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266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的底部设置有导柱,所述定模底部的两端通过垫板连接有底板,所述定模上设置有导柱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位于两个垫板之间的起模装置,所述动模的内部设置有浇口组件。该周转箱的注塑模具,热塑通过浇口套流入主流道中,并顺其导入分流道中,热塑注满分流道后流入多个次流道中,并顺着次流道从出料口导出,对模具进行注塑,而出料口分布在动模的周边,可快速对模具内的腔体进行填充,如此避免单个注塑口,影响注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周转箱,也称为物流箱,广泛用于机械、汽车、家电、轻工、电子等行业,能耐酸耐碱、耐油污,无毒无味,可用于盛放食品等,清洁方便,零件周转便捷、堆放整齐,便于管理。其合理的设计,优良的品质,适用于工厂物流中的运输、配送、储存、流通加工等环节,而周转箱通过注塑模具加工成形,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目前注塑模具在注塑过程中由于周转箱体积较大,因此浇口注塑时,使得热塑在腔体内缓慢,容易使得热塑冷却,导致成品畸形,且热塑冷却后容易贴敷在腔体内,增加起模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和定模,所述动模的底部设置有导柱,所述定模底部的两端通过垫板连接有底板,所述定模上设置有导柱套,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位于两个垫板之间的起模装置,所述动模的内部设置有浇口组件。优选的,所述动模和定模内均设置有冷却管,且冷却管的两端均延伸出。优选的,所述起模装置由固定板、顶出杆和复位弹簧组成,所述顶出杆设置在固定板的顶部,且顶出杆的顶部延伸至定模腔体内,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位于定模和底板之间的顶出杆上。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底板接触时,所述顶出杆的顶部与定模腔体底部平行。r>优选的,所述浇口组件由浇口套、主流道、分流道、次流道和出料口组成,浇口套设置在动模的顶部,所述主流道、分流道、次流道出料口设置在动模的内部,所述主流道与浇口套连通,所述分流道的另一端与主流道的中部连通,所述次流道设置多组且与分流道连通,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次流道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出料口均匀分布在动模的底部和侧面上。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周转箱的注塑模具,热塑通过浇口套流入主流道中,并顺其导入分流道中,热塑注满分流道后流入多个次流道中,并顺着次流道从出料口导出,对模具进行注塑,而出料口分布在动模的周边,可快速对模具内的腔体进行填充,如此避免单个注塑口,影响注塑效果;周转箱成形后,水流通过冷却管导出模具内,对模具快速降温,之后动模和定模分离,固定板带动顶出杆将腔体内的周转箱顶出,在复位弹簧的弹性下,使得固定板带动顶出杆恢复原位,如此方便起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动模;2、定模;3、导柱;4、垫板;5、底板;6、导柱套;7、起模装置;71、固定板;72、顶出杆;73、复位弹簧;8、浇口组件;81、浇口套;82、主流道;83、分流道;84、次流道;85、出料口;9、冷却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为了保持本公开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公开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请参阅图1-2,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和定模2,动模1的底部设置有导柱3,定模2底部的两端通过垫板4连接有底板5,定模2上设置有导柱套6,底板5上设置有位于两个垫板4之间的起模装置7,动模1的内部设置有浇口组件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动模1和定模2内均设置有冷却管9,且冷却管9的两端均延伸出,周转箱成形后,水流通过冷却管9导出模具内,对模具快速降温,之后水流从冷却管9中导出,带走模具的热量,从而进行降温。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起模装置7由固定板71、顶出杆72和复位弹簧73组成,顶出杆72设置在固定板71的顶部,且顶出杆72的顶部延伸至定模2腔体内,复位弹簧73设置在位于定模2和底板5之间的顶出杆72上,动模1和定模2分离,固定板71带动顶出杆72将腔体内的周转箱顶出,在复位弹簧73的弹性下,使得固定板71带动顶出杆72恢复原位,如此方便起模。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板71与底板5接触时,顶出杆72的顶部与定模2腔体底部平行,顶出杆72与腔体的底部紧密贴合,避免顶出杆72伸出过多,影响成品外观。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浇口组件8由浇口套81、主流道82、分流道83、次流道84和出料口85组成,浇口套81设置在动模1的顶部,主流道82、分流道83、次流道84出料口85设置在动模1的内部,主流道82与浇口套81连通,分流道83的另一端与主流道82的中部连通,次流道84设置多组且与分流道83连通,出料口85设置在次流道84的另一端,出料口85均匀分布在动模1的底部和侧面上,热塑通过浇口套81流入主流道82中,并顺其导入分流道83中,热塑注满分流道83后流入多个次流道84中,并顺着次流道84从出料口85导出,对模具进行注塑,而出料口85分布在动模1的周边,可快速对模具内的腔体进行填充,如此避免单个注塑口,影响注塑效果。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和定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的底部设置有导柱(3),所述定模(2)底部的两端通过垫板(4)连接有底板(5),所述定模(2)上设置有导柱套(6),所述底板(5)上设置有位于两个垫板(4)之间的起模装置(7),所述动模(1)的内部设置有浇口组件(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和定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的底部设置有导柱(3),所述定模(2)底部的两端通过垫板(4)连接有底板(5),所述定模(2)上设置有导柱套(6),所述底板(5)上设置有位于两个垫板(4)之间的起模装置(7),所述动模(1)的内部设置有浇口组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1)和定模(2)内均设置有冷却管(9),且冷却管(9)的两端均延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周转箱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模装置(7)由固定板(71)、顶出杆(72)和复位弹簧(73)组成,所述顶出杆(72)设置在固定板(71)的顶部,且顶出杆(72)的顶部延伸至定模(2)腔体内,所述复位弹簧(73)设置在位于定模(2)和底板(5)之间的顶出杆(7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棋泉刘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兴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