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及其阀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3502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及其滤芯,其中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包括一个阀体、一个动阀片和一个定阀片,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内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第七开口和一个第八开口,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内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九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及其阀芯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其中本技术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水净化处理和软化处理。进一步地,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能够通过单个控制阀,如流体阀,实现对原水(或待处理水)进行净化和软化处理,从而使使用者能够同时得到净水和软化水。因此,本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及其阀芯。技术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和对水污染问题的担忧,水处理机或水处理系统已成为常见家用电器设备。水处理机,尤其是家用水处理机,如中央净水机、软水机等多被安装在厨房里,以对水进行处理和得到更洁净的水。(净化-软化是我们独有的,或者至少单阀控制的净化-软化是我们独有的)根据对原水或待处理水的处理方式的不同,水处理机一般可分为净水机和软水机。常见的净水机,如活性炭过滤净水机、超滤净水机、RO膜净水机等,多是为了尽可能除去水中的杂质,如有害物质和异味异物。而软水机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钙离子等离子。超滤净水机和RO膜净水机等净水机对原水进行处理得到的水相对更加洁净和适合饮用,软水机对原水进行处理得到的软水因为含有更少钙离子等,更适合沐浴、洗衣服等。也有人认为,软水更适合美容。然而,现有具有复合水处理功能的水处理机或水处理系统多为单纯对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水处理机,如活性炭-超滤过滤复合净水系统、超滤-RO膜复合净水系统、PP棉-活性炭复合净水系统等,但几乎很少存在净水-软化复合水处理系统,更不用说单阀控制和能同时提供净化水和软化水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或水处理机。主要的原因在于,对水的净化和对水进行软化处理时,两者在机制或机理上具有很大区别。在对水进行软化处理后,软水机需要定期向软化箱内(或软化树脂)补充盐液(一般为NaCl溶液)和对软化箱进行清洗,以避免软化箱内的软化树脂失去活性。另外,除了向软化箱中补充盐液之外,软水机还需要向其盐(液)箱中补充水,以防止盐液箱中的盐液被耗尽和无法向软化箱中提供盐液。然而,所有的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均涉及到复杂的水流控制。由于对水进行软化处理的软水机的结构和功能实现的复杂性,导致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系统需要形成复杂的水路,并能够实现对其合理控制。为了实现同时对净水通路和软化水路的控制,现有绝大部分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系统具有两个以上的控制阀,如多个平面阀,这最终导致整个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系统机构臃肿、体积庞大和糟糕的使用体验。此外,水处理机,尤其是家用水处理机,一般被安装在厨房的台面下面,如洗手池的下方。现有净化-软化复合水处理系统的庞大体积,占用过多空间,也给使用者的安装带来很大不便。更不用说,在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出现故障时的维修和滤芯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中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具有至少一个水净化机构,如超滤滤芯、活性炭滤芯、滤网式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等,和至少一个水软化机构,如内置有软化树脂的软化箱,本技术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可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能够单独地和/或同时地实现对原水或待处理水的净化和软化处理,从而根据使用者需要,单独地和/或同时地向使用者提供净(化)水和软(化)水。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中本技术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可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能够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串联其水净化机构和水软化机构,从而使该水软化机构能够对来自该水净化机构的净水进行处理,以得到洁净的软化水。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中本技术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可使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该水净化机构、该水软化机构和该平面阀之间通过相应的水路相连通,从而实现对水净化水路和水软化水路的控制和对水的净化和软化处理。尤其是,经该水净化机构处理得到的净水分别流向净水供应水路和该水软化机构的进水口,以单独地或同时地向该净水通路和该水软化机构提供净水。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中本技术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能够在控制对水进行净化处理,还能实现对水进行软化时的所需要的功能,如对软化箱进行冲洗、向软化箱中补充盐液、向盐(水)箱中补充水等功能。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中本技术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能够同时控制净化水路中的水流和软化水路中的水流互不干扰地向不同方向流动,以控制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净化机构和软水机构单独地和/或同时地实现对原水或待处理水的净化和软化处理,从而根据使用者需要单独地和/或同时地向使用者提供净水和软化水。换句话说,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该平面阀使本技术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能够通过单个平面阀同时实现对净化水路和软化水路的控制。本技术的另一优势在于其提供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中该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不需要精密的部件和复杂的结构,其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本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和装置的组合得以实现。依本技术,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技术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包括:一个阀体;一个动阀片;和一个定阀片,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内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第七开口和一个第八开口,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内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九开口。依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本技术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包括一个射流器和一个盐液箱,其中该射流器具有一个适于与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射出口和一个适于与该阀体的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射入口,其中该盐液箱适于与该射流器相连通,从而使来自该盐液箱的盐液能够通过该射流器和该第四开口,和经该平面阀流向该软化装置的该软化箱,从而使该软化箱内的软化树脂得到再生。依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地,本技术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具有一个净化-软化工作状态、一个软化装置反洗工作状态和一个净化装置反洗工作状态,其中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通道、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水出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第八开口相连通的净水出水通道,当该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处在该软化装置反洗工作状态时,该平面阀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阀体;/n一个动阀片;和/n一个定阀片,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内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第七开口和一个第八开口,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内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九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30 CN 20181054252411.一种用于净化-软化水处理系统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阀体;
一个动阀片;和
一个定阀片,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内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六开口、一个第七开口和一个第八开口,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内腔,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动阀片被设置能够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九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净化-软化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净化-软化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通道、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水出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第八开口相连通的净水出水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软化装置反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软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再生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再生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再生进水通道、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再生导通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再生排污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和一个补水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补水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补水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补水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补水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补水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补水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20.根据权利要求2、3、8、9、10、11、12、13、14、15、16、17、18或19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有一个再生工作位,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该再生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再生进水通道、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再生导通通道和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再生排污通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一个第十通道和一个第十一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七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九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八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水出水通道;该第十一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第八开口相连通的净水出水通道。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软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七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再生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再生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再生导通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再生排污通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该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七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32.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33.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3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3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39.根据权利要求21、22、27、28、29、30、31、32、33、34、35、36、37或38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再生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再生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再生导通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再生排污通道。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一个第十通道、一个第十一通道和一个第十二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六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七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八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与该第九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软化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通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水出水通道;该第十一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第八开口相连通的净水出水通道。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软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七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七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再生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再生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再生导通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再生排污通道。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七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六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正洗排污通道;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补水进水通道。


46.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净化装置反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七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平面阀的该第九开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反洗排污通道。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平面阀,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在一个软化装置正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和该第六开口相连通的软化装置正洗进水通道;该平面阀的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霄宗褚振麟胡继宗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科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