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5151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4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包括上盖和下盖,在下盖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表面滚花,在下盖内、所述连接杆的表面滚花端压入式装配一左旋斜齿,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M6的螺牙与夹头连接,在夹头的一端设置有麻花钻,一把手通过左旋斜齿带动所述连接杆转动,把手有35齿,左旋斜齿为10个齿,把手旋转一圈,麻花钻旋转3.5圈。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易于灭菌处理,易于控制钻孔的深度、力度与钻速,操作过程无震动,没有灼伤钻孔附近人体组织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
技术介绍
脑外科及骨科的各种手术中常常使用到电钻,目前绝大多数实用的手术电钻基本没有限位或定位机构,钻孔深浅及力度不易掌握,一旦钻入深度较深,易造成脑损伤及其他人体损伤;另外,电钻转速较快,钻头升温过快,手术过程中常发生灼伤钻孔附近人体组织的现象;电钻在手术过程中的强烈震动对人体危害极大,特别是脑外科手术,在颅内有局部压力增高时,震动加重了脑组织的水肿和破坏,促进了脑疝的发生,强烈的震动可能引起颅内较脆弱的病变出血,如脑出血病人钻孔外引流术中震动可能引起血栓脱落导致再次出血,对医生的操作来说,震动会导致医生操作时手感反馈差,造成手术精度下降;而且,电钻由于电子结构问题,很难做到完全无菌处理。鉴于目前手术电钻存在的缺陷,急需要出现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灭菌处理,容易控制钻孔深度与钻速的一种外科手术用手钻。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手术器械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易于灭菌处理、容易控制钻孔深度与钻速的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包括上盖和下盖,在下盖内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表面滚花,在下盖内、所述连接杆的表面滚花端压入式装配一左旋斜齿,连接杆的另一端通过M6的螺牙与夹头连接,在夹头的一端设置有麻花钻,一把手通过左旋斜齿带动所述连接杆转动,把手有35齿,左旋斜齿为10个齿,把手旋转一圈,麻花钻旋转3.5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把手的一端连接手柄,手柄的一端设置手柄固定块。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左旋斜齿的一端还设置有垫片。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垫片的厚度为1.65mm,垫片采用表面镀锌的45#钢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上盖和下盖扣压组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连接杆为表面镀锌的铁制成的连接杆。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上盖和下盖上均设置有齿痕,更贴合使用者的手部,可以方便使用者更牢固的抓紧手钻进行操作。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把手、上盖和下盖均采用环保高强度ABS材料或尼龙高分子材料。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钻体主体的外壳部位有指模设计,并且在把手部位有齿痕设计,更贴合使用者的手部,可以方便使用者更牢固的抓紧手钻进行操作,把手和手柄均采用高强度的高分子材料制造,通过把手的转动,控制钻头的钻进速度和深度,把手通过齿轮和金属连接杆即螺杆同夹头连接,可以很好的感受钻头在钻进过程中的反馈力度,从而更精确的控制钻进的力度,速度和深度;2、本专利技术的夹头采用全金属制造,外圈有齿格设计,可以很方便的配合更换各类型的钻头,并且和现有手术电钻的各类钻头可以做到完全配合,轻松更换,更换钻头时无需其他工具配合,只需徒手进行,在争分夺秒的手术过程中可以大大节省操作时间;3、本专利技术的手钻为纯机械结构,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做到整体灭菌处理,更适合在需要完全无菌的手术环境中使用,传统的手术电钻灭菌繁琐,电钻体积大需要单独灭菌和开包,增加了灭菌费用,浪费了宝贵的手术时间,尤其是脑外科手术,急症开颅手术病人时间宝贵,有“黄金一小时”之说,开颅时间尤为宝贵,为提高病人成活率医生必须争分夺秒,本专利技术手钻的设计为医生尽快完成手术器械的准备节约了相当的时间,并且节省了一定的灭菌成本;4、本专利技术手钻采用纯机械设计,把手和连接螺杆的齿轮比是固定的,可以根据摇动把手的圈数,精确控制钻头的钻进距离,在需要精确控制钻进深度的外科手术中,可以通过医生精细的操作,再配合钻头的限位器,从而更好的达到手术的操作目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易于灭菌处理,易于控制钻孔的深度、力度与钻速,操作过程无震动,没有灼伤钻孔附近人体组织的风险。