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25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9
为了抑制割伤的扩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具备:胎面部2;侧壁部5,配设于胎面部2的两侧;一对胎圈部20,位于侧壁部5的各自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一层胎体10,跨设于一对胎圈部20之间;以及有机纤维加强层30,配设于侧壁部5中的至少一方的侧壁部5,由有机纤维材料构成,其中,有机纤维加强层30在从胎圈部20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25向轮胎径向外侧且轮胎剖面高度SH的50%以上9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配设于比胎体10靠轮胎外表面62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充气轮胎为了谋求轻量化、滚动阻力的降低等,有在能够确保操控稳定性、强度等的范围内使轮胎各部的厚度变得尽量薄的倾向,但当使构成轮胎的构件的厚度变薄时,容易使耐切割性降低。特别是,侧壁部不存在配设于胎面部的带束层那样的强韧的加强体,因此在进行了侧壁部的薄壁化的情况下,耐切割性变得容易降低。因此,在以往的充气轮胎中,存在抑制了重量的增加并且提高了侧壁部的耐切割性的充气轮胎。例如,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充气轮胎中,通过将由使用了金属线材的编织物构成的加强构件配设于侧壁部,保证轻量化并且谋求耐切割性的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8099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6809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在侧壁部产生了割伤的情况下,在充气轮胎旋转时,侧壁部、胎面部挠曲,因此,有时会使割伤较大地扩展。特别是,对于在未铺装路面行驶的车辆所使用的充气轮胎,在车辆的行驶中,路面上的石头等与侧壁部接触的情况较多,变得容易在侧壁部产生割伤,此外,在这样的车辆中,作用于充气轮胎的载荷大,胎面部、侧壁部容易较大地挠曲,因此产生的割伤变得容易扩展。对于这样的割伤,像专利文献1、2那样,通过在侧壁部配设金属性的加强构件或者在侧壁部通过突起等设置保护装置,能够一定程度地抑制其产生,但在侧壁部产生了割伤的情况下,抑制其扩展变得非常困难。就是说,配设于侧壁部的金属性的加强构件与构成侧壁部的橡胶构件的硬度差过大,因此在轮胎旋转时,由于侧壁部的挠曲而导致的橡胶构件的应力变大,割伤变得容易较大地扩展。在割伤扩展了的情况下,可能会在加强构件与橡胶构件之间发生分离,或者在割伤进一步扩展了的情况下,可能会在橡胶构件与邻接于该橡胶构件的胎体之间发生分离,但使用像金属性的加强构件那样的抑制割伤的产生的以往的手段来抑制割伤的扩展变得非常困难。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割伤的扩展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达成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具备:胎面部;侧壁部,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一对胎圈部,位于所述侧壁部的各自的轮胎径向内侧;至少一层胎体,跨设于一对所述胎圈部之间;以及有机纤维加强层,配设于所述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侧壁部,由有机纤维材料构成,其中,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在从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向轮胎径向外侧且轮胎剖面高度的50%以上9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配设于比所述胎体靠轮胎外表面侧。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通过将由所述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有机纤维加强构件重叠来构成。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有机纤维加强构件具有由所述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有机纤维帘线,在相邻且重叠的所述有机纤维加强构件彼此之间,各个所述有机纤维加强构件所具有的所述有机纤维帘线彼此的相对的角度θ在15°≤θ≤165°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对于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相邻且重叠的所述有机纤维加强构件的端部之间的距离Dr在5mm≤Dr≤20mm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子午剖面中的由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和轮胎内表面围成的区域的面积Ai与由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和轮胎外表面围成的区域的面积Ao的关系在0.5≤(Ai/Ao)≤1.5的范围内。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胎面部配设有带束层,所述胎体具有:胎体主体部,跨设于一对所述胎圈部之间;以及折起部,从所述胎体主体部连续形成,在所述胎圈部从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折回至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到所述带束层的轮胎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距离Db满足Db≥10mm,到所述胎体所具有的所述折起部的端部的距离Dc满足Dc≥10mm。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充气轮胎具备邻接于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的应力缓和橡胶层。此外,在上述充气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侧壁部从所述胎体到轮胎外表面的厚度为30mm以上。