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510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上嵌入有控制APP;智能终端连接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温度采集模块和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有电子开关。加热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连接石墨烯薄膜片,石墨烯薄膜片覆盖保温棉;上述模块通过与其连接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能够利用控制APP设置用户目标需求温度,从而对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精确合理控制,避免发生烫伤事故或者温度不可调的较差体验感。同时,石墨烯的快速加热特性,保证了在户外能利用充电宝进行随时随地使用可穿戴设备,最大程度上给用户提供了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
本技术属于可穿戴设备
,涉及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在女性生理期或者老人关节、颈椎等有炎症需要艾灸治疗期间,为缓解女性生理不适或者老人炎症引发的疼痛症状,现有技术通过一次性取暖片,如通过暖宝宝、暖水袋、艾草片、加热、药理等其他方式取暖,以此来缓解各种不适症状。由于一次性取暖片大多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热量,被加热的核心材料通常为保温棉、艾草棉或者水,在加热过程中无法精确控制一次性取暖片的温度计加热时间,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体验,甚至发生烫伤事件。另外一方面,暖宝宝等设备体积相对较大,且需要220v电源充电,给需要外出活动的用户造成了不可避免的麻烦。因此,需要一种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加热时温度无法控制,容易对身体造成烫伤或者使用体验感差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上嵌入有控制APP;智能终端连接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温度采集模块和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有电子开关。加热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连接石墨烯薄膜片,石墨烯薄膜片覆盖保温棉;上述模块通过与其连接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数据发送模块为基于蓝牙通信模式的蓝牙通信模块。控制模块还包括下载电路及复位和BOOT切换电路。处理器为基于低功耗的stm32f103芯片。电子开关为BD137。电源模块通过以ULN2803和BD137为基础的驱动电路。加热模块还包括电源指示灯和报警蜂鸣器,电源指示灯和报警蜂鸣器与处理器相连。温度传感器为贴片式温度传感器18B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利用控制APP设置用户目标需求温度,温度控制模块根据用户目标值与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的石墨烯薄膜片温度差值,从而对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精确合理控制,避免发生烫伤事故或者温度不可调的较差体验感。同时,石墨烯的快速加热特性,保证了在户外能利用充电宝进行随时随地使用可穿戴设备,最大程度上给用户提供了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实施例的温度控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处理器最小系统及下载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加热模块的驱动电路及接口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发送模块接口及电源电路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流程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APP温度显示子程序流程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APP控制状态程序流程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控制APP加热预设温度程序流程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的蓝牙连接程序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上嵌入有控制APP;智能终端连接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温度采集模块和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有电子开关。加热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连接石墨烯薄膜片,石墨烯薄膜片覆盖保温棉。上述模块通过与其连接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其主要由硬件电路和机APP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硬件电路主要包括温度采集电路、最小系统控制电路、数据收发电路以及石墨烯薄膜加热片。控制APP主要包括温度设定、加热部位选择、蓝牙连接部分。可穿戴设备的硬件设计了贴片式18B20温度传感器为基础的6路温度采集电路,每一路温度采集都相互独立,分别承担肩部、腹部、腰部的石墨烯加热片的温度,并将其不断以单总线数据格式发送给控制模块。采用BD137电子开关对每一路石墨烯薄膜片的加热进行控制,有效解决了大电流通过而导致电路发烫的问题。如图3所示,本技术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模块主要由stm32f103的32位微处理器为核心控制芯片,并在其外围简单设计了下载电路及复位和BOOT切换电路。其中,温度传感器的数据(18B20_1---18B20_6)、电子开关的通断(CH1—CH6)及数据收发均直接由芯片端引至其他外围电路。如图4所示,由于石墨烯薄膜片的发热速度需要大电流支撑,因此专门设计的由ULN2803和BD137为基础的驱动电路,形成两级驱动,微处理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ULN2803,先经过一级信号功率放大,然后由ULN2803驱动BD137对加热电流进行控制。如图5所示,展示了控制电路的蓝牙通信接口电路和电源供电电路。其中蓝牙接口用于和HC05模块连接,以便控制电路能接受和发送命令、数据;电源电路则专门用于给控制系统供电,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如图6所示,展示了控制电路的软件主流程,当控制模块收到控制APP指令后,首先对指令进行解析,判断是否是相应部位开始加热指令、是否是响应部位温度预设指令,然后根据具体指令对执行元件进行控制。如果没有收到指令,则不停的向控制APP发送各个部位的实时温度。图7、图8、图9分别展示了控制APP软件的温度显示、状态控制、温度预设三个功能的程序流程图。当手机打开蓝牙并与硬件控制电路连接后,不断接受硬件电路发送的数据,然后对数据展开解析,并判断使用人员是否查看相关部位温度,然后根据手机触摸输入的文本信息进行温度实时显示。同时,当使用人员点击打开或者关闭某个部位的文本信息时,控制APP通过手机蓝牙将命令发送至硬件电路。图10展示了控制APP的蓝牙连接程序流程图,当使用人员要使用加热片时,先打开控制APP,并点击搜索蓝牙,控制APP会首先询问并提示使用人员打开手机蓝牙功能,然后开始搜索并配对附近蓝牙,配对成功后将开始接受温度信息和发送控制命令。本技术的可穿戴设备的原理如下:用户在设备初始化结束后,使用控制APP(基于Android系统)设置各加热区域(肩部、腹部、腰部等)的目标温度及加热时间;通过贴片式数字温度传感器18B20对可穿戴设备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进行采集;控制模块根据采集到的发热主体的当前温度与用户通过APP设定的目标温度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对加热主体实施温度控制;如果需要对目标区域进行加热或者降温控制,将目标加热主体的温度控制到预设温度范围内;本技术能够利用控制APP设置用户目标需求温度,温度控制模块根据用户目标值与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的石墨烯薄膜片温度差值,从而对可穿戴设备的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精确合理控制,避免发生烫伤事故或者温度不可调的较差体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上嵌入有控制APP;智能终端连接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温度采集模块和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有电子开关;加热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连接石墨烯薄膜片,石墨烯薄膜片覆盖保温棉;上述模块通过与其连接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终端,智能终端上嵌入有控制APP;智能终端连接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模块连接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上连接有温度采集模块和加热模块;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有电子开关;加热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传感器连接石墨烯薄膜片,石墨烯薄膜片覆盖保温棉;上述模块通过与其连接的电源模块进行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发送模块为基于蓝牙通信模式的蓝牙通信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一种可控制温度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下载电路及复位和BOOT切换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骅旗陆畅南黄河陈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