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21848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涉及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将风力发电系统、摇荡式发电系统、潮汐能发电系统和系泊绳作为一个单元,向四周扩散,形成一种蛛网式的连接布置结构。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将风能、波浪能和潮汐能结合产生的电能存储至中心处风力发电系统底部的混合储能系统,再经海底电缆将各个单元的电能传输至岸上变电站。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主要作用于近海领域,有效的解决了风电场海域发电形式单一、空间电能利用率低、抗风浪能力差以及系泊配置重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在风浪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整体的电能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
本专利技术属于近海浪潮互补发电领域,涉及一种风浪潮互补发电布置方案。
技术介绍
在近海领域,现代的主要的发电装置为风力发电机,在这样的海域中放置风力发电机能够有效的利用海水水域的空旷的风力,通过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给在近海作业的无人机和无人船提供必要的电能,减少从岸上接入电源造成的成本过高问题。从已有的专利技术专利中了解到,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的发电组合方式比较单一,布置简单,主要涉及的内容是提高单个发电机的效率。基于这样的情况发现风电场的海水发电空间利用率低,风力发电机的发电不均匀,以及在风浪恶劣条件下容易已损坏导致在布置的过程中造成作业和维护的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发电装置组合方式单一、布置方式无须排布、海水风电场海域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海上装备在恶劣海况下稳定性差的问题,风力发电不均匀的问题,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单位空间利用率、系统稳定性和电能传输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包括风力发电系统、摇荡式发电系统、潮汐能发电系统和微弹系泊绳,以这种组合方式向周围进行蛛网式扩展形成蛛网式布置结构。具体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桩柱,所述摇荡式发电系统包括均匀布置在风力发电机桩柱周围的多个摇荡式发电装置,靠近所述风力发电机桩柱的摇荡式发电装置与所述风力发电机桩柱之间、相邻摇荡式发电装置之间均分别通过微弹系泊绳绷直连接,形成蛛网式布置结构。本专利技术方案主要作用于近海领域,有效的解决了风电场海域发电形式单一、空间电能利用率低、抗风浪能力差以及系泊配置重复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在风浪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整体的电能传输效率。进一步地,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将包括以风力发电系统、摇荡式发电系统、潮汐能发电系统和系泊绳的组合方式作为一个单元,通过微弹系泊绳向四周拓展,形成多单元蛛网式布置结构。通过向四周拓展方式提高近海海域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所述微弹系泊绳包括专用系泊绳和普通系泊绳,优选地,所述专用系泊绳由外侧的系泊钢缆和电缆组成,所述系泊钢缆以缠绕的方式缠绕在电线上构成专用系泊绳,电线通过系泊钢缆中间到达风力发电机桩柱下部的混合储能装置。一方面特制系泊绳通过缠绕方式保证拥有一定的轻微弹性,其次保护了内置电缆免受海洋环境影响。优选地,所述普通系泊绳由外侧的系泊钢缆和钢丝绳芯组成,所述系泊钢缆以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钢丝绳芯上构成普通系泊绳,用于与摇荡式发电系统与海桩的固定连接。特制系泊绳通过缠绕方式保证拥有一定的轻微弹性。优选地,蛛网式布置结构整体的最外层摇荡式发电装置向外通过普通系泊绳与第一海桩绷直连接。具体地,所述风力发电机桩柱采用海底打桩的方式固定在海底,靠近所述风力发电机桩柱的摇荡式发电装置与所述风力发电机桩柱之间、相邻摇荡式发电装置在蛛网经线上采用专用系泊绳绷直连接,内置电缆在靠近专用系泊绳头部地方从旁边引出,通过多层防水防腐蚀绝缘套保护引入风力发电机桩柱、摇荡式发电装置内部;相邻摇荡式发电装置在蛛网纬线上设置第二海桩并通过普通系泊绳绷直连接。通过在结点处打桩,最大程度将恶劣海况下的风浪集中载荷分散,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生存能力。多个摇荡式发电装置共用同一个风力发电机桩柱,纬线相邻摇荡式发电装置之间共用一个打桩点(海桩),减少配置重复问题。优选地,相邻摇荡式发电装置之间的间距与摇荡式发电装置直径比为4:1。优选地,所述风力发电系统下部设置混合储能装置,所述风力发电系统、摇荡式发电系统、潮汐能发电系统分别与混合储能装置电连接,通过混合储能装置进行初步电能逆变整合。本专利技术的所述混合储能装置布置在中心的风力发电机桩柱上,能够将每个蛛网单元的电能进行初步逆变整合,并传送至混合储能装置,每个单元的电能通过海底电缆传输至岸上变电站,通过向对称中心传输的方式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优选地,所述微弹系泊绳与摇荡式发电装置/海桩之间均通过连接环与环扣连接摇荡式发电装置。这种方式可简化连接过程,提高系统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微弹系泊绳与风力发电机桩柱采用连接环与套环进行连接,风力发电机桩柱与套环直接套在一起,套环上有对应环孔。