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4635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相导通的内线圈和外线圈,所述内线圈位于外线圈内,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的匝数,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外线圈匝间间距的两倍。区别于现有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相邻两匝线缆间距相等的绕法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无线充电线圈采用新式的内外线圈绕法结构,使得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从中心向外磁场强度变化幅度小,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在出现左右偏移时,耦合系数的变化也变的比较小,利于提高无线充电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无线充电装置中,无线充电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需要很好的中心对准才能实现良好的充电,在但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不可能每次都能上下对好位置,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左右的位置偏移,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左右偏移自然会影响到两线圈的耦合系数的大小,从而影响充电的稳定,如何减小这种影响是在无线充电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充电稳定性好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无线充电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相导通的内线圈和外线圈,所述内线圈位于外线圈内,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的匝数,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外线圈匝间间距的两倍。进一步的,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外线圈匝间间距的十倍。进一步的,所述内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内线圈匝间间距的两倍。进一步的,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内线圈匝间间距的十倍。进一步的,所述内线圈的匝间间距等于所述外线圈的匝间间距。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端,所述发射端内设有上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中相邻两匝线缆间距相等的绕法结构,本技术中无线充电线圈采用新式的内外线圈绕法结构,使得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从中心向外磁场强度变化幅度小,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在出现左右偏移时,耦合系数的变化也变的比较小,利于提高无线充电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剖视图;图3为偏移距离与耦合系数的变化关系图。标号说明:1、内线圈;2、外线圈。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请参照图1和图2,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相导通的内线圈1和外线圈2,所述内线圈1位于外线圈2内,所述外线圈2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所述外线圈2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1的匝数,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外线圈2匝间间距的两倍。本技术的结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由于内线圈1匝数较少,所以内线圈1中间的磁场强度不会很集中,而外线圈2的匝数较多,所以外线圈2内的磁场强度比较大,两者综合,使得从内线圈1中心到外线圈2的磁场强度变化不会很大,所以发射和接收线圈在左右偏移时,其耦合系数也变化较小。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从中心向外磁场强度变化幅度小,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在出现左右偏移时,耦合系数的变化也变的比较小,利于提高无线充电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外线圈2匝间间距的十倍。由上述描述可知,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远大于外线圈2匝间间距,两者差值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等于外线圈2匝间间距的十倍时可初见成效。进一步的,所述内线圈1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内线圈1匝间间距的两倍。进一步的,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内线圈1匝间间距的十倍。进一步的,所述内线圈1的匝间间距等于所述外线圈2的匝间间距。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端,所述发射端内设有上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端,所述发射端内设有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包括相导通的内线圈1和外线圈2,所述内线圈1位于外线圈2内,所述外线圈2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所述内线圈1的匝数大于或等于1,所述外线圈2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1的匝数,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外线圈2匝间间距的两倍。需要说明的是,匝间间距指代的是内/外线圈中相邻的两匝线缆之间的间距。优选的,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外线圈2匝间间距的十倍。进一步的,所述内线圈1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内线圈1匝间间距的两倍。优选的,外线圈2的内径与内线圈1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内线圈1匝间间距的十倍。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线圈1的匝数为2,所述外线圈2的匝数为13。可选的,所述内线圈1的匝间间距等于所述外线圈2的匝间间距。为进行验证,专利技术人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Maxwell对两种线圈进行对比分析,接收线圈都以相同的参数进行对比,其中对照组为任意相邻两匝线缆间距相等的绕法结构(即现有技术),实验组为本实施例的线圈绕法结构。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偏移距离与耦合系数的变化关系图如图3所示,其中图3的纵轴代表耦合系数,横轴代表偏移距离,图3中的实线表示对照组,虚线表示实验组。表1仿真结果参数表从表1和图3可知,内/外线圈绕法结构在接收/发射线圈发生0-20mm偏移时,耦合系数的影响较小,从而使得无线充电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以及无线充电装置充电稳定性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导通的内线圈和外线圈,所述内线圈位于外线圈内,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的匝数;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外线圈匝间间距的十倍。/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导通的内线圈和外线圈,所述内线圈位于外线圈内,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所述外线圈的匝数大于所述内线圈的匝数;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或等于外线圈匝间间距的十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线圈的匝数大于或等于2,外线圈的内径与内线圈的外径之差大于内线圈匝间间距的两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金罗清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