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77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低压电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内的上接触板组件、下接触板组件、机架、推杆组件、上、下接触桥和弹性机构;上、下接触板组件在壳体内相对设置,机架位于上、下接触板组件之间;推杆组件沿上、下接触板组件相对的方向可滑动;弹性机构与推杆组件连接,用于在推杆组件滑动时,带动机架一同滑动;上接触桥设置于机架相对于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下接触桥设置于机架相对于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弹性机构用于在推杆组件滑至超出标准行程后,逐渐推动机架朝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进行滑动,将下接触桥与下接触板组件断开。同现有技术相比,可及时解除开关定触点与动触点之间发生黏连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动开关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开关,特别涉及一种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微动开关,作为一种很微小的力度的开关,是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作用于动作簧片上,使其末端的定触点与动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的开关。由于微动开关在使用时,在某些严酷的工况下,经常由于过载大,而出现发热,而严重时,会导致末端的定触点和动触点之间发生黏固,从而引发内部的传动元件无法动作,时出现卡滞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动开关,可使得微动开关可满足严酷工况的使用需求,使得开关在高负载下,可即时解除开关末端的定触点与动触点之间发生黏连的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壳体;上接触板组件和下接触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机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之间;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沿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相对的方向可滑动;弹性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推杆组件沿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相对的方向滑动时,带动所述机架一同运动;上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时,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下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时,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自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到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上,所述弹性机构用于在所述推杆组件滑至超出标准行程后,逐渐推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进行滑动,将所述下接触桥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断开。同现有技术相比,在实际应用时,当下接触桥与下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后,如在高负载下,因高温而导致下接触桥上的动触点与下接触板组件上的定触点出现黏固,而引发推杆组件出现卡滞现象时,可通过向推杆组件施加作用力,使推杆组件可在壳体内滑至超出标准行程,进而使弹性机构可推动机架朝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进行滑动,以将下接触桥上的动触点与下接触板组件上的定触点强制分离,在提高微动开关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延长微动开关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机构包括: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以所述推杆组件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自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到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上,所述推杆组件用于在滑至超出标准行程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朝着彼此相对的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推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一上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一弹簧内的第一上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杆体的端部的第一上支持块;第一下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一弹簧内的第一下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杆体的端部的第一下支持块;所述第一上支持块和所述第一下支持块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抵接,所述第一上支持块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持块与所述推杆组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第二弹簧;第二上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二弹簧内的第二上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杆体的端部的第二上支持块;第二下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二弹簧内的第二下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杆体的端部的第二下支持块;所述第二上支持块和所述第二下支持块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抵接,所述第二上支持块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持块与所述推杆组件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杆体和所述第一下杆体沿所述第一弹簧的回弹方向,彼此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杆体和所述第二下杆体沿所述第二弹簧的回弹方向,彼此滑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本体、设置于所述推杆本体上的驱动块;其中,所述驱动块沿垂直于所述推杆本体的轴线方向包括:与所述第一下支持块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下支持块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机架包括:具有腔体的机架本体、设置于所述腔体内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以所述推杆本体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上支持块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上支持块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支持块背离所述第一下支持块的一侧开设第一上弧形槽,所述第一下支持块背离所述第一上支持块的一侧开设第一下弧形槽;所述第二上支持块背离所述第二下支持块的一侧开设第二上弧形槽,所述第二下支持块背离所述第二上支持块的一侧开设第二下弧形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插入所述第一下弧形槽内的第一尖锐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插入所述第二下弧形槽内的第二尖锐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为插入所述第一上弧形槽内的第三尖锐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为插入所述第二上弧形槽内的第四尖锐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尖锐部、所述第二尖锐部、所述第三尖锐部和所述第四尖锐部均为V形尖锐部;所述第一上弧形槽的槽口直径、第一下弧形槽的槽口直径、所述第二上弧形槽的槽口直径和所述第二下弧形槽的槽口直径均大于所述V形尖锐部的根部直径。进一步的,所述上接触桥包括:上盖板,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第一上动触点和第二上动触点,相对设置于所述上盖板上;所述第一上动触点和所述第二上动触点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时,分别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所述下接触桥包括:下盖板,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第一下动触点和第二下动触点,相对设置于所述下盖板上;所述第一下动触点和所述第二下动触点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时,分别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进一步的,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包括:第一上接触板和第二上接触板,沿所述第一上动触点和所述第二上动触点的相对方向,彼此相对设置;第一上定触点和第二上定触点;所述第一上定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接触板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上定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一上动触点电性抵持;所述第二上定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接触板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上定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二上动触点电性抵持;所述下接触板组件包括:第一下接触板和第二下接触板,沿所述第一下动触点和所述第二下动触点的相对方向,彼此相对设置;第一下定触点和第二下定触点;所述第一下定触点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接触板相对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下定触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上接触板组件和下接触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n机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之间;/n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沿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相对的方向可滑动;/n弹性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推杆组件沿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相对的方向滑动时,带动所述机架一同滑动;/n上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时,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n下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时,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n自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到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上,所述弹性机构用于在所述推杆组件滑至超出标准行程后,逐渐推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进行滑动,将所述下接触桥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断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上接触板组件和下接触板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在所述壳体内相对设置;
机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之间;
推杆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沿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相对的方向可滑动;
弹性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用于在所述推杆组件沿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和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相对的方向滑动时,带动所述机架一同滑动;
上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一预设位时,与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
下接触桥,设置于所述机架相对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一侧,用于在所述机架朝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至第二预设位时,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电性抵持;
自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到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上,所述弹性机构用于在所述推杆组件滑至超出标准行程后,逐渐推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进行滑动,将所述下接触桥与所述下接触板组件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包括:
第一弹性组件和第二弹性组件,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内,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以所述推杆组件的轴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推杆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机架连接;自所述上接触板组件到所述下接触板组件的方向上,所述推杆组件用于在滑至超出标准行程后,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朝着彼此相对的方向转动,使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和所述第二弹性组件推动所述机架朝所述上接触板组件的方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
第一弹簧;
第一上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一弹簧内的第一上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上杆体的端部的第一上支持块;
第一下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一弹簧内的第一下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杆体的端部的第一下支持块;
所述第一上支持块和所述第一下支持块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抵接,所述第一上支持块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下支持块与所述推杆组件活动连接;
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
第二弹簧;
第二上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二弹簧内的第二上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上杆体的端部的第二上支持块;
第二下支持件,包括:插入所述第二弹簧内的第二下杆体、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杆体的端部的第二下支持块;
所述第二上支持块和所述第二下支持块彼此相对设置,并分别与所述第二弹簧抵接,所述第二上支持块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持块与所述推杆组件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杆体和所述第一下杆体沿所述第一弹簧的回弹方向,彼此滑动连接;
所述第二上杆体和所述第二下杆体沿所述第二弹簧的回弹方向,彼此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推杆本体、设置于所述推杆本体上的驱动块;其中,所述驱动块沿垂直于所述推杆本体的轴线方向包括:与所述第一下支持块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下支持块活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晓晨孙国平王维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飞力勋铖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