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648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特别涉及桥梁防水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保护管套,所述保护套管轴线垂直于地面浇筑在混凝土地面下,保护套管上端面高于地面,保护套管低于地面,保护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水环,保护套管的顶端穿有环形胶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更好防水防腐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桥梁防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
技术介绍
桥梁指的是为道路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它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桥梁按照结构体系划分,有梁式桥、拱桥、刚架桥、悬索承重四种基本体系。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5874958U的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防止拉索桥梁拉索下锚头渗水的防水装置。包括防水气囊,防护罩,拉索下锚头本体,拉索,其特征是:所述拉索下锚头本体的上方设有拉索,位于桥面下方的拉索外套设有护筒,位于桥面上方的拉索外套设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底部抵接桥面表面,防护罩的顶部设有防水卡环,位于防水卡环上方的拉索外套设有一圈防水膜,位于防水卡环下方的防护罩内嵌设有防水气囊。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将气囊应用于建筑结构防水技术,充分利用了空气的流动性和气囊材料的高抗压性能;具有优良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采用多层次防水,安装便捷,防水效果更好且不阻碍索体合理的位移。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防水装置没有考虑到沿着保护套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会导致积水腐蚀拉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其具有防水防腐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包括套于拉索外壁的保护管套,所述保护套管轴线垂直于地面浇筑在混凝土地面下,保护套管上端面高于地面,保护套管下端低于地面,地面与保护套管下端面之间的保护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水环,保护套管的顶端穿有环形胶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套管轴线垂直于地面浇筑在混凝土地面下,保护套管上端高于地面,保护套管下端低于底面,保护套管与地面之间的保护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水环,挡水环位于地下,保护套管的顶端穿有环形胶片,环形胶片熔融于拉索表面上,环形胶片的外沿固定于保护套管的上端外壁上,从而使得保护套管难以进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环状帽盖,环状帽盖的内环熔融至拉索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环状帽盖,当确立好保护套管与固定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后,将环状帽盖内环熔融至拉索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下雨不会从保护套管的上方打湿保护套管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状帽盖和保护套管之间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为内设空腔的柱状体,固定件两个端面在圆心上分别设置有穿孔一和穿孔二,固定件的底面固定于底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状帽盖和保护管套之间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为内设空腔的柱状体,固定件两个端面在圆心上分别设置有穿孔一和穿孔二,固定件的底面固定于底面上,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尽可能避免水从保护套管内壁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漫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上端面为中部开口的锥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上端面为中部开口的锥面,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固定件上端面的水滴能够快速滴落于地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上端面的穿孔孔径大于拉索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上端面的穿孔孔径大于拉索的直径,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固定件上端与拉索之间能够形成较大的空隙,用于给固定件内部的空腔进行通风,使得固定件内部的水能够快速风干。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的下端面上开有若干穿孔三,穿孔三位于同圆心于固定件下端面的一个圆上,混凝土内在穿孔三适配位置浇筑有螺纹杆,固定件与环状帽盖之间设置有一个圆环,圆环上设有若干穿孔,穿孔的正下方的混凝土地面竖直预埋有螺纹杆,圆环上的若干穿孔分别套于若干螺纹杆上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件套于螺纹杆上,再将圆环套于螺纹杆上,再使用螺母将固定杆压实,从而达到将固定件底面紧密抵接于地面上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与地面抵接的一面还设置有遇水膨胀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与地面抵接的一面还设置有遇水膨胀层,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在水渗进固定件与地面之间时,遇水膨胀层能够将固定件与地面之间的缝隙紧密抵接,减小其进水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纹杆上涂有环氧富锌底漆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上涂有环氧富锌底漆层,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螺纹杆不容易生锈,从而使得固定件的连接更为牢固。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保护套管轴线垂直于轴线垂直于轴线设置于底面浇筑在混凝土地面上,保护套管上端高于地面,保护套管下端低于底面,保护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水环,挡水环位于地下,保护套管的顶端穿有环形胶片,环形胶片熔融于拉索表面上,环形胶片的外沿固定于保护套管的上端外壁上,从而使得保护套管难以进水;2.保护套管的顶部设置有环状帽盖,当确立好保护套管与固定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后,将环状帽盖内环熔融至拉索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得下雨不会从保护套管的上方打湿保护套管内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保护套管;11、挡水环;2、环状帽盖;3、固定件;31、穿孔一;32、穿孔二;33、穿孔三;4、螺纹杆;5、圆环;6、遇水膨胀层;7、地面;8、拉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包括套设于拉索8外壁上的保护套管1和环状帽盖2以及固定件3,固定件3位于环状帽盖2和保护套管1之间,固定件3由柔性材料制成。保护套管1垂直埋于地面7上,保护套管1上端面高于地面7,保护套管1的下端面低于地面7,地面7与保护套管1之间的保护套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水环11,保护套管1的顶端穿有环状帽盖2,当保护套管1埋定于地面7下后,将环状帽盖2的内沿熔融至拉索8外壁,避免地面7上的积水将拉索8与地面7的连接处氧化腐蚀,同时避免拉索8将保护套管1拉裂使得防水功能消失。参照图3,固定件3位于环状帽盖2与保护套管1之间,固定件3为内设空腔的柱状体,固定件3两个端面在圆心上分别设置有穿孔一31和穿孔二32,固定件3的底面固定于地面7上,混凝土内在固定件3适配位置浇筑有螺纹杆4,将固定件3穿过保护套管1通过螺母固定于地面7上,从而可以给保护套管1外壁进行防水处理,同时可以将进入固定件3内保护套管1之间的水通风,避免水在保护套管1内或者固定件3与保护套管1之间积留过久。固定件3上端面为中心开口的锥面,这样设置是为了使得固定件3上表面的水珠快速滴落至地面7上。固定件3下端面开有若干穿孔三33,穿孔三33位于同圆心于固定件3下端面的一个圆上,固定件3与环状帽盖2之间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包括套于拉索外壁的保护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轴线垂直于地面(7)浇筑在混凝土地面(7)下,保护套管(1)上端面高于地面(7),保护套管(1)下端面低于地面(7),地面(7)与保护套管(1)之间的保护套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水环(11),保护套管(1)的顶端穿有环形胶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包括套于拉索外壁的保护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轴线垂直于地面(7)浇筑在混凝土地面(7)下,保护套管(1)上端面高于地面(7),保护套管(1)下端面低于地面(7),地面(7)与保护套管(1)之间的保护套管(1)的外壁上设置有挡水环(11),保护套管(1)的顶端穿有环形胶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管(1)的顶部设置有环状帽盖(2),环状帽盖(2)的内环熔融至拉索(8)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帽盖(2)和保护套管(1)之间设置有固定件(3),固定件(3)为内设空腔的柱状体,固定件(3)两个端面在圆心上设置穿孔一(31)和穿孔二(32),固定件(3)的底面固定于地面(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防腐防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金自勇李枝树张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育才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