优选地,所述的潮汐能发电系统套设在风力发电机桩柱上,由四台水轮机和专用系泊绳组成。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蛛网布置结构为由一个中心伸出的若干放射状系泊绳和围绕这个中心的螺旋状系泊绳构成的网状结构,当受到海上强大风浪作用时可对动能进行分解,有效抵抗海上剧烈风浪对装置带来的损坏,提高系统稳定性和电力传输效率;本专利技术经过实验显示,多单元组合式蜘蛛网能对抗飓风的袭击,承受较大的集中载荷,另外,尽管局部受力有可能致使网中的一条系泊绳断裂,整张网状系统的其他部分仍完好无损,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从而确保了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系统的经久耐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蛛网式布置整体方案远景俯视图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蛛网式单元布置方案俯视图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蛛网式单元布置方案轴测图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单层组合布置正视图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单层组合布置俯视图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专用系泊绳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普通系泊绳原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蛛网式模型静力分析结果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摇荡式发电装置与系泊绳连接原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风力发电桩柱与系泊绳连接原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海桩与系泊绳连接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内容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包括风力发电系统1、摇荡式发电系统2、潮汐能发电系统3和微弹系泊绳,以这种组合方式向周围进行蛛网式扩展形成蛛网式布置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蛛网布置结构根据目标海域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尺寸,间距等条件去布局,由于波浪能发电装置(摇荡式发电装置)的尺寸要远小于风力发电机的尺寸和间距,因此摇荡式发电系统可根据间距情况向外多层延展,使其布置紧凑,稳定性强。每个蛛网单元单元的层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中心风力发电机周围布置的波浪能发电装置个数也是可根据实际海域,风机情况进行适配,符合蛛网式结构即可提高稳定性。具体地,所述微弹系泊绳包括专用系泊绳4和普通系泊绳5,如图6所示,所述专用系泊绳4由外侧的系泊钢缆4-1和电缆4-2组成,所述系泊钢缆4-1以缠绕的方式缠绕在电缆4-2上构成专用系泊绳4。电缆通过系泊钢缆中间到达风力发电系统下部的混合储能装置1-2。如图7所示,所述普通系泊绳5由外侧的系泊钢缆5-1和钢丝绳芯5-2组成,所述系泊钢缆5-1以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钢丝绳芯5-2上构成普通系泊绳5,用于与摇荡式发电系统2与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发电系统(1)、摇荡式发电系统(2)、潮汐能发电系统(3)和微弹系泊绳,以这种组合方式向周围进行蛛网式扩展形成蛛网式布置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发电系统(1)、摇荡式发电系统(2)、潮汐能发电系统(3)和微弹系泊绳,以这种组合方式向周围进行蛛网式扩展形成蛛网式布置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组合方式作为一个单元,通过微弹系泊绳向四周拓展,形成多单元蛛网式布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系统(1)包括风力发电机桩柱(1-1),所述摇荡式发电系统(2)包括均匀布置在单个风力发电机桩柱(1-1)周围的多个摇荡式发电装置(2-1),靠近所述风力发电机桩柱(1-1)的摇荡式发电装置(2-1)与所述风力发电机桩柱(1-1)之间、相邻摇荡式发电装置(2-1)之间均分别通过微弹系泊绳绷直连接,形成蛛网式布置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蛛网式布置结构整体的最外层摇荡式发电装置(2-1)向外通过微弹系泊绳与第一海桩(6)绷直连接;相邻摇荡式发电装置(2-1)在蛛网纬线上设置第二海桩(2-2)并通过微弹系泊绳绷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弹系泊绳包括专用系泊绳(4),所述专用系泊绳(4)由外侧的系泊钢缆(4-1)和电缆(4-2)组成,所述系泊钢缆(4-1)以缠绕的方式缠绕在电缆(4-2)上构成专用系泊绳(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风浪潮综合互补发电集成布置方案,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如意王桢陈诺王裕孔杰杰杨凌罗佳捷贾玉婷蒋世昕李友好霍浩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