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290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具体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体和多个插座,多个所述插座均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底部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在上壳体底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与下壳体内部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转轴外端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一端贯穿下壳体顶端并与上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第一把手,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最终带动上壳体转动,再转动第二把手,从而带动转筒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上壳体向上移动,调整插座位置,操作简单方便行人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充电桩
,具体涉及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
技术介绍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瓶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瓶车充电。现有的充电桩大多固定安装在地面指定位置处,电瓶车充电往往需要停放在指定位置,充电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通过转动第一把手,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最终带动上壳体转动,再转动第二把手,从而带动转筒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上壳体向上移动,调整插座位置,操作简单方便行人充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大多固定安装在地面指定位置处,电瓶车充电往往需要停放在指定位置,充电十分麻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包括上壳体和多个插座,多个所述插座均与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底部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设在上壳体底部,所述下壳体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底端与下壳体内部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所述转轴外端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一端贯穿下壳体顶端并与上壳体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内部开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所述固定块分别设在多个滑槽内部,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位于转筒底部,所述转轴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转筒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板,所述转筒后侧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轮板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一端贯穿下壳体一侧,所述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二把手一端贯穿下壳体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转筒设在两个支撑杆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杆均与上壳体底端相接触。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插座前侧均设有防雨罩,多个所述防雨罩均与上壳体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插座两侧均固定设有弹簧,多个所述弹簧均防雨罩内部前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前端固定设有两个显示屏,两个所述显示屏设在多个防雨罩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顶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盖。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转动第一把手,从而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最终带动上壳体转动,再转动第二把手,从而带动转筒向上移动,进而带动上壳体向上移动,调整插座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方便行人充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把手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转筒俯剖图;图5为本技术防雨罩立体图;图中:1上壳体、2防雨罩、3支撑杆、4第一把手、5弹簧、6第一锥齿轮、7转轴、8第二锥齿轮、9齿轮板、10第二把手、11下壳体、12转筒、13插座、14遮挡盖、15齿轮、16固定块、17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说明书附图1-5,该实施例的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包括上壳体1和多个插座13,多个所述插座13均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底部设有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下壳体11,所述下壳体11设在上壳体1底部,所述下壳体11内部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底端与下壳体11内部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16,所述转轴7外端套设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一端贯穿下壳体11顶端并与上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12内部开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所述固定块16分别设在多个滑槽内部,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所述第二锥齿轮8位于转筒12底部,所述转轴7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啮合,所述转筒12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板9,所述转筒12后侧设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与齿轮板9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一端贯穿下壳体11一侧,所述齿轮1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0,所述第二把手10一端贯穿下壳体11另一侧;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11顶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3,所述转筒12设在两个支撑杆3之间,两个所述支撑杆3均与上壳体1底端相接触,对上壳体1进行支撑;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插座13前侧均设有防雨罩2,多个所述防雨罩2均与上壳体1通过活动铰座活动连接,防止有雨水、杂物进入插座1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插座13两侧均固定设有弹簧,多个所述弹簧均防雨罩2内部前端固定连接,使得防雨罩2在充电结束后能回复原位;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1前端固定设有两个显示屏17,两个所述显示屏17设在多个防雨罩2之间,方便观察电瓶车电量是否充满;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1顶端固定连接有遮挡盖14,遮挡雨水,防止雨水对本技术造成损坏。实施场景具体为:行人将电瓶车停稳后,转动第一把手4,第一把手4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6转动,由于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啮合,故第一锥齿轮6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8转动,从而带动转轴7转动,由于转轴7外端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6设在转筒12开设的滑槽中,故转轴7转动带动转筒12转动,从而带动上壳体1转动,当插座13转动至适合充电位置,停止转动第一把手4,再转动第二把手10,第二把手10转动带动齿轮15转动,由于齿轮15与齿轮板9啮合,转筒12设在转轴7外端,故齿轮15转动带动转筒12向上移动,从而带动上壳体1向上移动,进一步调整充电位置,电瓶车不需要停放在指定位置就能充电,操作简单方便行人充电,行人打开防雨罩2将电瓶车插头插入插座13中,弹簧5受力压缩,对电瓶车插头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同时在雨天充电也能防止雨水进入插座1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包括上壳体(1)和多个插座(13),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座(13)均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底部设有转向机构;/n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下壳体(11),所述下壳体(11)设在上壳体(1)底部,所述下壳体(11)内部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底端与下壳体(11)内部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16),所述转轴(7)外端套设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一端贯穿下壳体(11)顶端并与上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12)内部开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所述固定块(16)分别设在多个滑槽内部,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所述第二锥齿轮(8)位于转筒(12)底部,所述转轴(7)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啮合,所述转筒(12)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板(9),所述转筒(12)后侧设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与齿轮板(9)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一端贯穿下壳体(11)一侧,所述齿轮(15)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10),所述第二把手(10)一端贯穿下壳体(11)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电瓶车充电桩系统,包括上壳体(1)和多个插座(13),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插座(13)均与上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上壳体(1)底部设有转向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下壳体(11),所述下壳体(11)设在上壳体(1)底部,所述下壳体(11)内部设有转轴(7),所述转轴(7)底端与下壳体(11)内部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块(16),所述转轴(7)外端套设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一端贯穿下壳体(11)顶端并与上壳体(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筒(12)内部开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所述固定块(16)分别设在多个滑槽内部,所述转轴(7)外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所述第二锥齿轮(8)位于转筒(12)底部,所述转轴(7)一侧设有第一锥齿轮(6),所述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8)啮合,所述转筒(12)外端固定连接有齿轮板(9),所述转筒(12)后侧设有齿轮(15),所述齿轮(15)与齿轮板(9)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6)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4),所述第一把手(4)一端贯穿下壳体(11)一侧,所述齿轮(15)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洪亮葛于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普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