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形吸顶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41117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形吸顶灯,可包括彼此独立的底座和灯体,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其上设有电源模块、市电接线端子和第一供电接插件,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接线端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连接,所述灯体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灯罩、扩散膜、LED灯板和第二供电接插件,所述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与所述第二供电接插件相互插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LED灯板之间电路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由于灯体与底座采用分离设计,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灯体进行更换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形吸顶灯
本技术涉及灯具,具体地涉及一种圆形吸顶灯。
技术介绍
LED吸顶灯是吸附或嵌入屋顶天花板上的灯饰,它和吊灯一样,也是室内的主体照明设备,是家庭、办公室、娱乐场所等各种场所经常选用的灯具。目前大多的吸顶灯,底座灯体是一体的,底座直接固定在屋顶,需要清理更换的时候非常麻烦,需要把底座整个拿下来才能很方便的进行维护清理的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底座是通过螺丝等方式固定,拆解安装过程很繁琐。所以如果底座灯体分离,那么维护的时候只需要对灯体部分进行维护就可以了,能够省下很多时间,减少很多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圆形吸顶灯,以解决上述问题。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形吸顶灯,可包括彼此独立的底座和灯体,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其上设有电源模块、市电接线端子和第一供电接插件,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接线端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连接,所述灯体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灯罩、扩散膜、LED灯板和第二供电接插件,所述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与所述第二供电接插件相互插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LED灯板之间电路导通。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上盖和下底,所述上盖和下底固定安装在一起,其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电源模块安装在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设置在所述下底上。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有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的一端,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的另一端开设有接线孔,用于穿设电源线。进一步地,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所述空腔流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上表面设有凹陷部分,所述接线孔位于所述凹陷部分的侧壁上,所述底座还设有至少两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位于所述凹陷部分中。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还包括防尘橡胶圈,所述防尘橡胶圈安装在所述上盖与所述下底的周缘连接处。进一步地,所述灯体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卡扣和卡槽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与所述第二供电接插件为上下多环耦合器,并且布置在中心上。进一步地,所述灯罩为格栅灯罩,具有菱形、正方形或正六角形的出光孔。进一步地,所述LED灯板上具有多圈LED灯珠,每圈LED灯珠的数量由内向外递增。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安装方便,由于灯体与底座采用分离设计,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灯体进行更换和维修。附图说明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圆形吸顶灯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的圆形吸顶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所示的圆形吸顶灯的底座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2所示的圆形吸顶灯的灯体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所述的灯体的LED灯板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4所示,一种圆形吸顶灯可包括彼此独立的底座1和灯体2。所述底座1用于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具体地,底座1上设有两个长条形固定孔11,通过螺钉与固定孔11配合而安装在天花板上。底座1上设有电源模块(未示出)、市电接线端子(未示出)和第一供电接插件12,其中,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接线端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12连接。电源模块用于为LED灯板24供电,其具体电路是本领域公知的。市电接线端子用于连接市电电线,可从市场上购得。灯体2包括壳体21和安装在所述壳体21内的灯罩22、扩散膜23、LED灯板24和第二供电接插件25,所述灯体2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并且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12与所述第二供电接插件25相互插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与LED灯板24之间电路导通。由于灯体2与底座1采用分离设计,可以非常方便地对灯体1进行更换和维修。如图3所示,底座1可包括上盖13、下底14和防尘橡胶圈15。上盖13和下底14固定安装在一起,其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电源模块安装在所述空腔中。防尘橡胶圈15安装在上盖13与下底14的周缘连接处,以防止灰尘进入底座中。上盖13的下表面设有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131,上表面设有凹陷部分132。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131的一端,并且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131的另一端开设有接线孔133,用于穿设市电电线,即,市电电线穿过接线孔133连接到所述市电接线端子。该接线孔133与凹陷部分132连通,即接线孔133位于凹陷部分133的侧壁上,凹陷部分132一方面便于接线,另一方面可以隐藏电线,避免电线外露。优选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131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134,所述散热孔134与所述空腔流体连通,以将所述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散发掉。在所示实施例中,两个固定孔11突出设置在凹陷部分132中,并且一个横向布置,一个纵向布置。这种布置结构便于底座1安装。如图2-4所示,灯体2与底座1之间通过卡扣和卡槽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地,底座1的下底14周缘上设有多个卡槽141,灯体2的LED灯板安装板26周缘上设有多个卡扣261。安装时,卡扣261放入卡槽141并旋转一下即可,非常方便。同样地,LED灯板安装板26与壳体21之间也是通过卡扣211和卡槽262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第一供电接插件12设置在下底14(具体地,中心)上,第二供电接插件25设置在LED灯板安装板26(具体地,中心)上。优选地,第一供电接插件12与第二供电接插件25为常用于电热水壶之类的上下多环耦合器(例如,三环耦合器)。如图4所示,灯罩22为格栅灯罩,其具有正六角形的出光孔。应该理解,灯罩22的出光孔也可以是菱形或正方形等其它形状。优选地,出光孔21的内壁可以涂有扩散材料,以使射出的光线进一步发散。为了方便扩散膜23的安装,灯体2还可包括扩散膜压扣环27。扩散膜23通过扩散膜压扣环27安装到外壳体21中。如图5所示,LED灯板24包括铝基板241和均布在铝基板241上的多圈LED灯珠242(示出6圈),每圈LED灯珠242数量从内向外递增。当然,LED灯珠242也可以采用其它规则阵列排布方式。LED灯珠242可以是单一色温,也可以是多种色温(例如,2700K和6500K或者3000K和6000K)。下面简要说明一下本技术的安装过程:首先将市电电线与市电接线端子连接,然后将底座1用螺钉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最后在把灯体2安装在底座1上即可,整个安装过程非常方便。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形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独立的底座和灯体,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其上设有电源模块、市电接线端子和第一供电接插件,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接线端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连接,所述灯体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灯罩、扩散膜、LED灯板和第二供电接插件,所述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与所述第二供电接插件相互插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LED灯板之间电路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形吸顶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彼此独立的底座和灯体,所述底座用于固定安装在天花板上,其上设有电源模块、市电接线端子和第一供电接插件,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市电接线端子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连接,所述灯体包括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灯罩、扩散膜、LED灯板和第二供电接插件,所述灯体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并且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与所述第二供电接插件相互插接,以使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LED灯板之间电路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形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上盖和下底,所述上盖和下底固定安装在一起,其之间形成一空腔,所述电源模块安装在所述空腔中,所述第一供电接插件设置在所述下底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有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在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的一端,所述市电接线端子安装槽的另一端开设有接线孔,用于穿设电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形吸顶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市电接线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进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捷能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