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4162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包括新风换气机、新风环路、排风/回风环路、排风旁通管及控制器;本系统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自然冷却能力,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根据室内的实际新风需求量,自动调节新风引入;根据室内的需求及季节的转化,更新系统运行模式;尤其适用于空气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
本技术属于中央空调通风系统,是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逐渐由原来的注重经济适用向追求品质转变,建筑除了配备中央空调系统之外,一般还会安装新风系统,在空调通风系统中,新风负荷一般要占整个空调负荷的20%~40%,有的甚至更大。在进行空调系统的设计时,冬、夏取用的最小新风量是根据人体卫生条件,用来冲洗有害物、补偿局部排风、保证空调房间一定正压值而确定的。为了保证空调系统在室内最大新风负荷,即室内人数最集中时,仍能满足根据人体卫生条件所确定的新风量指标,该参数通常选得比较大。而当室内人员相对较少时,如果仍然按照最大新风量输入新风,则会导致能源的白白浪费。目前大部分工程对新风采取的控制是多为手动控制,系统仅为“打开”/“关闭”的固定式新风输送方式,且对自然能量利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新风能耗高及补给新风不合理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充分利用室外空气的自然冷却能力,有效降低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根据室内的实际新风需求量,自动调节新风引入;根据室内的需求及季节的转化,更新系统运行模式;尤其适用于空气品质要求比较高的场所。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包括新风换气机、新风环路、排风/回风环路、排风旁通管及控制器;所述新风换气机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新风环路包括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新风管路A和新风管路B,新风进口通过新风管路A与室外连通,新风管路A上设置有新风风门和新风温度传感器;新风出口通过新风管路B与室内连通,新风管路B上设置有加湿装置;所述排风/回风环路包括排风进口、排风出口、排风管路A和排风管路B;排风进口通过排风管路A与室内连通,排风管路A上依次设置有排风风门、CO2浓度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排风出口通过排风管路B与室外连通,排风管路B上设置有排风单向止回阀;在排风管路A与排风管路B之间设置排风旁通管,排风旁通管上设置排风旁通风门。所述的新风温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用信号线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排风旁通风门、排风风门、新风风门、加湿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新风管路B与排风管路A之间通过新排风旁通风管连通,新排风旁通风管上设置新排风旁通风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新排风旁通风门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排风旁通风门、排风风门、新排风旁通风门、新风风门为模拟量可调节开度风门。进一步的,新风管路B上还设置有除湿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与固定式新风输送方式作对比,相比以室内空气指标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新风调控系统要节能20~30%。2、冬夏季节,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和从室内排出的空气在新风换气机内进行热量和水分的交换,回收能量,可减少15-20%的能量损耗。3、春秋过渡季节系统关闭排风风门,打开排风旁通风门,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和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不在新风换气机内进行交换,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室外新风降低空调能耗。在夏季和过渡季节,可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对室内预冷,充分利用自然能量。4、冬季室内湿度降低,远远达不到舒适的相对湿度数值时,可执行室内循环加湿运行,保证室内舒适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原理图。其中,1.新风换气机,2.排风旁通风门,3.排风风门,4.新排风旁通风门,5.新风风门,6.排风单向止回阀,7.新风温度传感器,8.CO2浓度传感器,9.相对湿度传感器,10.加湿装置,11.控制器,12.新风进口,13.新风出口,14.排风进口,15.排风出口,16.新风管路A,17.新风管路B,18.排风管路A,19.排风管路B,20.排风旁通管,21.新排风旁通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叙述。