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接增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2373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减震箱,减震箱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立柱,所述减震箱上表面中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中部设有气缸,气缸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动板,滑动板中部设有转轴,转轴上端转动连接固定座,所述减震箱下表面中部设有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两端固定连接转动杆,转动杆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带轮,第二带轮上端转动连接铰接座,铰接座固定连接固定座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建筑的隔震装置中,通过设置第一弹簧、气缸和旋转阻尼器对于装置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震动进行阻隔,由于整个装置采用纯机械的设计,使得即使在停电状态下,本装置依然可以正常运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隔震支座是指结构为达到隔震要求而设置的支承装置,是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通过这样的技术,可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例如叠层橡胶支座(或称隔震橡胶支座、夹层橡胶垫等)。它是一种水平刚度较小而竖向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可承受大的水平变形,可作为承重体系的一部分。这样的抗震技术来源于火箭发动机的研发。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21189U)公开了一种建筑隔震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电磁线圈,固定设于建筑物的下部基础内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电磁线圈,固定设于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内部,通电后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所述第一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反;下基板,设于所述下部基础上表面;上基板,设于所述上部结构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基板相接触;电磁复位部,包括复位主体、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该装置通过电磁线圈产生减震的效果,但是在地震的时候,通常会伴随着停电,此时该装置无法正常使用,影响了减震的效果,因此需要对该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减震箱(3),减震箱(3)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上表面中部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中部设有气缸(12),气缸(12)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动板(15),滑动板(15)中部设有转轴(18),转轴(18)上端转动连接固定座(17),所述减震箱(3)下表面中部设有旋转阻尼器(9),旋转阻尼器(9)两端固定连接转动杆(8),转动杆(8)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带轮(7),第二带轮(7)上端转动连接铰接座(19),铰接座(19)固定连接固定座(17)左右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包括减震箱(3),减震箱(3)下表面左右两侧设有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上表面中部设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中部设有气缸(12),气缸(12)的上端固定连接滑动板(15),滑动板(15)中部设有转轴(18),转轴(18)上端转动连接固定座(17),所述减震箱(3)下表面中部设有旋转阻尼器(9),旋转阻尼器(9)两端固定连接转动杆(8),转动杆(8)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带轮(7),第二带轮(7)上端转动连接铰接座(19),铰接座(19)固定连接固定座(17)左右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下部设有垫板(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截面为U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建筑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箱(3)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接增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段接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