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置物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314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折叠置物篮,包括左片、右片、前片、后片、底片,由该左片、右片、前片和后片四者围合形成可以展开和收叠的活动变形结构,所述底片是可以相对所述左片、右片、前片、后片之一者上下翻转的结构,这样当需要将整个置物篮“展开”时,先使左片、右片、前片、后片变形打开,再将底片向下翻转封住底部,便可以作为正常的篮子使用,并且由于底部用底片定型,使用时不会出现变形。当需要将整个置物篮“折叠”时,先将底片向上翻,使底部中空,然后使左片、右片、前片、后片变形朝一个方向变形从而折叠,从而方便收纳、包装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置物篮
本技术涉及五金制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置物篮。
技术介绍
现在各种置物篮多采用不可拆、不可折叠的方式。然而这种传统的置物篮从车间生产完毕后,需要仓储、包装、运输才可以送到买家手中,由于置物篮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因此浪费了许多空间资源。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了可以拆装的置物篮,然而这种置物篮运送到买家手中,还需要买家按图纸,一件一件地组装,组装需要耗时耗力,还需要配套的扳手、螺丝批等工具,这给置物篮的组装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并且组装麻烦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置物篮,其无需用散件装配,直接可以实现“展开”和“折叠”两种状态快速切换,使用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可折叠置物篮,包括一左片、一右片、一前片、一后片、一底片;所述左片的两侧同时铰接于该前片和后片靠左的一端,所述右片的两侧同时铰接于该前片和后片靠右的一端,由该左片、右片、前片和后片四者围合形成可以展开和收叠的活动变形结构;所述底片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置物篮,包括一左片(10)、一右片(20)、一前片(30)、一后片(40)、一底片(5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片(10)的两侧同时铰接于该前片(30)和后片(40)靠左的一端,所述右片(20)的两侧同时铰接于该前片(30)和后片(40)靠右的一端,由该左片(10)、右片(20)、前片(30)和后片(40)四者围合形成可以展开和收叠的活动变形结构;所述底片(50)铰接于所述左片(10)、右片(20)、前片(30)和后片(40)之一者靠下的一端,形成底片(50)可以上下翻转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置物篮,包括一左片(10)、一右片(20)、一前片(30)、一后片(40)、一底片(50);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片(10)的两侧同时铰接于该前片(30)和后片(40)靠左的一端,所述右片(20)的两侧同时铰接于该前片(30)和后片(40)靠右的一端,由该左片(10)、右片(20)、前片(30)和后片(40)四者围合形成可以展开和收叠的活动变形结构;所述底片(50)铰接于所述左片(10)、右片(20)、前片(30)和后片(40)之一者靠下的一端,形成底片(50)可以上下翻转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30)靠左的一侧设有第一轴座(33),所述后片(40)靠左的一侧设有第二轴座(43),该左片(10)的前边条和后边条分别作为轴,分别穿设在第一轴座(33)和第二轴座(43)上形成铰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30)靠右的一侧设有第三轴座(34),所述后片(40)靠右的一侧设有第四轴座(44),该右片(20)的前边条和后边条分别作为轴,分别穿设在第三轴座(34)和第四轴座(44)上形成铰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40)靠下的一侧设有第五轴座(45),该底片(50)的后边条作为轴,穿设有第五轴座(45)上形成铰接结构;所述前片(30)靠下的一侧设有防止底片(50)过度翻转的翻转限位部(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折叠置物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限位部(36)是焊接于前片(30)底部的铁片,或者是将前片(30)向内折弯形成的承托位,亦或者是直接在前片(30)的底边内沿焊接加装的一条铁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开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