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起到能够抑制割伤的扩展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的子午剖视图。图2是图1的A部详细图。图3是图2的B-B向视方向的有机纤维加强构件的有机纤维帘线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部详细图,是在轮胎子午剖面中以有机纤维加强层为边界的侧壁部上的区域的说明图。图5是实施方式2的充气轮胎的主要部分详细剖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2的充气轮胎的变形例,是配设有两层应力缓和橡胶层的情况的说明图。图7A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图7B是表示充气轮胎的性能评价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不受该实施方式限定。此外,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置换且能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实施方式1]在以下的说明中,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充气轮胎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中朝向轮胎赤道面的方向,轮胎宽度方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宽度方向中朝向轮胎赤道面的方向的相反方向。此外,轮胎径向是指与轮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轮胎径向内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中朝向轮胎旋转轴的方向,轮胎径向外侧是指在轮胎径向中远离轮胎旋转轴的方向。此外,轮胎周向是指以轮胎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子午剖面是指在包括轮胎旋转轴的平面切断轮胎时的剖面。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1的主要部分的子午剖视图。本实施方式1的充气轮胎1是被称为OR轮胎(OfftheRoadTire:越野轮胎)的工程车辆用子午线轮胎。作为实施方式1,在子午剖面观察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充气轮胎1在轮胎径向的最外侧的部分配设有胎面部2,胎面部2的表面,即,在装接有该充气轮胎1的车辆(省略图示)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部分形成为胎面表面3。在胎面表面3沿轮胎周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横纹槽15。例如,如果是工程车辆用轮胎则横纹槽15是指具有10mm以上的槽宽的横槽。此外,横纹槽15沿轮胎宽度方向延伸,并在轮胎接地端T开口,而且,在轮胎宽度方向两侧的胎面端开口。此时,横纹槽15可以与轮胎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也可以相对于轮胎宽度方向倾斜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1中,在胎面表面3仅形成有横纹槽15,但也可以在胎面表面3形成有在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需要说明的是,胎面端是指轮胎的胎面花纹部分的两端部。此外,轮胎接地端T是指,在将充气轮胎1装接于规定轮辋并赋予规定内压,并且以静止状态相对于平板垂直放置,施加与规定载荷对应的负载时的轮胎与平板的接触面的轮胎轴向的最大宽度位置。在此,规定轮辋是指JATMA所规定的“适用轮辋”,TRA所规定的“DesignRim(设计轮辋)”或ET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n胎面部;/n侧壁部,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一对胎圈部,位于所述侧壁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内侧;/n至少一层胎体,跨设于一对所述胎圈部之间;和/n有机纤维加强层,配设于所述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侧壁部,由有机纤维材料构成,其中,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在从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向轮胎径向外侧且轮胎剖面高度的50%以上9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配设于比所述胎体靠轮胎外表面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5 JP 2017-247686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具备:
胎面部;
侧壁部,配设于所述胎面部的两侧;一对胎圈部,位于所述侧壁部各自的轮胎径向内侧;
至少一层胎体,跨设于一对所述胎圈部之间;和
有机纤维加强层,配设于所述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侧壁部,由有机纤维材料构成,其中,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在从所述胎圈部的轮胎径向的内端部向轮胎径向外侧且轮胎剖面高度的50%以上90%以下的范围内的位置,配设于比所述胎体靠轮胎外表面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有机纤维加强层通过将由所述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多个有机纤维加强构件重叠来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所述有机纤维加强构件具有由所述有机纤维材料构成的有机纤维帘线,
在相邻且重叠的所述有机纤维加强构件彼此之间,各个所述有机纤维加强构件所具有的所述有机纤维帘线彼此的相对的角度θ在15°≤θ≤165°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
对于所述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村将司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