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保洲专利>正文

组合式电子摇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64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家庭用的电子摇床,其由组合式的床体与床架、电子控制器、永磁体、导磁体构成,当装在床体上的感应线圈T↓[1]、T↓[2]穿过固定于床架上的导磁体B↓[1]、B↓[2]时,T↓[1]产生的感应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后触发可控硅导通,达到控制电磁铁T↓[2]通电和断电,使摇床有节奏、平稳地摇摆的目的。本摇床还可拆组成非常实用的单人床,操作方便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T↓[1]、T↓[2]与B↓[1]、B↓[2]的相对运动方式非常合理巧妙,经实施证明效果极为理想。(*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庭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家庭育婴的电子摇床。经专利公报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140664Y的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摇篮床”,其由护栏、跷架、前后角钢等组成,当增减某些零件时,可以组合成摇篮、婴儿床、中型童床、标准单人床中的任意一类,该专利产品的缺陷在于,当作为摇床使用时,必须由人工不间歇地推动其以跷架为支点实现摇摆,实际上仍然是普通的手动摇床。在床型变化时,拆组比较麻烦,尤其是作为主要部件的跷架用之不便,弃之可惜。授权公告号为CN2037180U的技术专利给出了一种“自动摇床”,它由控制器、驱动器、磁性体、摇床组成,这种摇床是利用相应磁场产生作用力连续驱动摇床自行摆动,并能定时止摆。其优点是摇床起摆迅速,摇摆平稳,缺陷是控制线路复杂,而且摇床的摆幅和频率不可调。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构造为组合式、控制方式为电子式的组合式电子摇床,它既能利用电磁铁实现摇床摇摆,且线路简单、摆幅和频率可调,还能拆组方便,且可由摇床组合变化成单人床,且变化时操作简单。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摇床由床架、床体、电子控制器、永磁体、导磁钢棒组成,床架由两付下支架经紧固件与加固杆相接构成,每付下支架上用紧固件固紧有一根上支架,床体由床头栏、床尾栏、护栏及底栏构成,它们之间或用铰链或采用紧固件连接,两根上支架通过紧固件将床体悬挂于床架之上。电子控制器由磁电感应电路、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及电磁铁构成,磁电感应电路由感应线圈T1与电容C1并联构成,该电路一端接放大电路中BG1的基极,另一端接地;工作电压为3.5V的放大电路由三个相同的ZSC1915三极管BG1、BG2、BG3及电阻R1、R2、R3、R4、R5组成,其中BG1的集电极接BG2的基极,BG2的集电极接BG3的基极,R1与R2串联作为BG1的基极电阻,R3、R4分别为BG1、BG2的集电极电阻,R5为BG3的发射极电阻,BG1、BG2的发射极直接接地,BG3的集电极直接接3.5V电压;开关电路由可控硅SCR构成,其控制极接放大电路中BG3的发射极,阳极接电磁铁可调线圈T2,阴极接地;电磁铁由一端接可控硅阳极、另一端接220V交流电源的可调线圈T2构成。电子控制器固定在床体头端的底部,其盒体上制有两个贯穿盒体的穿孔,电子控制器的T1与T2分别绕定在盒体内由两个穿孔形成的孔柱周围,在床体头端下方的床架下支架的一个脚柱上并排焊有两根导磁钢棒B1、B2,B1、B2与电子控制盒体的对应位置为当床体相对床架摇摆,电子控制器盒体摆至该脚柱处时,B1与B2正好从盒体上的两个穿孔中并排穿过,在B1与B2的根部,即B1、B2与脚柱的连接处放置有一个永磁体。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由于电子控制线路仅由三个三极管、两个线圈、一个可控硅及若干个电阻、电容组成,线路简单实用,而且电磁铁线圈T2为可调式线圈,可以达到调整T2线圈匝数实现变化摇床摆幅和频率的目的,这是现有技术所不具备的。2、由于摇床的床架及床体靠铰链折合或将螺栓松开便可拆开,组合起来又非常方便、操作简单,又无跷架困扰,而且还可通过变化部件的连接位置成为普通单人床,故比现有技术先进。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组合式电子摇床示意图;图2为由摇床拆组成的单人床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电子控制器盒、导磁钢棒及永磁体安装位置示意图;图4为电子控制器线路图。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细节及工作情况。组合式电子摇床的床架由两付下支架5经紧固件与加固杆7相连,床体由床头栏1、床尾杆4、护栏3、底栏6构成,它们之间或用铰链或用紧固件连接,两根上支架2通过紧固件将床体悬挂于床架之上。电子控制器盒10安装于床头栏1的底部,两根导磁钢棒8(即B1、B2)并排安装于床头栏1下面的下支架5的一个脚柱上,其中B1为铬钢棒,B2为普通钢棒,永磁体9置于B1、B2的根部,电子控制器盒10上有两个可让B1与B2并排穿过的穿孔11(详见图3)。