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子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978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子绕组、定子、电机及车辆,定子绕组包括多相相绕组,各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各所述支路均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的周向铁芯槽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另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且m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其中m和n相等且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保证各支路对称、结构简单紧凑、装配简单且电机体积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定子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电机
,特指一种定子绕组、具有其的定子、电机和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执行部件之一,其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速化、轻量化、高效率已经成为驱动电机发展趋势,对电机的功率密度、高效区、散热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其中,定子绕组可分为圆线和扁线,与圆线绕组相比,扁线绕组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机槽满率,降低电机铜耗从而提高电机效率,同时还可以减小电机绕组端部高度,从而减小电机体积,提高功率/转矩密度。但扁线绕组存在固有的集肤效应现象,特别是高速电机,集肤效应较为明显。为降低集肤效应,一般会增加定子槽内导体的层数,如4层、6层、8层等。由于各个并联支路的导体分布于定子槽内径的不同位置,若各支路不对称,会导致反电势、电阻、电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形成环流,增加附加损耗和降低效率,同时引起电机绕组局部过温,降低电机使用寿命。扁线电机绕组排布及连接方式是该种电机设计的难点之一,现有的线圈排布方式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常规扁线电机绕组引出线、中性点连接等需要结构复杂的汇流排,且汇流排高度会高出绕组端部高度,使得电机轴向长度增加;2)存在较多的异性线圈,异性线圈的存在将增加线圈制造难度,不利于批量化生产;3)存在绕组支路不对称的问题,这将会导致反电势、电阻、电感等存在差异,导致电机性能下降,导致绕组环流,增加电机附加损耗,引起电机局部过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路对称的定子绕组、定子、电机和车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定子绕组,包括多相相绕组,各所述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各所述支路均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的周向铁芯槽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另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且m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其中m和n相等且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铁芯槽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线圈均包括第一线圈主体和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线圈主体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杆和连接两根第一支杆一端的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位于两根第一支杆的另一端并形成焊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朝所述第一线圈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弯折,位于铁芯槽最内层线圈的第一弯折部与位于铁芯槽最外层线圈的第一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反。所述第一头部呈V形或者圆弧状。位于铁芯槽中间层的线圈均包括第二线圈主体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线圈主体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支杆和连接两根第二支杆一端的第二头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位于两根第二支杆的另一端并形成焊接端,两根第二支杆上的第二弯折部均沿所述第二线圈主体的宽度方向且相互远离。所述第二头部呈V形或者圆弧状。各所述线圈的中性点通过铜母排进行连接,铜母排高度不超过线圈焊接端的高度。两个并联的支路首尾相连。所述相绕组包括一组绕组支路,绕组支路中的其中一个支路包括线圈A1-a2、A3-a4、A5-a6、A7-a8,另一个支路包括线圈B1-b2、B3-b4、B5-b6、B7-b8;线圈A1-a2、B1-b2的上层边和下层边均位于铁芯槽内槽底沿槽口方向上的第1层(也即最内层),A1-a2的节距为y,B1-b2的节距为y+2;A3-a4的节距为y、B3-b4的节距为y+2,两者的上层边位于铁芯槽的第2层,下层边位于铁芯槽的第3层;A5-a6节距为y+2、B5-b6的节距为y,两者的上层边位于铁芯槽的第4层,下层边位于铁芯槽的第5层;A7-a8节距为y+2、B7-b8的节距为y,两者的上层边和下层边均位于铁芯槽的第6层(也即最外层);A1-a2在焊接端与A3-a4连接,A3-a4线圈在焊接端与A5-a6连接,A5-a6在焊接端与A7-a8连接,以此类推;线圈连接顺序从第1层依次到第6层,再从第6层依次到第1层,如此循环往复。一种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上述的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周向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铁芯槽,所述定子绕组中的相绕组布置在所述铁芯槽内。一种电机,包括上述的定子。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绕组、定子、电机以及车辆,在每个绕组支路的两个并联支路中分别包括m个节距为y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2的线圈、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且一一对应地同心布置,通过不同节距线圈进行换位,消除不同支路之间的相位差,保证每条支路完全对称,从而提高电机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绕组、定子、电机以及车辆,各线圈的形状均采用统一的U形,取消异性线圈和跨接线圈,从而便于装配和批量生产。本专利技术的定子绕组、定子、电机以及车辆,各线圈的中性点通过单个铜母排进行焊接,其高度不超过线圈焊接端的高度,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减少绕组端部高度,从而减少电机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定子绕组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U相绕组在实施例的排布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层线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层和第三层线圈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四层和第五层线圈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第六层线圈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11、第一线圈主体;111、第一支杆;112、第一头部;12、第一弯折部;21、第二线圈主体;211、第二支杆;212、第二头部;22、第二弯折部;3、铜母排;4、定子铁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定子绕组,包括多相相绕组,各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各支路均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4的周向铁芯槽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另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且m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其中m和n相等且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该定子绕组,在每个绕组支路的两个并联支路中分别包括m个节距为y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2的线圈、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且一一对应地同心布置,通过不同节距线圈进行换位,消除不同支路之间的相位差,保证每条支路完全对称,从而提高电机性能。如图3和图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子绕组,包括多相相绕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各所述支路均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4)的周向铁芯槽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另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且m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其中m和n相等且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子绕组,包括多相相绕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相绕组包括多组并联的绕组支路,每组绕组支路包括两个并联的支路,各所述支路均包括多个在定子铁芯(4)的周向铁芯槽上依次布置且相互串联的线圈;每组绕组支路中的两个并联支路中,其中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另一支路包括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和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且m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m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n个节距为y的线圈一一对应的同心布置于另一支路n个节距为y+2的线圈内侧,其中m和n相等且均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位于铁芯槽最内层和最外层的线圈均包括第一线圈主体(11)和第一弯折部(12),所述第一线圈主体(1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一支杆(111)和连接两根第一支杆(111)一端的第一头部(112),所述第一弯折部(12)位于两根第一支杆(111)的另一端并形成焊接端,所述第一弯折部(12)朝所述第一线圈主体(1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弯折,位于铁芯槽最内层线圈的第一弯折部(12)与位于铁芯槽最外层线圈的第一弯折部(12)的弯折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部(112)呈V形或者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绕组,其特征在于:位于铁芯槽中间层的线圈均包括第二线圈主体(21)和第二弯折部(22),所述第二线圈主体(2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布置的第二支杆(211)和连接两根第二支杆(211)一端的第二头部(212),所述第二弯折部(22)位于两根第二支杆(211)的另一端并形成焊接端,两根第二支杆(211)上的第二弯折部(22)均沿所述第二线圈主体(21)的宽度方向且相互远离。


5.根据权利要求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广隆胡明陈致初李伟业胡勇峰郑钦史俊旭何明杰胡华石鸿佼叶文宏王彦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