本专利技术的手钻也可广泛用于文玩、木雕、精细手工、DIY模型等多方面的用途,可以配合目前使用的各类型钻头,进行需要精细钻孔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部件连接关系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左旋斜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左旋斜齿和连接杆的装配结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结构装配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下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下盖的侧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图11中B-B剖面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把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手柄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就是说,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如图1-16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包括上盖1和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扣压组成,将连接杆通过上下盖进行全封闭处理,在所述下盖2内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表面滚花,在所述下盖2内、所述连接杆10的表面滚花端压入式装配一左旋斜齿9,连接杆与左旋斜齿是过盈配合,不能出现松动问题,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通过M6的螺牙与夹头4连接,夹头可以夹取不同规格的麻花钻,在所述夹头4的一端设置有麻花钻3,一把手5通过所述左旋斜齿9带动所述连接杆10转动,所述把手5有35齿,所述左旋斜齿9为10个齿,所述把手5旋转一圈,麻花钻3旋转3.5圈,把手(35齿):左旋斜齿(10齿)=3.5:1,可通过传动比判定螺钉的旋转圈数及控制深度;本专利技术手钻的把手和夹头通过全封闭的连接杆连接,夹头可以很方便的和经过灭菌处理的各种不同形状和尺寸钻头配合,从而达到在手术中精细钻孔、拧紧拧松固定螺丝等各种手术操作,所述把手5的一端连接手柄6,所述手柄6的一端设置手柄固定块7,通过手柄固定块7插入到手柄6中固定把手5,在所述左旋斜齿9的一端还设置有垫片8,所述垫片8的厚度为1.65mm,所述垫片8采用表面镀锌的45#钢制成,所述连接杆10为表面镀锌的铁制成的连接杆,在所述上盖1和下盖2上均设置有齿痕,更贴合使用者的手部,可以方便使用者更牢固的抓紧手钻进行操作,所述把手5、上盖1和下盖2均采用环保高强度ABS材料或尼龙高分子材料。使用时,先将手钻进行消毒灭菌,再根据手术的目的,配合正确的钻头,可以纯手工操作,通过拧动夹头部位更换钻头,手持手钻给钻进部位适当的压力,正向和反向旋转摇把快速打孔即可,医生可以通过钻头部位给摇把的反馈力度,控制摇动摇把的速度和力度,已达到精细操作的手术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包括上盖(1)和下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盖(2)内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表面滚花,在所述下盖(2)内、所述连接杆(10)的表面滚花端压入式装配一左旋斜齿(9),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通过M6的螺牙与夹头(4)连接,在所述夹头(4)的一端设置有麻花钻(3),一把手(5)通过所述左旋斜齿(9)带动所述连接杆(10)转动,所述把手(5)有35齿,所述左旋斜齿(9)为10个齿,所述把手(5)旋转一圈,麻花钻(3)旋转3.5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包括上盖(1)和下盖(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盖(2)内设置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一端表面滚花,在所述下盖(2)内、所述连接杆(10)的表面滚花端压入式装配一左旋斜齿(9),所述连接杆(10)的另一端通过M6的螺牙与夹头(4)连接,在所述夹头(4)的一端设置有麻花钻(3),一把手(5)通过所述左旋斜齿(9)带动所述连接杆(10)转动,所述把手(5)有35齿,所述左旋斜齿(9)为10个齿,所述把手(5)旋转一圈,麻花钻(3)旋转3.5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5)的一端连接手柄(6),所述手柄(6)的一端设置手柄固定块(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脑外科及骨科手术用手钻,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良鸣张宗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