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抗震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80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抗震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中柱、碳纤维布和型钢,其中碳纤维布环绕设置在混凝土中柱外侧,型钢设置在碳纤维布的外侧;所述的碳纤维布通过碳纤维胶环向包裹粘贴在混凝土中柱上;所述的混凝土中柱四角分别设置有锚固件;所述的型钢为两对预制的型钢模板A与型钢模板B,型钢模板A与型钢模板B分别由两个角钢和两块钢板构成,型钢模板A与型钢模板B中的角钢分别与混凝土中柱的四角锚固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碳纤维布和预制型钢的配合使用,达到了双重加固,既提高了地下人防柱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提高了抗震性能,同时也使得施工便利,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抗震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抗震
,主要涉及一种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抗震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成为热点,人防工程建设规模也不断加大。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担负着“平时防灾害,战时防空袭”的重要使命,因此必须确保人防工程结构的安全。同时,我国地震发生频繁,造成了大量工程建筑破坏和生命财产损失,而目前人防工程抗震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人防工程板柱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传力路径简捷,净空利用率高,造型美观,利于通风,便于布置管线,施工方便等优点,在城市地下人防工程中被普遍采用,特别是大面积的地下商业街、地下商场、地下车库等人防工程。因此,针对已建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提出一种抗震加固结构,该抗震加固结构施工便利、易于操作、加固效果好,为提高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抗震能力,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奠定了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抗震加固结构,为实现上述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抗震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中柱(1)、碳纤维布(3)和型钢,其中碳纤维布(3)环绕设置在混凝土中柱(1)外侧,型钢设置在碳纤维布(3)的外侧;其特征是:所述的碳纤维布(3)通过碳纤维胶环向包裹粘贴在混凝土中柱(1)上;所述的混凝土中柱(1)四角分别设置有锚固件;所述的型钢为两对预制的型钢模板A(6)与型钢模板B(7),型钢模板A(6)与型钢模板B(7)分别由两个角钢(2)和两块钢板(5)构成,型钢模板A(6)与型钢模板B(7)中的角钢(2)分别与混凝土中柱(1)的四角锚固件固定连接,在合模时型钢模板A(6)上的钢板(5)与型钢模板B(7)上的角钢(2)焊接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地下人防工程板柱结构中柱抗震加固结构,包括混凝土中柱(1)、碳纤维布(3)和型钢,其中碳纤维布(3)环绕设置在混凝土中柱(1)外侧,型钢设置在碳纤维布(3)的外侧;其特征是:所述的碳纤维布(3)通过碳纤维胶环向包裹粘贴在混凝土中柱(1)上;所述的混凝土中柱(1)四角分别设置有锚固件;所述的型钢为两对预制的型钢模板A(6)与型钢模板B(7),型钢模板A(6)与型钢模板B(7)分别由两个角钢(2)和两块钢板(5)构成,型钢模板A(6)与型钢模板B(7)中的角钢(2)分别与混凝土中柱(1)的四角锚固件固定连接,在合模时型钢模板A(6)上的钢板(5)与型钢模板B(7)上的角钢(2)焊接连接,型钢模板B(7)上的钢板(5)与型钢模板A(6)上的角钢(2)焊接连接,在合模后型钢与混凝土中柱(1)间存在空隙,在型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留有上缝隙与下缝隙,在型钢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的上缝隙上设置有灌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进技杜建国李宁郑永来郑全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工程防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