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河挡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675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临河挡墙,涉及临河道路领域,旨在解决解决河水导流损伤路基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沿路基边坡铺设的挡墙主体,所述挡墙主体内开设有多个泄水孔,所述泄水孔朝向河道的一端倾斜朝下,其最下排的底部高出常水面;所述泄水孔内预埋有与之相配合的胶管,所述胶管包括第一段胶管、连接段、第二段胶管和呈T形的胶管接头,所述连接段的内壁环绕成型有管节,所述管节围成的内腔为导流孔,所述连接段内轴向滑移连接有封堵导流孔的浮块,所述浮块上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平行于连接管且滑移连接于管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减缓因临河路基的泄水机构发生河水倒流而损伤路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河挡墙
本技术涉及临河道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临河挡墙。
技术介绍
公路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路堤作为公路的一部分,其结构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公路的寿命。浸水路提作为路堤的一种,因其一侧或两侧经受长期或短期(季节性)浸水而沉降,影响公路质量。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255957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架桥下临河市政道路结构,包括挡墙,在挡墙的底部设有混凝土基础;基础下方打设预制T形桩;挡墙朝向岸的一侧设置镶面;挡墙墙体内设有一个以上向河道内侧倾斜的泄水孔;挡墙顶部设置混凝土压顶板,挡墙背面设有回填碎石,泄水孔朝向回填碎石的一端设有反滤包;回填碎石背面、基础浇筑开挖线以上设置气泡混合轻质土浇筑段;始于基础同一水平、且沿着河岸设置护岸,且在护岸的端部设置护脚。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泄水孔排出挡墙之内的积水,有效地减少了挡墙内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临河的路基因长期浸水而沉降的问题,但该方案所设置的泄水孔结构相对简单,且未有防倒流结构,若河水暴涨,反而会造成水通过泄水孔倒流导致排水失败,路基水压升高甚至路基沉降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河挡墙,其可用于减缓因临河路基的泄水机构发生河水倒流而损伤路基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临河挡墙,包括沿路基边坡铺设的挡墙主体,所述挡墙主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第二墙体固定于第一墙体上方且抵接,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交界位置高于常水位;所述挡墙主体内开设有多个泄水孔,所述泄水孔一端通向河面,另一端贯穿挡墙主体背面,所述泄水孔朝向河道的一端倾斜朝下,其最下排的底部高出常水面;所述泄水孔内预埋有与之相配合的胶管,所述胶管包括第一段胶管、连接段、第二段胶管和呈T形的胶管接头,所述连接段的内壁环绕成型有管节,所述管节围成的内腔为导流孔,所述连接段内轴向滑移连接有封堵导流孔的浮块,所述浮块上固定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平行于连接段且滑移连接于管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挡墙主体内预设多个朝向河道的一端倾斜朝下的泄水孔,将挡住主体内部积水排出,减小来自墙体内部的压力,延长墙体的寿命;在泄水孔中预埋胶管,能防止墙体内砂石将泄水孔堵塞;通过在胶管内部设置由管节和通过导向杆相连的浮块所构成的防倒流结构,防止河道中的水通过泄水孔出口倒流进入墙体内而导致墙体内部浸水甚至沉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管节包括沿胶管轴向截面端视呈内部中空的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朝向胶管的进水口一侧且呈圆弧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管节成型为内部中空状,能减少材料,更加经济化;将直角梯形的斜边的设置呈圆弧状,能引导水通过导流孔从胶管中流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块背离挡墙主体的一面内凹;所述浮块直径小于胶管的内腔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河道倒流进入胶管时,通过浮块的内凹引导给与浮块正压力,将浮块更加容易地推向管节,将管节上的导流孔堵住,达到阻止水倒流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块朝向管节一侧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直径大于导流孔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浮块堵住导流孔时,浮块上设置的密封圈变形,随倒流水的增多,压力越来越大,彻底将导流孔密封,增强浮块防止水倒流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管接头的朝向河道一端的端头固定有过滤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胶管接头上绑有过滤袋,以防止河道中的动植物进入管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水孔的进水口底部预埋有隔水层,所述泄水孔的进水口前方设置有砂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隔水层能防止水在泄水孔进水口处积蓄,并进一步向下渗而不从泄水孔的进水口流进胶管;在胶管的进水口前面用砂袋封堵进水口,可防止挡墙主体中的沙石从进水孔进入胶管,堵塞孔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墙体为C20