推进,可有效防止损伤骨骼后方血管、神经等软组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阻尼器的剖视图;图4为套筒本体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套筒使用图;其中,1、套筒本体;11、齿形卡口;12、把手;2、阻尼器;21、阻尼缸;22、阻尼盘;23、阻尼杆;24、支撑盘;25、通道;26、阻尼腔;27、通孔;28、复位弹簧;29、流通槽;3、骨骼;4、钻孔装置;5、钻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以及设置于套筒本体1顶部的阻尼器2,阻尼器2用于缓冲钻孔装置的冲击,以避免钻孔装置4的钻头5钻穿骨骼3后继续推进。套筒本体1采用不锈钢制成,整体上呈管状;为了便于调整套筒本体1的姿态以及更好的扶持,在套筒本体1的侧壁上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有把手12,把手12采用与套筒本体1相同的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为了使套筒本体1能与骨骼4保持固定位置,如图4所示,在套筒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齿形卡口11。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器2应当具有如下特点:在钻头5钻穿骨骼3之前,阻尼器2不会对钻孔装置4的正常钻孔作业造成影响,钻头5可以朝着钻进方向缓慢前进。钻头5钻穿骨骼4后落空,由于惯性作用,钻孔装置5会产生瞬时冲击,瞬时冲击力作用到阻尼器2上,此时阻尼器2应当能够对钻孔装置4提供较大的阻力,以阻止钻孔装置4带动钻头5继续向骨骼4的对侧移动,避免损伤对侧软组织。具有上述特性的装置均可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阻尼器2。由于上述特性与非牛顿流体的特性比较吻合,所以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器2可以优先采用以非牛顿流体做作阻尼源的装置,即本专利技术中的阻尼器2可以为非牛顿流体阻尼器。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具有全新结构并且能够很好的与套筒本体1配合使用的非牛顿流体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包括阻尼缸21、阻尼盘22、阻尼杆23和支撑盘24,上述部件均采用不锈钢制成。阻尼缸21呈圆筒状,其中部为供钻头5穿过的通道25,阻尼缸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筒本体(1)顶部用于缓冲钻孔装置(4)冲击的阻尼器(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钻孔用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本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筒本体(1)顶部用于缓冲钻孔装置(4)冲击的阻尼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钻孔用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2)为非牛顿流体阻尼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科钻孔用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牛顿流体阻尼器包括阻尼缸(21)、阻尼盘(22)、阻尼杆(23)和支撑盘(24);所述阻尼缸(21)呈圆筒状,其中部为供钻头(5)穿过的通道(25),所述通道(25)四周为阻尼腔(26),所述阻尼腔(26)内填装有非牛顿流体;所述阻尼盘(22)呈圆环状,其滑移于所述阻尼腔(26)内;所述阻尼杆(23)一端与所述阻尼盘(22)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阻尼缸(21)顶部穿出;所述支撑盘(24)中部设置有通孔(27),其固定连接于所述阻尼杆(23)末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强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