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双开门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3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折叠式双开门套,属于门套设计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门套本体,门套本体包括顶框以及位于顶框两端的侧框,内板、外板和侧板,内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墙口侧壁上,内板上具有槽口,槽口内设有挡板,外板上的表面设有“L”形挂板,外板挂靠在内板的表面,“L”形挂板钩挂于挡板,外板的侧面设有槽道,侧板的边缘处具有翻边,侧板贴附在墙口的侧面,翻边配合在槽道内,门套本体内部安装有折叠门,折叠门通过上吊轮吊挂在顶框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门板内设置相应的内板在配合相应的外板,通过对内板的装订替代外板的装订,减少外板表面的破坏,保证门套外表面整体完整性的同时增加门套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双开门套
本技术属于门套设计
,特别是涉及折叠式双开门套。
技术介绍
在建筑民用或商用房屋时,门套一般是在墙体建筑好后再安装在墙口上的,现代为了提升房内整体美观性,在安装门板时也较多的使用门套来替代门框,相应原有紧紧为了美观性能的门套并没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门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折叠式双开门套,通过在门板内设置相应的内板在配合相应的外板,通过对内板的装订替代外板的装订,减少外板表面的破坏,保证门套外表面整体完整性的同时增加门套的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折叠式双开门套,包括门套本体,所述门套本体包括顶框以及位于顶框两端的侧框,所述侧框包括内板、外板和侧板,所述内板通过螺钉固定在墙口侧壁上,所述内板上具有槽口,所述槽口内设有挡板,所述外板上的表面设有“L”形挂板,所述外板挂靠在内板的表面,“L”形挂板钩挂于挡板,所述外板的侧面设有槽道,所述侧板的边缘处具有翻边,侧板贴附在墙口的侧面,翻边配合在槽道内。进一步地,所述门套本体内部安装有折叠门,所述折叠门通过上吊轮吊挂在顶框下。进一步地,所述槽口的侧壁上开有满溢槽。进一步地,所述内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外板上具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配合在导向槽内,所述导向板的长度小于导向槽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内板的一侧边缘处设有挡条,所述外板的侧楞上对应该挡条设有凹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门板内设置相应的内板在配合相应的外板,通过对内板的装订替代外板的装订,减少外板表面的破坏,保证门套外表面整体完整性的同时增加门套的强度,在内板和外板上设置对应的导向装置,避免外板装偏。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门套和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侧框和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外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顶框,2-侧框,3-门套本体,4-内板,5-外板,6-侧板,401-螺钉,402-导向槽,403-槽口,404-挡条,405-满溢槽,406-挡板,501-“L”形挂板,502-凹槽,503-导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折叠式双开门套,包括门套本体3,门套本体3包括顶框1以及位于顶框1两端的侧框2,其中,门套本体3内部安装有折叠门,折叠门通过上吊轮吊挂在顶框1下。其中在安装门套时,两侧板2固定在墙口的两侧,其中两侧板2的上端分别和顶框1的两端相抵。侧框2包括内板4、外板5和侧板6,其中内板4为塑料板或木质板材的一种,外板5选用木质板材,内板4通过螺钉401固定在墙口侧壁上,内板4上具有槽口403,槽口403内设有挡板406,外板5上的表面设有“L”形挂板501,外板5挂靠在内板4的表面,“L”形挂板501钩挂于挡板406。其中,槽口403的侧壁上开有满溢槽405,相应的在将外板5安装在内板4上时,内板4上设有导向槽402,外板5上具有导向板503,导向板503配合在导向槽402内,导向板503的长度小于导向槽402的长度,在固定好内板之后在槽口403内涂抹胶液,其中满溢槽405内不涂抹,相应的在胶液为干涸时,将外板5扣上,其“L”形挂板伸入胶液内,导向板402配合在导向槽402内,推动外板5,此时导向板503将沿着导向槽402移动,直至“L”形挂板501挂靠在挡板406上,此时“L”形挂板501伸入槽口403中将使得原本在,槽口403内的胶液将流向满溢槽405内,之后安装侧板2。外板5的侧面设有槽道,侧板6的边缘处具有翻边,侧板6贴附在墙口的侧面,翻边配合在槽道内。其中,内板4的一侧边缘处设有挡条404,外板5的侧楞上对应该挡条404设有凹槽502,挡条404的款小于侧板6上翻边的宽度,优选的挡条404的高度和外板5边缘处槽道内侧壁板厚度相同。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折叠式双开门套,包括门套本体(3),所述门套本体(3)包括顶框(1)以及位于顶框(1)两端的侧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2)包括内板(4)、外板(5)和侧板(6),所述内板(4)通过螺钉(401)固定在墙口侧壁上,所述内板(4)上具有槽口(403),所述槽口(403)内设有挡板(406),所述外板(5)上的表面设有“L”形挂板(501),所述外板(5)挂靠在内板(4)的表面,“L”形挂板(501)钩挂于挡板(406),所述外板(5)的侧面设有槽道,所述侧板(6)的边缘处具有翻边,侧板(6)贴附在墙口的侧面,翻边配合在槽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折叠式双开门套,包括门套本体(3),所述门套本体(3)包括顶框(1)以及位于顶框(1)两端的侧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2)包括内板(4)、外板(5)和侧板(6),所述内板(4)通过螺钉(401)固定在墙口侧壁上,所述内板(4)上具有槽口(403),所述槽口(403)内设有挡板(406),所述外板(5)上的表面设有“L”形挂板(501),所述外板(5)挂靠在内板(4)的表面,“L”形挂板(501)钩挂于挡板(406),所述外板(5)的侧面设有槽道,所述侧板(6)的边缘处具有翻边,侧板(6)贴附在墙口的侧面,翻边配合在槽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双开门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套本体(3)内部安装有折叠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由企画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