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4133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包括具有滑动空间的护管以及驱动装置,护管内设有易燃件,驱动装置驱动易燃件在护管内沿护管的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点火装置能够避免操作人员通过引火棍点火的方式,防止爆炸和火焰喷出对人的伤害,同时在保管和使用上也杜绝了相关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
本技术是涉及油田安全类工艺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主要用于对油田天然气水套炉的点火。
技术介绍
天然气水套炉在冬季为油井管线加热,有爆炸的危险,常规点火多用引火棍伸入点火孔内进行点火,这种行为易引发爆炸,隐患大,且不安全。近年来出现的点火装置,多为电打火并辅助以燃气罐,利用燃气罐辅助进行点火,虽然能够减少爆炸的风险,但是,该类工具多需要燃气罐辅助,因此存在保管及使用上的隐患,体积还笨重,不利于油田的安全生产。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能够避免操作人员通过引火棍点火的方式,防止爆炸和火焰喷出对人的伤害,同时在保管和使用上也杜绝了相关的隐患。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包括:具有滑动空间的护管,护管内设有易燃件;以及驱动装置,驱动易燃件在护管内沿护管的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易燃件为火绒。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轴向插设在护管内的旋转杆以及与旋转杆的一端连接的电机,旋转杆的两端分别与护管的两端能转动连接;旋转杆上设有外螺纹,旋转杆上套设有具有内螺纹孔的滑块,滑块与护管滑动连接,易燃件固定在滑块上,电机驱动滑块沿旋转杆往复直线移动。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滑块上固定有固定夹,易燃件固定在固定夹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杆的一端与电机之间设有变速齿轮组。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杆的一端和变速齿轮组之间设有扭力装置。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护管包括半护管以及固定在半护管上的全护管,在全护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件。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护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半护管、全护管以及第二半护管。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护管包括第三半护管以及焊接在第三半护管外部且靠近第三半护管一端设置的全护管。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全护管的直径大于半护管的直径,全护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固定件为固定磁体。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还包括与电机连接的控制装置。由上所述,本技术中的点火装置通过易燃件与驱动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在水套炉外先将易燃件点燃,然后待操作人员远离点火装置和水套炉一定安全距离后再通过驱动装置将易燃件驱动至炉内,利用其火焰将炉内气体点燃。进而避免了操作人员通过引火棍点火的方式,避免了因水套炉爆炸和火焰喷出对人员造成的伤害。同时整个点火装置并不需要采用电打火时的辅助燃气罐作为辅助,在保管和使用上也杜绝了相关的隐患。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尤其适用于对水套炉依赖比较大的冬季。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点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护管;11、半护管;12、全护管;121、固定件;2、旋转杆;21、滑块;22、固定夹;23、第一轴承;24、第二轴承;3、电机;31、变速齿轮组;32、扭力装置;4、控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包括具有滑动空间的护管1以及驱动装置。护管1内设有易燃件,驱动装置驱动易燃件在护管1内沿护管1的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这样,在使用时,将护管1伸入点火孔,并将护管1与水套炉的炉口固定,此时先将易燃件点燃,然后操作人员便可远离点火装置和水套炉5m以上的安全距离,然后再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已点燃的易燃件移动,已点燃的易燃件慢慢移至点火孔内,利用易燃件的火焰点燃炉内的混合气体。由此,本实施例中通过易燃件与驱动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在水套炉外先将易燃件点燃,然后待操作人员远离点火装置和水套炉一定安全距离后再通过驱动装置将易燃件驱动至炉内,利用其火焰将炉内气体点燃。进而避免了操作人员通过引火棍点火的方式,避免了因水套炉爆炸和火焰喷出对人员造成的伤害。同时整个点火装置并不需要采用电打火时的辅助燃气罐作为辅助,在保管和使用上也杜绝了相关的隐患。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适合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尤其适用于对水套炉依赖比较大的冬季。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易燃件为火绒。火绒是一种野生“火草”背面的绒棉,是一种易于被点燃、易于燃烧的材料,由于油田的野外作业环境复杂,常有大风、大雪或者暴风雨等苛刻条件,采用火绒作为易燃件更有利于通过火机、火柴或者火石等被快速方便点燃,更有利于作业。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材料的易燃件,本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在具体实现方式中,上述的驱动装置包括轴向插设在护管1内的旋转杆2以及与旋转杆2的一端连接的电机3,旋转杆2的两端分别与护管1的两端能转动连接。旋转杆2上设有外螺纹,旋转杆2上套设有具有内螺纹孔的滑块21,滑块21与护管1滑动连接,易燃件固定在滑块21上,电机3驱动滑块21沿旋转杆2往复直线移动。具体而言,旋转杆2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23和第二轴承24与护管1的两端能转动连接,第二轴承24、旋转杆2和下述的半护管11均采用耐高温金属制成,表面经过防锈处理。上述的外螺纹和内螺纹分别为外传动螺纹和内传动螺纹,内螺纹孔上的内螺纹与旋转杆2上的外螺纹相匹配,旋转杆2与滑块21构成丝杠螺母结构。滑块21在往复直线移动过程中与护管1的内壁滑动连接,对滑块21构成一定束缚,以防止在移动过程中滑块21的旋转。滑块21上固定有固定夹22,易燃件固定在固定夹22上。这样,当电机3驱动旋转杆2旋转时,就可以带动滑块21沿旋转杆2往复直线移动,进而带动易燃件一起做往复直线移动。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电机3的转速调整到适用的转速,在旋转杆2的一端与电机3之间设有变速齿轮组31。这里的变速齿轮组31由一系列的齿轮构成,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一般在使用时通过变速齿轮组31的作用将电机3的转速调整为40~60r/min。为了避免损坏电路和电机3,在旋转杆2的一端与变速齿轮组31之间设有扭力装置32。当滑块21移动至旋转杆2的另一端到达第二轴承24处遇阻时,扭力装置32便会启动,避免造成电机3的卡死以及电路的损坏。这里的扭力装置32为现有技术,本技术对此不进行限定。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为了便于易燃件的火焰对炉内进行点火以及便于在使用时护管1与水套炉的炉口固定,上述的护管1包括半护管11以及固定在半护管11上的全护管12,在全护管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固定件121。其中,半护管1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为圆管的一半结构,半护管11的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滑动空间的护管,护管内设有易燃件;/n以及驱动装置,驱动易燃件在护管内沿护管的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滑动空间的护管,护管内设有易燃件;
以及驱动装置,驱动易燃件在护管内沿护管的长度方向往复直线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易燃件为火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轴向插设在护管内的旋转杆以及与旋转杆的一端连接的电机,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与护管的两端能转动连接;
所述旋转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杆上套设有具有内螺纹孔的滑块,滑块与护管滑动连接,易燃件固定在滑块上,所述电机驱动滑块沿旋转杆往复直线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上固定有固定夹,所述易燃件固定在固定夹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田水套炉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与电机之间设有变速齿轮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田水套炉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龙王健洪丽娜董文军宁佳唐龙李书娟懂佩佩曹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