图4的电子控制器线路图中的各电子元件参数为R1=7.5K,R2=10K,R3=25K,R4=2.5K,R5=20K,C1=0.68μ,BG1、BG2及BG3均为ZSC9015,可控硅SCR为BT136,T1为感应线圈(即启动线圈),T2为电磁铁可调线圈(即工作线圈),K1为摆幅调节开关,K2为电源开关,B1与B2分别表示两根导磁钢棒8。本技术的工作情况如下将电源插头接通,拨开电子控制盒上的电源开关,用手推动摇床的床体摇摆,并使床体下的电子控制器盒10的两穿孔11套穿两导磁钢棒8,然后放手,这时,由于永磁体9已使导磁钢棒8磁化,因而分别绕定在电子控制器盒10内由两个穿孔11形成的孔柱周围的T1与T2,由于T2所处回路中可控硅尚未触发导通,因而无感应,T1两端感应出0.5V的感应电压,经BG1、BG2、BG3逐级放大输出后,触发可控硅SCR的控制极,使其导通,从而使T2所处的交流220V电路导通,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力,并克服重力作用,由导磁钢棒B2拉向B2所处床脚方向,当B2的拉力与摇床因重力产生的回力达到平衡之后,摇床便向相反方向运动,此时,磁电感应线圈T1两端感应出极性相反电压,放大电路失去放大作用,可控硅SCR处于截止状态,电磁铁失去磁力,摇床完全是在重力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然后又摆回B2所处床脚,电子控制器盒10的两穿孔11又与B1、B2相套穿,又一次工作循环开始,工作循环不断继续,本技术便产生有节奏、功率大、非常平稳的摇摆,当需要调节摇床的摆幅和频率,只要通过开关K1调整T2的工作线圈匝数,便可达到目的。当需要将摇床变化成单人床时,只要将上支架2与其它部件连接的紧固件松开,将两付上支架2分别移置于床底栏6的两边并紧固,作为床头栏1端的单人床床架。将床尾栏4通过铰链翻折成与床底栏6为同一平面,使床底栏长度延长。将两付下支架5之间的加固杆7松掉,将两下支架5移置于床尾栏4形成的床底栏的两边并紧固,护栏3既可拆掉又可折入底栏6内,这样便组合成一种实用的单人床。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电子摇床,包括采用活动连接方式、组合成的床架与床体、电子控制器线路构造、永磁体等,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床架由两付下支架经紧固件与加固杆相接构成,每付下支架上用紧固件固紧有一根上支架,床体由床头栏、床尾栏、护栏及底栏构成,它们之间或用铰链或采用紧固件连接,两根上支架通过紧固件将床体悬挂于床架之上;电子控制器线路由磁电感应电路、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及电磁铁构成,磁电感应电路由感应线圈T1与电容C1并联构成,该电路一端接放大电路中BG1的基极,另一端接地;工作电压为3.5V的放大电路由三个相同的ZSC1915三极管BG1、BG2、BG3及电阻R1、R2、R3、R4、R5组成,其中BG1的集电极接BG2的基极,BG2的集电极接BG3的基极,R1与R2串联作为BG1的基极电阻,R3、R4分别为BG1、BG2的集电极电阻,R5为BG3的发射极电阻,BG1、BG2的发射极直接接地,BG3的集电极直接接3.5V电压;开关电路由可控硅SCR构成,其控制极接放大电路中BG3的发射极,阳极接电磁铁可调线圈T2,阴极接地;电磁铁由一端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电子摇床,包括采用活动连接方式、组合成的床架与床体、电子控制器线路构造、永磁体等,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床架由两付下支架经紧固件与加固杆相接构成,每付下支架上用紧固件固紧有一根上支架,床体由床头栏、床尾栏、护栏及底栏构成,它们 之间或用铰链或采用紧固件连接,两根上支架通过紧固件将床体悬挂于床架之上;电子控制器线路由磁电感应电路、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及电磁铁构成,磁电感应电路由感应线圈T↓[1]与电容C↓[1]并联构成,该电路一端接放大电路中BG↓[1]的基极,另一端接地;工作电压为3.5V的放大电路由三个相同的ZSC1915三极管BG↓[1]、BG↓[2]、BG↓[3]及电阻R↓[1]、R↓[2]、R↓[3]、R↓[4]、R↓[5]组成,其中BG↓[1]的集电极接BG↓[2]的基极,BG↓[2]的集电极接BG↓[3]的基极,R↓[1]与R↓[2]串联作为BG↓[1]的基极电阻,R↓[3]、R↓[4]分别为BG↓[1]、BG↓[2]的集电极电阻,R↓[5]为BG↓[3]的发射极电阻,BG↓[1]、BG↓[2]的发射极直接接地,BG↓[3]的集电极直接接3.5V电压;开关电路由可控硅SCR构成,其控制极接放大电路中BG↓[3]的发射极,阳极接电磁铁可调线圈T↓[2],阴极接地;电磁铁由一端接可控硅阳极、另一端接220V交流电源的可调线圈T↓[2]构成;电子控制器固定在床体头端的底部,其盒体上制有两个贯穿盒体的穿孔,电子控制器的T↓[1]与T↓[2]分别绕定在盒体内由两个穿孔形成的孔柱周围,在床体头端下方的床加要下支架的一个脚柱上并排焊有两根导磁钢棒B↓[1]、B↓[2],B↓[1]、B↓[2]与电子控制盒体的对应位置为:当床体相对床架摇摆,电子控制器盒体摆至该脚柱处时,B↓[1]与B↓[2]正好从盒体上的两个穿孔中并排穿过,在B↓[1]与B↓[2]的根部,即B↓[1]、B↓[2]与脚柱的连接处放置有一个永磁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保洲
申请(专利权)人:吴保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