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钉型触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50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钉型触点,包括第一钉尾、第一通孔、第二钉尾、第二通孔、钉头、接触板、活动腔、缓冲垫、第三通孔、接触凸起和第四通孔。在接触板的下表面环形分布有多个接触凸起,接触凸起略高于接触板的下表面,在接触凸起与接触件之间进行接触时,会在接触板与接触件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再配合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对触点部位进行散热,避免导电过热而降低触点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第一钉尾与第二钉尾设置为滑动连接,同时在第一钉尾与第二钉尾之间安装有缓冲垫,在触点与接触件之间会产生冲击,此时缓冲垫能够将冲击力进行吸收,避免长期使用而导致触点表面损伤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钉型触点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钉型触点,具体是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钉型触点,属于触点应用

技术介绍
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由电磁系统、触头系统和灭弧装置组成;可用作控制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和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其原理是当接触器的电磁线圈通电后,会产生很强的磁场,使静铁心产生电磁吸力吸引衔铁,并带动触头动作:常闭触头断开,常开触头闭合,两者是联动的;当线圈断电时,电磁吸力消失,衔铁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释放,使触头复原:常闭触头闭合,常开触头断开,直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跟温度开关的原理有点相似。在现有技术中,铆钉型触点在接触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铆钉型触点在与接触件接触时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在触点的底端出现磨损现象,且目前的铆钉型触点在与接触件之间传递电流时通常会产生热量,触点与接触件之间接触较为紧密,不便于散热,会降低触点的使用寿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钉型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第一钉尾(1)、缓冲结构、钉头(3)、接触板(4)、接触凸起(7)和第四通孔(8);/n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腔(5)、缓冲垫(6)、第二钉尾(2)和第二通孔(21),所述活动腔(5)开设在所述第一钉尾(1)底端端面,所述第二钉尾(2)的顶端套接于所述活动腔(5)内部,所述缓冲垫(6)位于所述第二钉尾(2)的顶端,所述缓冲垫(6)套接于所述活动腔(5)内部,且所述缓冲垫(6)表面开有第三通孔(61);所述第二通孔(21)开设在所述第二钉尾(2)的顶端,所述第二通孔(21)贯穿至所述第二钉尾(2)的底端,且所述第二通孔(21)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接触位的铆钉型触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第一钉尾(1)、缓冲结构、钉头(3)、接触板(4)、接触凸起(7)和第四通孔(8);
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腔(5)、缓冲垫(6)、第二钉尾(2)和第二通孔(21),所述活动腔(5)开设在所述第一钉尾(1)底端端面,所述第二钉尾(2)的顶端套接于所述活动腔(5)内部,所述缓冲垫(6)位于所述第二钉尾(2)的顶端,所述缓冲垫(6)套接于所述活动腔(5)内部,且所述缓冲垫(6)表面开有第三通孔(61);所述第二通孔(21)开设在所述第二钉尾(2)的顶端,所述第二通孔(21)贯穿至所述第二钉尾(2)的底端,且所述第二通孔(21)与所述活动腔(5)相互连通;
所述第一钉尾(1)的顶端开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四通孔(8)贯穿所述接触板(4)与所述钉头(3),且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通孔(21)、所述第三通孔(61)与所述第四通孔(8)依次相互连通。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炳华罗涛卢明吴增礼王乾坤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东风电工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