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挖孔桩结构以及挖孔桩灌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人工挖孔桩结构以及挖孔桩灌注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挖孔灌注桩是指桩孔采用人工挖掘方法进行成孔,然后安放钢筋笼,浇注混凝土而成的桩,人工挖孔桩是重要的成桩方式之一,具有桩身直径灵活,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在现今应用得比较普遍,为保证工作人员在对桩孔开挖时的安全性,一般会在桩孔内设置护壁。现有的人工挖孔桩在放置钢筋笼后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笼容易因受混凝土的浮力作用而上浮,以致成型后的灌注桩质量较差,钢筋笼移位,严重时甚至导致废桩,现有的防止钢筋笼上浮的方式主要是在桩口处通过木压或是其他装置来对钢筋笼进行限位,进而减小钢筋笼上浮现象的产生。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过木压或是其他装置来对钢筋笼进行限位时,钢筋笼上浮时产生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桩口,钢筋笼的受力不均,使得钢筋笼在浇注混凝土时容易移位,从而不利于提高灌注桩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桩孔(1)、护壁(2)以及钢筋笼(3),所述桩孔(1)开设于地面,所述护壁(2)固定连接于桩孔(1)孔壁,所述钢筋笼(3)位于桩孔(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2)开设有若干固定孔(4),所述钢筋笼(3)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固定孔(4)位置一一对应的固定筒(5),所述固定筒(5)内滑移配合有与固定孔(4)插接配合的固定杆(6),所述钢筋笼(3)内设置有驱动固定杆(6)沿固定筒(5)滑移的传动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桩结构,包括桩孔(1)、护壁(2)以及钢筋笼(3),所述桩孔(1)开设于地面,所述护壁(2)固定连接于桩孔(1)孔壁,所述钢筋笼(3)位于桩孔(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壁(2)开设有若干固定孔(4),所述钢筋笼(3)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固定孔(4)位置一一对应的固定筒(5),所述固定筒(5)内滑移配合有与固定孔(4)插接配合的固定杆(6),所述钢筋笼(3)内设置有驱动固定杆(6)沿固定筒(5)滑移的传动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太阳齿轮(701)、行星齿轮(702)、主动转杆(703)、从动转杆(704)以及连接杆(705),所述太阳齿轮(701)和行星齿轮(702)均转动设置于钢筋笼(3)内,所述行星齿轮(702)绕太阳齿轮(701)的轴线周向设置有若干,若干所述行星齿轮(702)均与太阳齿轮(701)相啮合,所述主动转杆(703)竖直设置且固定连接于太阳齿轮(701),所述从动转杆(704)与行星齿轮(702)对应设置有若干,且若干所述从动转杆(704)均沿竖直方向分别穿过个行星齿轮(702)并与各行星齿轮(702)螺纹配合,所述连接杆(705)与固定杆(6)对应设置有若干,各所述连接杆(705)的一端分别铰接于固定杆(6),各所述连接杆(705)的另一端分别对应铰接于各从动转杆(7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杆(703)靠近桩口孔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3),所述桩口孔口处可拆卸设置有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蜗杆(17),所述蜗轮(13)与蜗杆(17)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6)的外侧壁开设有卡位孔(8),所述卡位孔(8)的孔壁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远离卡位孔(8)孔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楔形块(10),所述楔形块(10)的楔形面朝向固定筒(5)设置,所述固定筒(5)开设有定位孔(11),所述固定杆(6)插入固定孔(4)时,所述楔形块(10)位于定位孔(11)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杆(703)与从动转杆(704)外均固定设置有限位筒(19),各所述从动转杆(704)与主动转杆(703)均沿竖直方向穿过各限位筒(19)并分别与各限位筒(19)滑移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工挖孔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刁邦宏,陈军培,张龙武,徐志海,袁兴明,李跃丰,高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裕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