如附图所示,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包括新风换气机1、新风环路、排风/回风环路、排风旁通管20及控制器11;所述新风换气机1包括新风进口12、新风出口13、排风进口14和排风出口15;所述新风环路包括新风进口12、新风出口13、新风管路A16和新风管路B17,新风进口12通过新风管路A16与室外连通,新风管路A16上设置有新风风门5和新风温度传感器7;新风出口13通过新风管路B17与室内连通,新风管路B17上设置有加湿装置10;所述排风/回风环路包括排风进口14、排风出口15、排风管路A18和排风管路B19;排风进口14通过排风管路A18与室内连通,排风管路A18上依次设置有排风风门3、CO2浓度传感器8、相对湿度传感器9;排风出口15通过排风管路B19与室外连通,排风管路B19上设置有排风单向止回阀6;在排风管路A18与排风管路B19之间设置排风旁通管20,排风旁通管20上设置排风旁通风门2。所述的新风温度传感器7、CO2浓度传感器8、相对湿度传感器9分别与控制器11的输入端用信号线连接;控制器11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排风旁通风门2、排风风门3、新风风门5、加湿装置10。所述新风管路B17与排风管路A18之间通过新排风旁通风管21连通,新排风旁通风管21上设置新排风旁通风门4。所述控制器11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新排风旁通风门4相连接。所述排风旁通风门2、排风风门3、新排风旁通风门4、新风风门4为模拟量可调节开度风门。还可以依据使用要求设计,在新风管路B17上设置除湿装置。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冬、夏季节,开启热回收节能新风模式运行,关闭排风旁通风门2、新排风旁通风门4,打开排风风门3、新风风门5、排风单向止回阀6。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通过新风风门5和从室内排出的空气在新风换气机1内进行热和水分的交换,排风管路A18上设置CO2浓度传感器8,CO2浓度传感器8监测室内CO2浓度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11,控制器11将所检测的CO2浓度与设定值比较,输出相应的信号,控制新风风门5,使新风量调整在所需的范围。春、秋过渡季节,系统打开排风旁通风门2、新风风门5、排风单向止回阀6,关闭新排风旁通风门4、排风风门3,从室外进入的新鲜空气和从室内排出的空气不在交换器内进行交换,这样可以更好的利用室外新风降低空调能耗。在夏季和过渡季节,对于办公、商业等场所,上班或营业前的一段时间内(早6:00-8:00),可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对室内预冷。系统通过新风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新风换气机1的新风进口12处的温度,当时室外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11输出信号,打开排风旁通风门2、新风风门5、排风单向止回阀6,关闭新排风旁通风门4、排风风门3,采用全新风运行,系统以最大风量运行,充分利用自然能量。冬季室内湿度降低,相对湿度传感器9监测到的数值远远达不到舒适的相对湿度数值时,可执行室内循环加湿运行,即:关闭排风旁通风门2、排风风门3、新风风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换气机(1)、新风环路、排风/回风环路、排风旁通管(20)及控制器(11);所述新风换气机(1)包括新风进口(12)、新风出口(13)、排风进口(14)和排风出口(15);所述新风环路包括新风进口(12)、新风出口(13)、新风管路A(16)和新风管路B(17),新风进口(12)通过新风管路A(16)与室外连通,新风管路A(16)上设置有新风风门(5)和新风温度传感器(7);新风出口(13)通过新风管路B(17)与室内连通,新风管路B(17)上设置有加湿装置(10);所述排风/回风环路包括排风进口(14)、排风出口(15)、排风管路A(18)和排风管路B(19);排风进口(14)通过排风管路A(18)与室内连通,排风管路A(18)上依次设置有排风风门(3)、CO2浓度传感器(8)、相对湿度传感器(9);排风出口(15)通过排风管路B(19)与室外连通,排风管路B(19)上设置有排风单向止回阀(6);在排风管路A(18)与排风管路B(19)之间设置排风旁通管(20),排风旁通管(20)上设置排风旁通风门(2);所述的新风温度传感器(7)、CO2浓度传感器(8)、相对湿度传感器(9)分别与控制器(11)的输入端用信号线连接;控制器(11)的输出端通过信号线分别连接排风旁通风门(2)、排风风门(3)、新风风门(5)、加湿装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型新风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换气机(1)、新风环路、排风/回风环路、排风旁通管(20)及控制器(11);所述新风换气机(1)包括新风进口(12)、新风出口(13)、排风进口(14)和排风出口(15);所述新风环路包括新风进口(12)、新风出口(13)、新风管路A(16)和新风管路B(17),新风进口(12)通过新风管路A(16)与室外连通,新风管路A(16)上设置有新风风门(5)和新风温度传感器(7);新风出口(13)通过新风管路B(17)与室内连通,新风管路B(17)上设置有加湿装置(10);所述排风/回风环路包括排风进口(14)、排风出口(15)、排风管路A(18)和排风管路B(19);排风进口(14)通过排风管路A(18)与室内连通,排风管路A(18)上依次设置有排风风门(3)、CO2浓度传感器(8)、相对湿度传感器(9);排风出口(15)通过排风管路B(19)与室外连通,排风管路B(19)上设置有排风单向止回阀(6);在排风管路A(18)与排风管路B(19)之间设置排风旁通管(20),排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建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