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98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包括主壳体和绝缘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凹腔,所述绝缘体可拆卸的安装在主壳体凹腔内,所述主壳体凹腔内有主壳体绝缘柱上,所述主壳体绝缘柱包括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所述绝缘体上安装有绝缘体绝缘柱,所述绝缘体绝缘柱包括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直流充电插座DC+、DC‑、PE、CC2、CC1孔位绝缘柱,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频次高,将绝缘体上DC+、DC‑、PE、CC2、CC1绝缘柱安装在可拆卸绝缘体上,便于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
本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电连接
,具体涉及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
技术介绍
新能源客车充电插座的使用环境特殊,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性能,因此整个插座结构复杂、且零部件数量多。为了保证其安全性能和整体使用性,在设计过程中,将充电插座采用了整体设计思路,插座主体与线缆固定连接的端部是整个插座的拆卸安装位置。也就是说一旦整个插座安装完毕后,当插座固定在车身上后充电插座的连接端子与线缆连接为一个整体,只能从插座的后端进行拆卸和维修。在直流充电插座与电源端的拔插过程会导致插座内的绝缘体绝缘柱断裂、功率插孔损坏等问题,从而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需要对插座进行快速维修更换。现有直流充电插座,多为九孔位插座,即有九根绝缘柱,绝缘柱分别内部容置有插孔,分别是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其中S+孔位绝缘柱容置S+插孔,用于充电通讯,S-孔位绝缘柱容置S-插孔,用于充电通讯,A+孔位绝缘柱容置A+插孔,用于低压辅助,为BMS系统提供直流电源正极,A-孔位绝缘柱容置A-插孔,用于低压辅助,为BMS系统提供直流电源负极,DC+孔位绝缘柱容置DC+插孔,作为直流电源正极,DC-孔位绝缘柱容置DC-插孔,作为直流电源负极,PE孔位绝缘柱内容置PE插孔,作为直流电源接地,CC1孔位绝缘柱容置CC1插孔,作用是充电连接确认,CC2孔位绝缘柱容置CC2插孔,作用是充电连接确认。所述的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不易断裂损坏,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在插拔过程中容易发生断裂,插孔损坏的情况。现有技术中,大多直流充电插座的绝缘体和功率端子不可更换。申请号为201710860406.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源连接器,该电源连接器的绝缘体和功率端子可更换,但该电源连接器的9根绝缘柱均在可更换绝缘体上,绝缘体拔出时要克服9个O型圈阻力,不易拔出,且密封绝缘体的胶圈处于主壳体深腔处,装配困难。申请号为201821560199.3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拆卸充电座,该充电座9根绝缘柱均在可更换绝缘体上,绝缘体拔出力大,拆卸困难。申请号为201720567679.1的专利,公开了可拆卸充电座,2根绝缘柱在可更换绝缘体上,但其余易折断的绝缘柱仍不可拆卸,不可单独更换,密封绝缘体的密封圈处于主壳体深腔处,装配困难。申请号为20182113365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更换充电插座,该插座的绝缘体不可更换,功率端子可更换,但功率端子拆卸困难。综上,现有技术中,绝缘体和功率端子可更换充电插座,存在易断裂绝缘柱不可更换、绝缘体拔出力大、功率端子拆卸困难、绝缘体密封件装配困难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插座绝缘体、端子易断裂、拆装更换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本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包括主壳体和绝缘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凹腔,所述绝缘体可拆卸的安装在主壳体凹腔内,所述主壳体凹腔内有主壳体绝缘柱上,所述主壳体绝缘柱包括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所述绝缘体上安装有绝缘体绝缘柱,所述绝缘体绝缘柱包括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进一步,所述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内分别容置有DC+插孔、DC-插孔。进一步,所述绝缘体对应主壳体绝缘柱位置处设有能使主壳体绝缘柱穿过的孔位。