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592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教学梯,包括曳引机、限速器、钢构井道总成、轿厢系统和装饰板,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顶部设有曳引机,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内顶部设有限速器,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内部通过轿厢导轨滑动安装有轿厢系统,所述轿厢系统的正面的顶部设有轿门机系统,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正面设有厅门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曳引机,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导向轮一般装在机架或机架下的承重梁上,盘车手轮有的固定在电机轴上,也有平时挂在附近墙上,使用时再套在电机轴上,从而可以实现电动盘梯演练和手动盘梯演练,通过两种演练方式可以进行更好的教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学梯
本技术涉及教学梯
,具体为教学梯。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是高层住户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使用中由于维修保养不当时而出现故障或事故。为了能有培养电梯专业人材,有些院校开设了电梯专业;为了便于教学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教学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教学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教学梯,包括曳引机、限速器、钢构井道总成、轿厢系统和装饰板,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顶部设有曳引机,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内顶部设有限速器,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内部通过轿厢导轨滑动安装有轿厢系统,所述轿厢系统的正面的顶部设有轿门机系统,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正面设有厅门系统,所述钢构井道总成内部的后侧设有对重导轨,所述钢构井道总成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装饰板。优选的,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差绕有钢丝绳,钢丝绳的两端延伸出曳引机的外侧,钢丝绳的两端设有安装头。优选的,所述对重导轨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对重系统,所述对重导轨的内底部设有缓冲器。优选的,所述装饰板正面一侧的顶部设有外呼盒,所述装饰板正面一侧的底部设有消防盒,所述装饰板远离外呼盒的一侧镶嵌安装有电梯操纵箱。优选的,所述钢构井道总成内部的四个角固定安装有井道立柱,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井道横梁,所述钢构井道总成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井顶横梁。优选的,所述轿厢系统包括上梁和轿厢组件,上梁的内部设有安全钳提拉机构,安全钳提拉机构的底部通过安全钳固定安装有轿厢组件,上梁的正面设有平层组件,轿厢组件正面的顶部设有轿厢定位卡,轿厢组件的两侧设有立梁,立梁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下梁,轿厢组件的度设有轿底组件,轿底组件与轿厢组件之间设有称重组件,轿厢组件的后侧设有撞弓,撞弓的底部设有减震垫,轿厢组件正面的底部设有轿门护脚板,轿厢组件通过拉杆与下梁固定连接,下梁的底部设有随行电缆固定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教学梯的装饰板安装在钢构井道总成侧面的底部,与教室地面平齐,外呼盒、电梯操纵箱和消防盒安装在装饰板上,学员在教室内即可进行操作控制,便于安全教学。2、该教学梯设置了曳引机,它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导向轮一般装在机架或机架下的承重梁上,盘车手轮有的固定在电机轴上,也有平时挂在附近墙上,使用时再套在电机轴上,从而可以实现电动盘梯演练和手动盘梯演练,通过两种演练方式可以进行更好的教学。3、该教学梯设置了为了减少钢构井道总成的站地面积和高度,改变了无齿轮钢丝绳的传统2比1挠法为1比1;减少钢丝绳的根数至2根,解决轿厢缩小自重减轻后、钢丝绳与曳引轮的摩擦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钢构井道总成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钢构井道总后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轿厢系统正视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的轿厢系统侧视结构图。图中:1、曳引机;101、钢丝绳;102、安装头;2、限速器;3、钢构井道总成;301、井顶横梁;302、井道立柱;303、井道横梁;4、轿门机系统;5、轿厢系统;501、上梁;502、安全钳提拉机构;503、安全钳;504、轿厢定位卡;505、立梁;506、下梁;507、轿底组件;508、称重组件;509、轿厢组件;5010、撞弓;5011、平层组件;5012、拉杆;5013、随行电缆固定架;5014、轿门护脚板;5015、减震垫;6、厅门系统;7、轿厢导轨;8、对重导轨;801、对重系统;802、缓冲器;9、装饰板;901、外呼盒;902、消防盒;903、电梯操纵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教学梯,包括曳引机1、限速器2、钢构井道总成3、轿厢系统5和装饰板9,钢构井道总成3的顶部设有曳引机1,曳引机1由电动机、制动器、联轴器、减速箱、曳引轮、机架和导向轮及附属盘车手轮等组成,导向轮一般装在机架或机架下的承重梁上,盘车手轮有的固定在电机轴上,也有平时挂在附近墙上,使用时再套在电机轴上,从而可以实现电动盘梯演练和手动盘梯演练,通过两种演练方式可以进行更好的教学,钢构井道总成3的内顶部设有限速器2,曳引机1的钢丝绳101通过限速器2,限速器2可以为钢丝绳101的滑动速度起到限制作用,钢构井道总成3的内部通过轿厢导轨7滑动安装有轿厢系统5,轿厢系统5用于载人,轿厢系统5的正面的顶部设有轿门机系统4,轿门机系统4用于控制厅门系统6开合,钢构井道总成3的正面设有厅门系统6,厅门系统6起到防护作用,当轿厢系统5升降到厅门系统6时,轿门机系统4控制厅门系统6打开,钢构井道总成3内部的后侧设有对重导轨8,对重导轨8保证对重系统801在运动的时候不会出现偏移,钢构井道总成3一侧的底部焊接有装饰板9,装饰板9对钢构井道总成3的底部起到美化作用,同时便于一些控制仪器设备的安装。进一步,曳引机1的曳引轮上差绕有钢丝绳101,钢丝绳101的两端延伸出曳引机1的外侧,钢丝绳101的两端设有安装头102,钢丝绳101的一端通过限速器2,然后通过安装头102与轿厢系统5固定连接,钢丝绳101的另一端通过安装头102与对重系统801固定连接。进一步,对重导轨8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对重系统801,对重导轨8的内底部设有缓冲器802,缓冲器802防止对重系统801滑动到底部时与地面产生强烈撞击,对重系统801用于减少曳引机1的功率和曳引轮、蜗轮上的力矩。进一步,装饰板9正面一侧的顶部设有外呼盒901,外呼盒901便于呼叫外部人员,装饰板9正面一侧的底部设有消防盒902,当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教学梯,包括曳引机(1)、限速器(2)、钢构井道总成(3)、轿厢系统(5)和装饰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顶部设有曳引机(1),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内顶部设有限速器(2),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内部通过轿厢导轨(7)滑动安装有轿厢系统(5),所述轿厢系统(5)的正面的顶部设有轿门机系统(4),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正面设有厅门系统(6),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内部的后侧设有对重导轨(8),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装饰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教学梯,包括曳引机(1)、限速器(2)、钢构井道总成(3)、轿厢系统(5)和装饰板(9),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顶部设有曳引机(1),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内顶部设有限速器(2),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内部通过轿厢导轨(7)滑动安装有轿厢系统(5),所述轿厢系统(5)的正面的顶部设有轿门机系统(4),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的正面设有厅门系统(6),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内部的后侧设有对重导轨(8),所述钢构井道总成(3)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装饰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机(1)的曳引轮上差绕有钢丝绳(101),钢丝绳(101)的两端延伸出曳引机(1)的外侧,钢丝绳(101)的两端设有安装头(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导轨(8)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对重系统(801),所述对重导轨(8)的内底部设有缓冲器(8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板(9)正面一侧的顶部设有外呼盒(901),所述装饰板(9)正面一侧的底部设有消防盒(902),所述装饰板(9)远离外呼盒(901)的一侧镶嵌安装有电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曹庭文潘亚军蔡夏银潘道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菱智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