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偏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39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纠偏组件,包括上部的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下方设有可水平往复移动的下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下部设有两个相平行设置的轴辊,所述下支撑架沿所述轴辊的轴线方向移动,组件还包括有位移监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纠偏组件,针对薄膜的位置纠正,添加有位移监测装置,通过信号的传输确定物料位置正确与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纠偏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张紧纠偏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纠偏组件。
技术介绍
针对薄膜型材的传输,需要添加张紧组件,但是在传输过程中,张紧组件上的薄膜容易出现跑偏的问题,这里就需要有一个纠正跑偏的装置,现有技术一般通过人工徒手纠偏,但是这种不适合在大型的自动化无菌车间使用,而且针对薄膜的材料,徒手纠偏容易造成局部抻拉,影响薄膜的完整性和平整性。如何提供一种纠偏的机械结构,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纠偏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纠偏组件,包括上部的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下方设有可水平往复移动的下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下部设有两个相平行设置的轴辊,所述下支撑架沿所述轴辊的轴线方向移动,组件还包括有位移监测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支撑架与下支撑架之间设有驱动组件和导向配合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架上,所述移动气缸的气缸杆自由端连接一角铁,所述角铁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架的对应位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配合组件包括固定在上支撑架四角的上固定座和固定在下支撑架四角的导向固定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固定座下侧面连接有与上固定座平行的导向板,所述导向固定座上表面设有夹持所述导向板并相对移动的限位导向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导向组件包括设于导向板两侧的竖直立板,所述竖直立板内侧面的上下两部分设有夹持所述导向板的上层导向轮和下层导向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平行设在上支撑架边框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轴线与轴辊的轴线相平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杆上套接有可调节的套接座,所述套接座上铰接的传感器连接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传感器连接架的自由端上固定有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组件还连接有控制系统。有益效果:纠偏组件,包括上部的上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下方设有可水平往复移动的下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下部设有两个相平行设置的轴辊,所述下支撑架沿所述轴辊的轴线方向移动,组件还包括有位移监测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纠偏组件,针对薄膜的位置纠正,添加有位移监测装置,通过信号的传输确定物料位置正确与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支撑架1,移动气缸2,下支撑架3,轴辊4,限位导向组件5,竖直立板51,下层导向轮52,上层导向轮53,导向固定座54,传感器连接架6,传感器61,导向板7,导向杆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2所示的纠偏组件,包括上部的上支撑架1,所述上支撑架1下方设有可水平往复移动的下支撑架3,所述下支撑架3下部设有两个相平行设置的轴辊4,所述下支撑架3沿所述轴辊4的轴线方向移动,组件还包括有位移监测装置。上支撑架1与下支撑架3之间设有驱动组件和导向配合组件。驱动组件包括一移动气缸2,所述移动气缸2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架1上,所述移动气缸2的气缸杆自由端连接一角铁,所述角铁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架3的对应位置。导向配合组件包括固定在上支撑架1四角的上固定座和固定在下支撑架3四角的导向固定座54。上固定座下侧面连接有与上固定座平行的导向板7,所述导向固定座54上表面设有夹持所述导向板7并相对移动的限位导向组件5。限位导向组件5包括设于导向板7两侧的竖直立板51,所述竖直立板51内侧面的上下两部分设有夹持所述导向板7的上层导向轮52和下层导向轮53。位移监测装置包括平行设在上支撑架1边框上的导向杆8,所述导向杆8轴线与轴辊的轴线相平行。导向杆8上套接有可调节的套接座,所述套接座上铰接的传感器连接架6。传感器连接架6的自由端上固定有传感器61。组件还连接有控制系统。实施例1本组件内的控制系统包括供电电路、控制电路、MCU和信号收发装置,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赘述。手动调节传感器连接架6套接在导向杆8上的位置,传感器连接架6上设有松紧的螺栓结构,可以有效的调节传感器连接架的位置,通过调节位置,使其自由端上的传感器61的位置确定。这里传感器连接架为连杆机构,通过铰接的连杆装置完成一定范围内的移动。这里的传感器为光电传感器或者接近开关式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不赘述。通过传感器的设置,可知薄膜传输的位置是否正确无误,如有问题,将信号反馈给MCU,控制电路控制下支撑架相对于上支撑架移动,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而通过纠偏也无法调整正确的位置时,添加报警装置,报警装置包括与控制系统连接的频闪灯和报警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的上支撑架(1),所述上支撑架(1)下方设有可水平往复移动的下支撑架(3),所述下支撑架(3)下部设有两个相平行设置的轴辊(4),所述下支撑架(3)沿所述轴辊(4)的轴线方向移动,组件还包括有位移监测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的上支撑架(1),所述上支撑架(1)下方设有可水平往复移动的下支撑架(3),所述下支撑架(3)下部设有两个相平行设置的轴辊(4),所述下支撑架(3)沿所述轴辊(4)的轴线方向移动,组件还包括有位移监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架(1)与下支撑架(3)之间设有驱动组件和导向配合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一移动气缸(2),所述移动气缸(2)固定在所述上支撑架(1)上,所述移动气缸(2)的气缸杆自由端连接一角铁,所述角铁固定在所述下支撑架(3)的对应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配合组件包括固定在上支撑架(1)四角的上固定座和固定在下支撑架(3)四角的导向固定座(5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纠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下侧面连接有与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银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程森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