片石砼墙体,所述第二墙体为M10砂浆砌片石墙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墙体使用水泥C20的强度等级高于第二墙体使用水泥M10,能提高挡墙主体的稳定性;使用提前预制的C20片石砼,能加快工程的进度,使用M10砂浆砌片石,其中的砌片石可以原地取材,节省成本;加入片石,在减少水化热产生的同时能节省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墙体内固定有多个第一钢筋水泥柱,所述第一钢筋水泥柱伸入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厚度方向设置有多根第二钢筋水泥柱,所述第二钢筋水泥柱的一端位于挡墙主体中,另一端朝向背离河道一侧延伸且伸出挡墙主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由多根高强度、高韧性的钢筋组合并浇注水泥的钢筋水泥柱,将两墙体相连的同时将挡墙主体与路基相连,使得挡墙主体更加稳定,防止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相对滑移。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在挡墙主体墙脚下设置片漂石回填体和在墙体中预注钢筋混凝柱的方式,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对第一墙体墙脚的冲刷;2、通过设置泄水孔,排出挡墙主体内的积水,减小内压力;在泄水孔中安装胶管,在胶管内设置管节形成排水用的导流孔;管节朝向河道一侧轴向滑移封堵导流孔用的浮球;当河道暴涨进入胶管,浮块受浮力作用封堵导流孔,从而实现防倒流,从而防止对路基造成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一,主要用以展示挡墙主体的结构;图2为本技术的纵剖结构示意图二,主要用以展示胶管安装后的结构;图3为本技术胶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面剖示图;图5为图4中B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挡墙主体;11、填土层;12、地基层;13、螺帽;2、第一墙体;3、第二墙体;31、中间腔体;4、片漂石回填体;5、泄水孔;51、胶管;511、第一段胶管;512、连接段;513、第二段胶管;514、胶管接头;52、过滤袋;53、隔水层;54、砂袋;6、第一钢筋水泥柱;61、第二钢筋水泥柱;7、管节;71、直角梯形;72、凸块;8、导流孔;9、浮块;91、密封圈;10、导向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临河挡墙,参照图1,包括沿路基边坡铺设的挡墙主体1,挡墙主体1厚度方向的一侧为河道,另一侧为填土层11,填土层11背离挡墙的一侧是地基层12。挡墙主体1包括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第二墙体3位于第一墙体2上,第一墙体2与第二墙体3交界位置高于常水位,以减小河水渗入墙内的几率。第一墙体2的上部纵截面呈梯形且梯形的斜腰朝向河道一侧,第二墙体3沿第一墙体2墙体的斜腰向上浇筑成型且与第一墙体2适配。在第一墙体2的底部靠近临河的一侧延伸形成底台21,在底台21上浇注有与之形状相契合的且完全位于常水位之下的片漂石回填体4,以减小水流冲刷第一墙体2底部侧边损伤墙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临河挡墙,包括沿路基边坡铺设的挡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主体(1)包括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第二墙体(3)固定于第一墙体(2)上方且抵接,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的交界位置高于常水位;所述挡墙主体(1)内开设有多个泄水孔(5),所述泄水孔(5)一端通向河面,另一端贯穿挡墙主体(1)背面,所述泄水孔(5)朝向河道的一端倾斜朝下,其最下排的底部高出常水面;所述泄水孔(5)内预埋有与之相配合的胶管(51),所述胶管(5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胶管(511)、连接段(512)、第二段胶管(513)和呈T形的胶管接头(514),所述连接段(512)的内壁环绕成型有管节(7),所述管节(7)围成的内腔为导流孔(8),所述连接段(512)内轴向滑移连接有封堵导流孔(8)的浮块(9),所述浮块(9)上固定有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平行于连接段(512)且滑移连接于管节(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河挡墙,包括沿路基边坡铺设的挡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主体(1)包括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第二墙体(3)固定于第一墙体(2)上方且抵接,第一墙体(2)和第二墙体(3)的交界位置高于常水位;所述挡墙主体(1)内开设有多个泄水孔(5),所述泄水孔(5)一端通向河面,另一端贯穿挡墙主体(1)背面,所述泄水孔(5)朝向河道的一端倾斜朝下,其最下排的底部高出常水面;所述泄水孔(5)内预埋有与之相配合的胶管(51),所述胶管(5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胶管(511)、连接段(512)、第二段胶管(513)和呈T形的胶管接头(514),所述连接段(512)的内壁环绕成型有管节(7),所述管节(7)围成的内腔为导流孔(8),所述连接段(512)内轴向滑移连接有封堵导流孔(8)的浮块(9),所述浮块(9)上固定有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平行于连接段(512)且滑移连接于管节(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河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节(7)包括沿胶管(51)轴向截面端视呈内部中空的直角梯形(71),所述直角梯形(71)的斜边朝向胶管(51)的进水口一侧且呈圆弧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临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红敏彭炳力任艳妮彭文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