进一步,密封S+插孔、S-插孔、A+插孔、A-插孔的O型圈安装在所述主壳体绝缘柱上,密封DC+插孔、DC-插孔、PE插孔、CC2插孔、CC1插孔的O型圈安装在所述绝缘体绝缘柱上。进一步,所述主壳体与绝缘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圈。进一步,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密封胶圈卡槽,卡槽卡住所述密封胶圈。进一步,所述绝缘体上设置有螺孔,绝缘体利用螺丝通过螺孔安装在主壳体凹腔内。进一步,所述主壳体设置有翻盖,所述翻盖与主壳体通过销轴连接,所述翻盖能够自由的在主壳体上打开或盖合。相对于现有技术,直流充电插座S+、S-、A+、A-孔位绝缘柱,使用过程中基本无断裂情况发生,将绝缘体上A+、A-、S+、S-绝缘柱安装在主壳体凹腔内,直流充电插座DC+、DC-、PE、CC2、CC1孔位绝缘柱,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频次高,将绝缘体上DC+、DC-、PE、CC2、CC1绝缘柱安装在可拆卸绝缘体上,密封DC+、DC-、PE、CC2、CC1插孔的O型圈位于可更换绝缘体上,可更换绝缘体拔出时,无需克服主壳体上O型圈阻力,便于绝缘体拔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密封胶圈密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装配后主壳体内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包括主壳体2和绝缘体1,所述主壳体2设有凹腔7,所述绝缘体1可拆卸的安装在主壳体凹腔7内,所述主壳体凹腔7内有主壳体绝缘柱6,所述主壳体绝缘柱包括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孔位绝缘柱,所述绝缘体上安装有绝缘体绝缘柱3,所述绝缘体绝缘柱3包括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直流充电插座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孔位绝缘柱,使用过程中基本无断裂情况发生,将绝缘体绝缘柱6安装在主壳体凹腔内,直流充电插座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频次高,将绝缘体绝缘柱3安装在可拆卸绝缘体1上,使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可跟随绝缘体1能拆卸更换。进一步,所述DC+、DC-孔位绝缘柱4内容置有DC+插孔、DC-插孔5,绝缘体1拆卸拔出后,DC+插孔、DC-插孔5可进行更换。进一步,所述绝缘体1对应主壳体绝缘柱6位置处设有能使主壳体绝缘柱6穿过的孔位14,主壳体绝缘柱6穿过所述绝缘体1上的孔位14,将绝缘体1装配到所述主壳体凹腔7内。进一步,密封S+插孔、S-插孔、A+插孔、A-插孔的O型圈11安装在所述主壳体绝缘柱6上,密封DC+插孔、DC-插孔、PE插孔、CC2插孔、CC1插孔的O型圈10安装在所述绝缘体绝缘柱3上。S+插孔、S-插孔、A+插孔、A-插孔分别安装在对应的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孔位绝缘柱内,密封S+插孔、S-插孔、A+插孔、A-插孔的O型圈分贝安装在对应的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孔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和绝缘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凹腔,所述绝缘体可拆卸的安装在主壳体凹腔内,所述主壳体凹腔内有主壳体绝缘柱,所述主壳体绝缘柱包括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所述绝缘体上安装有绝缘体绝缘柱,所述绝缘体绝缘柱包括 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壳体和绝缘体,所述主壳体设有凹腔,所述绝缘体可拆卸的安装在主壳体凹腔内,所述主壳体凹腔内有主壳体绝缘柱,所述主壳体绝缘柱包括S+孔位绝缘柱、S-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A-孔位绝缘柱,所述绝缘体上安装有绝缘体绝缘柱,所述绝缘体绝缘柱包括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PE孔位绝缘柱、CC2孔位绝缘柱、CC1孔位绝缘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DC+孔位绝缘柱、DC-孔位绝缘柱内分别容置有DC+插孔、DC-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对应主壳体绝缘柱位置处设有能使主壳体绝缘柱穿过的孔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可更换式充电插座,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升华娄鹏黄韫淼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赛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